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个城市的奇迹
¥
15
3.2折
¥
46.8
全新
仅1件
作者深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编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7-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深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编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3423277
-
定价
46.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4页
-
字数
3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第一次冲破统购统销的传统流通体制;第一次突破粮食凭证供应制度;第一次引进外资企业;第一次进行用工和工资制度改革;第一次实行工程招标;第一次拍卖土地使用权;第一次发行股票……
1979年,邓小平说:“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4年1月,邓小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设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深圳,在这无数的第一次中,仅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发展为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大城市,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一个空前的奇迹。
特区姓“资”,还是姓社?
特区会不会成为“租界”和“殖民地”?
一位领导兼经济学家在深圳说:“我看,到孙子那一辈,也还不清外国人的债。”
一位副部级领导说:“我们把帝国主义赶走多久?你们又把他们请了回来。”
更有一位外省的省级干部在广州痛哭流涕,说特区变了颜色。
近30年的风雨历程,深圳作为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改革开放的实验场,怎样走出了这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
- 【目录】
-
1979,闯一条新路
谷牧同志说:要学孙悟空,打破条条框框的桎梏……
看似偶然的必然:蛇口工业区
■两位老战友的不谋而合
■选择蛇口
■一条带有很大风险的无人走过的道路
■王震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描绘深圳充满希冀的未来
■出租土地给外商,一次意识超前的工作会议
■省经济工作小组首次大规模办公会
■一个边陲小镇的迅猛崛起
见证历史性的变革
来自香港比邻宝安的改革呼声
■天差地别的两片土地
■公社体制非改不可了
■偷渡,一个似乎永远无法根本解决的问题
由细致调研到大胆决策,中央决定办经济特区
■“不建设好就是死了也不甘心”
■习仲勋与广东省委“三个建成”的构想
■邓小平同意搞特区,但说:“中央没有钱,你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中央批准的首批四大经济特区
诸多的首次和问题
■特区到底应该有多大
■特区如何划线管理
■特区该引进怎样的外资企业
■特区引进外资的同时,可否允许国内大企业投资
■如何层层冲破旧经济管理体制的藩篱
回眸:1979,中国特区
回眸历史,一个拓荒者任没有路时的跋涉,每一个脚印,都有着其非同寻常的价值与意义
十年后,新华社对外报道:中国特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人创举”,它“在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史册中写下了辉煌的·页"
如何反思与总结20年问的得与失,成为确保改革取得更大成功的关键
关于加快深圳建设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回忆深圳特区艰难起步的几点往事艰难而又风险很大的使命
创建初期面临太多太难的问题
任仲夷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办特区的决策
大的转机
特区试水初记
恢复过境耕作和边境小额贸易
深圳建市与涌向香港的流民潮
减少种粮食
对农村管理体制颠覆性的变革
打破外贸垄断,请港商到养鸡场收购活鸡
从荔枝、蔬菜开始的物价变革
农民成立投资公司,发行股票的创举
我所经历的深圳发展的几件大事
从珠三角的重镇佛山调到经济特区的深圳
■收起不同意见,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走马上任
■以梁湘为首的新一任市委领导班子
……
从商品短缺到商品极大丰富
解开城市蔬菜供应的死结
突破粮食凭证供应制度
由商品极大丰富所产生的联想
几经酝酿,最终也未发行的特区货币
解决电话不灵的问题
滨城港最大的港区——盐田港的起步
筹建深圳机声的历史回顾
沙角B电厂的建厂模式
深圳皇岗——中国第一个最大的公路入境口岸
深圳在政治架构方面曾经进行过的探索
深圳市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前后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