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史学史
  • 南宋史学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南宋史学史

30 5.0折 60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炳良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1-28

随缘书屋

二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罗炳良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0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67735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6页
  • 字数 4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南宋史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史官制度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国家产生之前的氏族社会。“史”字的古义,就是指史官。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甲骨文、金文中出现的“作册”、“史”、“内史”等史官名称,就肩负着记事的职能。《周礼》和《礼记》记载夏、商、周三代设置的史官有“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迄今可以证实者有“太史”、“内史”、“左史”。据王国维等考证,三代时期政史不分,六卿联事,史官既掌宣王命、处理政务,又兼司册书、记录时政。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史官逐步从政事中分离出来,成为非世袭的专门职业。魏、晋以降,国家设专门修史机构,史官负责撰修史书,虽名称各异,但历代因之,直至民国而结束。其中两宋的史官制度最为繁复和完备,而史官地位之尊崇、待遇之优厚,也为历代封建皇朝所罕见。
众所周知,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突出地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史学与政治具有密切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史学家和政治的关系以及政治家和史学的关系;二是史学与社会具有广泛的联系,主要表现为社会制约史学的发展和史学以经世致用为服务社会的目的。南宋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非常突出和尖锐,而社会经济与学术文化则呈现出繁荣昌盛局面。影响到史学的发展,就是南宋史学中的忧患意识、经世意识和史学批评意识都非常明显。上述特征在中国历代皇朝中都有不同程度地反映,而在南宋社会中则表现得尤为显著,对史学和社会两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对南宋史学史作了深入的研究。
【作者简介】
罗炳良,男,1963年生,河北省定兴县人。曾经在河北师范学院、兰州大学、北京师范人学学习,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沦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巾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浙江省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特邀理事,甘肃省《四库全书》研究会理事。独著、合著与主编《中华野史·辽夏金元卷》等著作30部,发表《宗法制度与宋代社会》、《岳家军群体人物研究》(与张秀平合作)、《从宋代义理史学到清代实证史学的转变》等论文120余篇。
【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以杭州(临安)为例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
序言
导论
第一节史学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会演变与史学发展
二史学对社会的影响
第二节南宋社会的特点
一社会矛盾激化
二民族矛盾尖锐
三学术文化繁荣
第三节南宋史学的特征
一史家忧患意识的深化
二史学经世思想的发展
三历史评论与史学批评的繁荣
第一章南宋史官制度
第一节南宋史官的类别与职责
一史官的分类
二史官的职责
第二节南宋史官制度的特征和作用
一史官制度的特征
二史官制度的作用

第二章南宋修史机构
第一节南宋修史机构的类型与体制
一修史机构的类型
二修史机构的体制
第二节南宋修史制度的特征和利弊
一修史制度的特征
二修史制度的利弊

第三章南宋撰修前代史的成就
第一节郑樵与《通志》
一纪传体通史的发展
二郑樵的史学思想
三《通志》二十略的价值
第二节《通鉴纪事本末》与《资治通鉴纲目》
一《通鉴纪事本末》的史学价值
二《资治通鉴纲目》的体裁创新
第三节典制史与国别史撰述
一吕祖谦与《历代制度详说》
二陈傅良与《历代兵制》
三徐天麟与《两汉会要》
四陆游与《南唐书》
五叶隆礼与《契丹国志》
六宇文懋昭与《大金国志》

第四章南宋撰修当代史的繁荣
第一节纪传体和传记体史书
一王称与《东都事略》
二朱熹、李幼武与《宋名臣言行录》
三杜大珪与《名臣碑传琬琰集》
第二节编年体史书
一李焘与《续资治通鉴长编》
二李心传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三徐梦莘与《三朝北盟会编》
四其他诸家编年体史书
第三节典制体史书
一李攸与《宋朝事实》
二李心传与《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三谢深甫与《庆元条法事类》
四赵汝愚与《宋朝诸臣奏议》
五佚名撰《宋大诏令集》
第四节纲目体史书
一陈均与《皇朝编年纲目备要》
二佚名撰《中兴两朝编年纲目》、《续编两朝纲目备要》
第五节纪事本末体史书
一杨仲良与《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二彭百川与《太平治迹统类》

第五章南宋专门史撰述的创获
第一节学术史撰述
一朱熹与《伊洛渊源录》
二朱熹、吕祖谦与《近思录》
三李心传与《道命录》
四黎靖德与《朱子语类》
第二节佛教史撰述
一普济与《五灯会元》
二志磐与《佛祖统纪》
三祖琇与《隆兴佛教编年通论》
第三节民族史撰述
一洪皓与《松漠纪闻》
二赵珙与《蒙鞑备录》
三彭大雅、徐霆与《黑鞑事略》

第六章南宋地方志和边疆域外史的建树
第一节地方志撰述
一总志
二州县志
第二节边疆域外史撰述
一范成大与《桂海虞衡志》
二周去非与《岭外代答》
三赵汝适与《诸番志》

第七章南宋史学的义理化趋向
第一节史学义理化趋向的缘起
一经学对史学的影响
二理学对史学的渗透
第二节史学义理化趋向的特征
一以经统史
二先验认知
三笔削褒贬
四驰骋议论
第三节史学义理化趋向的利弊
一史学理论层面的提高
二治史空疏学风的危害

第八章南宋历史考证学的发展
第一节历史考证学发展的原因
一中国考据传统的浸润
二疑古惑经思潮的影响
三官私撰述兴盛的促动
第二节历史考证学的内涵
一考异纠谬
二刊误辨伪
三辑佚补遗
四金石证史
第三节历史考证学的价值
一端正史学发展方向
二奠定历史考证原则
后记
编后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