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干河流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 桑干河流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 桑干河流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桑干河流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50 5.6折 89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靖国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2-19

随缘书屋

二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靖国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9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60404
  • 定价 8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8页
  • 字数 452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所研究的桑干河流域,其地理位置介于内外长城之间,在气候上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域向寒温带半干旱区域过渡,在经济上属于农牧交错地带。由于宜农宜牧,所以在历史时期,中原农耕政权和游牧民族都曾占据本地区。受其经济形态、开发水平和文化类型的影响,桑干河流域不同时期城市选址与分布格局呈现显著差别,对整个流域的开发及环境变迁都产生较大影响。本书以桑干河流域自西汉至清代的城市(包括治所城市和部分基层城邑)为研究对象,通过复原城址的确切位置,研究其与周边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城市分布的空间格局,并从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演变探讨城市的职能。
【作者简介】

  孙靖国,男,汉族,1977年5月4日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持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明清沿海地图研究(批准号12CZS075);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重点课题:历史上桑干河流域城市地理研究。著有《中华舆图志》《舆图指要——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中国古地图叙录》;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解题与理论基础    一本书研究区域范围及地理环境    二  两个概念的讨论:“区域”与“城市”      三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  作为学科的区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    二  桑干河流域城市历史地理研究  第三节  本书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主要研究对象    二  主要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四节  篇章  结构第一章  秦汉时期城市的沿河分布  第一节  对现存汉代古城的分析  第二节  汉代桑干河流域城市的地理分布    一  城市与河流的关系    二  治所城市分布的空间差异——密集区与稀疏区的    明显对比    三  汉代桑干河流域城市分布格局的产生原因  第三节  城市的规模和层级分布    一  现存城址的规模分布     二  边郡的特殊设县标准    三  中心城市的选择与转移  第四节  小结第二章  北魏时期城市的分布与区域开发  第一节  南北有别    ——东汉末年桑干河流域城镇体系瓦解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拓跋鲜卑对桑干河流域的经略及其城址的选择    一  代国时期    二  北魏时期  第三节  北魏时期桑干河流域城市的时空分布特征    一  时间分布    二  地理分布  第四节  导致城邑时空分布格局的原因    一  “漾北地瘠”——北魏时期农耕经济的地域差异一    二  何以“漫北地瘠”?——北魏时期桑干河流域农耕、畜牧    和渔猎经济的盈缩第三章  从军城到州县    ——唐辽时期城市的重新发育与位置选择  第一节  隋唐时期桑干河流域的军镇化    一  唐代前期桑干河流域的荒残局面    二  桑干河流域军镇体系的建立    三  唐代桑干河流域军城选址的着眼点与作用    第二节  唐末一辽代治所城市的广泛设立及其选址规律  第三节  唐辽时期桑干河流域治所城市恢复的原因及其选址取向    一  城市建设的高峰时段    二  桑干河流域治所城市增设的原因    第四节  成本选择    ——桑干河流域汉魏旧城的废弃与重新选址    第五节  小结第四章  明代桑干河流域城镇的职能与分布  第一节  治所城市的选址特征    一  洪武时期“徙山后民”与元代府州县体系的终结    二  宣大地区卫所的普遍设立与明初的筑城运动      三  明代桑干河流域治所城市的选址特点    第二节  城堡体系的逐步完善及其职能    一  洪、宣时期北部战线的内缩与宣府镇长城边堡的修筑    二  土木之变后居中应援之城的修筑与此类城堡的功能与选址    三  明朝中期以后长城边堡的普遍修筑及其选址特征    四  嘉靖中期城堡防御体系的完成与屯堡的位置与职能  第三节  小结:明代宣大地区城镇体系结构分析第五章  由边镇而腹里    ——清代以来城镇职能的转变    第一节  北部边疆形势的变化  第二节  清代前期对宣大地区城堡与卫所的整顿    一  清初以来对基层城堡的裁撤    二  基层城堡职能的转变    三  由都司卫所到府州县——康雍时期城市职能的变迁  第三节  交通区位的转变导致城市职能的变化    ——以杀虎口、张家口的兴替为例    一  清代经略西北与杀虎口地位的抬升      二  草原商路的开拓与杀虎口、张家口的兴衰  第四节  京绥、同蒲铁路对桑干河流域治所城市分布的影响    一  京绥线沿途市镇的兴起与县治的迁徙    二  同蒲线沿途市镇的兴起与县治的迁徙    第五节  小结全书结论    一  导致唐代前期桑干河流域城市发展低谷的原因      二  影响各历史时期桑干河流域城市分布与选址的原因      三  城址存废或迁徙的成本因素       四  交通区位与中心城市的选择 附录一:《汉书地理志》郡国县级单位密度与口数密度    统计对照表 附录二:明代桑干河流域筑城情况表附录三:明代宣大二镇城堡情况表 附录四:明代宣大地区长城边堡情况表参考文献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