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嘉庆泾县志(安徽历代方志丛书 32开精装 全二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嘉庆泾县志(安徽历代方志丛书 32开精装 全二册)

众多名流的参与保证了志书编纂质量,章学诚《和州志》、邓廷桢《安徽通志》、孙星衍《庐州府志》、赵吉士《徽州府志》、洪亮吉《宁国府志》、李兆洛《凤台县志》等一批名志为安徽留下了一笔笔宝贵而又丰富的文化遗产。历经风雨洗劫,据不完全统计,安徽历代方志现存470余种。

668 300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洪亮吉【清】李德淦 合著者:泾县地方志办公室

出版社黄山书社

ISBN9787546100463

出版时间2008-10

版次1

印刷时间2008-10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300元

上书时间2024-03-20

乐匋书社

十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序言
安徽襟江带淮,无论自然条件,还是人文风俗,皆有南北兼容的特点。历史上泼墨操戈,代有风流;百业竞技,各显其能;地域文化,源远流长,方志是其重要的文献载体之一。
安徽方志历史上可追溯到汉代,有《庐江七贤传》、《九江寿春记》等。罗愿《新安志》是安徽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宋代志书,也是方志体例定型的代表作之一。志书编纂,代代相济,明清时期数量剧增。安徽地灵人杰,文风昌盛,地方官员、文人学士或贤达名流都乐于修志,参与修志的著名学者有章学诚、洪亮吉、孙星衍、龚自珍、李兆洛、邓廷桢、何绍基、赵绍祖、赵吉士、刘师培等人。众多名流的参与保证了志书编纂质量,章学诚《和州志》、邓廷桢《安徽通志》、孙星衍《庐州府志》、赵吉士《徽州府志》、洪亮吉《宁国府志》、李兆洛《凤台县志》等一批名志为安徽留下了一笔笔宝贵而又丰富的文化遗产。历经风雨洗劫,据不完全统计,安徽历代方志现存470余种。

后记
清嘉庆《泾县志》点校本就将重版面世了。这是我县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加强文化建设方面的一大盛事。它的面世,不仅使这部濒于失佚的名志得以传承,也将为当代乃至后人,了解与研究地方自然与社会发展变迁以及发掘历史文化遗产,提供珍贵而丰富的历史文献。
早在2002年末,省方志办就下发通知,规划要求点校清嘉庆《泾县志》。其时由于我办正处于机构与人员变动调整阶段,以致搁置延迟。2006年夏初,我办正式启动点校工作。历时将近两年,先后进行了三校,于2008年一季度完成了全志断句、标号、繁体异体字置换,竖行改置横行,以及原文错漏补正等一系列点校工作,经县志整理委员会初审,报省方志办丛书编审室审订后付梓出版。这是在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推动下,全体同仁参与共同努力而获取的结果。
为保证嘉庆《泾县志》点校工作又好又快顺利完成,在启动之初,将卷首及全志32卷12分册统筹分解,安排到人,有贾承根、胡平葆、王忠东、叶彩霞、章小平、叶小青、胡小艾、童慧池、章弋、程忠燕、郑酉等十一同志参与,同心协力,分别打印成册,做好前期初校工作。与此同时,返聘我办已退休前总编汪渭同志出任全志点校之责。汪老年近八旬,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全志进行点校。一校了第1-5卷,第8~19卷,第23~24卷,第30-31卷;二校了第1~5卷,第12~14卷,第18-22卷,第30~3l卷;三校了第l一32卷,总共1757159余字。
万历二十四年,知县陈大绶,自西门至北水关,重筑石堤十余丈。改文明门日水西。《钱志》 天启五年,郡同知曾化龙议于西城数百步外,筑遥堤以捍水势,并建阁其上。不果。《钱志》
化龙议日:泾为县自《后汉志》始见,其山川土田、化居冠带之伦,于东南繁会地,亦足称饶庶而文明也。地形控歙之下流,受诸邑之水,号绝险。古人治猷州城于今大宁寺,或亦怯水势而迁避之与?我明圣人迭起,河伯晏然,大者源,小者委,悉已循安流而处静澜矣。独泾以弹丸蓄泄百川,夏月怒涛,薄西南城,不无可危。万历庚子,主泾者定计徙河,循山而西,将为泾城画长久也。不数年,水决沈家村,别穿一支河,舟楫利支河之捷,不复往来故河,而其道遂塞。夫据河为隍,天险所凭,今恐天吴作祟,而遂易其纡回环绕之故性,是王公设险之意,既十失其八九矣。且形家谓邑西门,位在辛酉,水不注酉方,将大不利于邑矣,而其言果验。二十年来,荐绅寥寥,物力俱绌,是既于带砺无当,抑于土宜不称,又何利于舍故道而就新河哉。顷予奉檄至泾,泾之绅士暨三老,首以复故河之说请,予闻之慨然日:呜呼!治河之说,国家难之,不谷何人,而敢为此大举动与!虽然,海晏而知内宁,河清而期圣出,徙焉卜废,竭以表亡,则代运之隆衰,姓庶之灾吉,均于一水系之,又似乎天险必不可易也,形家之言,亦未可尽非也。惟是欲复河之故道,势必注西门而后可。西门去河,仅数武耳,无如阳侯实逼处此,将毋雉堞日沦,而前人徙河之议是乎?为今之计,莫若采山石为遥堤,蜿蜒委蛇,如龙如虹,斯西城之护卫也。堤如鸱吻处,建一阁踞之,伟然如冠剑之丈夫,春夏之交,众流沸湃,未必不望金人而小怯,斯又堤之表率,而文物之所由启也。盖予尝读贾让《治河奏》,以缮堤为下策矣,而河平元年,王延世反深得堤利,则理有隐彰,事有难易,恶可同日而论。今且以泾之势,度泾之地利,势不得不出于堤,堤完则西城固,西城固则巨浸不能冲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