• 成为更理的人:哲学始于惊诧
  • 成为更理的人:哲学始于惊诧
  • 成为更理的人:哲学始于惊诧
  • 成为更理的人:哲学始于惊诧
  • 成为更理的人:哲学始于惊诧
  • 成为更理的人:哲学始于惊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成为更理的人:哲学始于惊诧

30.76 5.1折 59.9 全新

库存116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新刚

出版社海南

ISBN9787573015501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9元

货号32078472

上书时间2024-11-04

晨雨图书店121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新刚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古希腊罗马史、西方伦理政治思想史、政治理论等。专著有《友爱共同体:古希腊政治思想研究》,《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等。

目录
01 教育:灵魂转向的艺术 001
02 哲学之始:熟悉世界的陌生化 017
03 认识自我:我思故我在? 033
13 理解信仰:致命一跃与自身的交付 193
14 死亡教育:哲学就是练习死亡 209
15 何以成人:生得荒诞,活得虚无? 225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为了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进行哲学思考?如何用哲学式的头脑来理解这个‘自己’以及我们生活的世界?”作者从柏拉图的思考出发,用15个章节,从“自我”“我与世界”“价值与群体生活”“死亡意义”等方面深刻地剖析了这个问题,得出结论:持续不断的哲学反思可以使我们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精彩内容
在我国每年端午节的时候,网络上便会爆发一次围绕粽子口味的大论战。南北方的朋友们自动划分为两个阵营,无形中形成了两个“党派”:“甜粽党”和“咸粽党”。每年此时,我这个出生在北方但沉迷于广州咸肉粽的人就变得左右为难了,我的胃似乎早已背叛了自己的籍贯。于是,吃粽子突然成了我的一个问题:究竟应该是在家人热切的目光下吃下甜枣粽,还是坦率地告诉他们,只有咸肉粽才是正宗?为了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我还是把到嘴边的话连同甜枣粽一起吞到了肚子里。……关于习俗背后是否存在客观标准这一问题,仔细想来其实并不容易回答。还是以粽子为例,为了维系一个北方家庭和谐的价值观,我不得不承认甜枣粽是正宗的,但是我的口舌和肠胃却很真实地提出:“我要吃咸肉粽。”好像在习俗背后,有一个更“自然”的身体在向我证明,习俗不是最gao标准,在习俗之上是存在真理的,那就是咸肉粽更符合人体的自然需求!面对身体诚实的声音,我的脑袋却不敢承认。因为可能咸肉粽只是适合我这一个人的身体需求,对于其他偏爱咸肉粽的同道中人,我并不能确定他们究竟是出于习俗的规训还是遵循了身体的自然。
自然和习俗真的是截然对立吗?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比如达尔文(Darwin),除了《物种起源》,他还写过一本书叫《人类的由来》。他认为自然选择本身使得人类发展出一些社会本能,比如说同情心等,它们能够使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变得更加强大。类似地,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E.O.Wilson)也认为,人之所以会形成现有的习俗和道德信念,并不是人为及后天的发明,而是有其生物学的基础。在他看来,人的习俗观念和生物的进化逻辑是类似的,各种生物为了在生存竞争中存活,经过漫长的进化筛选而具备了不同的生理构造。同样地,人的习俗或者道德观念也服务于人的生存竞争。比如近亲繁殖生育的后代生理或智力有缺陷,而这些后代自然不利于生存竞争,所以人类将乱lun视为禁忌。这样一来,习俗和自然也就不是截然对立的,它们也携手并肩发展。这种解释的确有助于我们理解很多古老的习俗,特别是那些能够影响人类生存的习俗;但是对于其他更多的习俗,似乎无法全部由人的生物性来解释,就像基因无法完quan决定对自我的理解一样。
如果生物学不能完quan解决习俗和自然如何统一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习俗背后没有那么明显的生物学标准,那么一个麻烦的问题就来了,是不是每一种习俗都值得被尊重?就像我开篇讲到的两个例子一样,咸粽子和甜粽子是否都有同等的价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