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本!《抗战中的郭沫若,战时出版社1938》藏】【馆藏加持】 【珍贵史料】
【红色文献】【馆藏原版】
¥
2880
六品
仅1件
作者丁三
出版社战时出版社
年代民国27年 (1938)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0-04-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六品
-
1. 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中正室”印,孤本!
2. 【瑕疵提示】
a. P111-123及封底下方有小部分缺损,导致P117-119页的个别字缺损,但基本不影响阅读及意思的理解。
b. 本书页面完整,且根据网上已有资料显示,原书无版权专页,请读者自鉴。
3. 本店以诚信为本,不隐瞒瑕疵、缺陷,尽可能对主要的瑕疵和缺陷进行展示或提示,但具体品相还请读者自鉴。
4. 在民国时期的书籍中可能存在小的撕裂、轻微破损、有水渍黄斑、纸张脆化等常见的现象,另有部分书籍系馆藏,以上未能一一列举的请谨慎购买或垂询详情,谢谢!
- 商品描述
-
内容分五个部分:第一编“在广州”、第发给编“在汉口”、第三编“在长沙”、第四编“最近言论”、附录。
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乔装回到祖国,积极投身抗战大业。郭沫若对战争中人民的艰苦生活有深切的了解和悲叹,他本人也有过痛苦和落寞,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尽管如此,他却从未动摇抗战必胜的信念。
郭沫若的乐观和坚忍,除了继承中国传统士大夫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外,更在于他对“把人当成人”信念的不倦追求。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战争。带上武装,在枪林弹雨中坚守阵地固然是最重要的反侵略方式;用文字和艺术的力量,凝聚民心,鼓舞斗志,也是不可或缺的反战力量。用当时的流行话来说,前者是武部队,后者是笔部队。众多的学者、文学家、音乐家、戏剧家、美术家,都积极参加了这支笔部队,很多人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郭沫若是这支笔部队的重要组织者,也是坚守时间最长、最为活跃、成果最为丰富的著名战士之一。
********************************************
欢迎光临!本店【三大特色】:
1。民国原版文献:有一些是“绝版”、“孤本”、“或名人名家藏品”,极具收藏研究价值!
2。自营货品:本店书籍均为自有货品,带实物高清照片,不隐瞒瑕疵、缺陷,诚信做人。
3。专业服务+权益保障。
3.1【专业服务】防水、多层、专业的包装技艺,确保书籍安全运输。
3.2【权益保障】为保障双方权益,封装过程及快递公司发货过程将录像存档,录像后上传网络,视频链接可发送购买者邮箱(孔网不能发送站外链接,仅限成交价≥500元的情况)。敬请关注本店,谢谢:)
【温馨提示】-----为方便标识,拍照时图书上会临时放置透明塑料片制成的LOGO标记,内容为【孔夫子店铺名:彩云之南】的字样,请知悉。
【关于发票】书价未含发票,需要发票的请务必在下单前联系协商增加价格,下单后不再提供发票,请知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