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正版】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华正版】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

9787547735299

56.81 全新

库存999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佳世子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7735299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货号675782895862

上书时间2023-06-27

瑞幸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商品名称: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开本:作者:[日] 林佳世子页数:定价:84出版时间:2019-12-31ISBN号: 印刷时间:出版社:北京日报版次:1商品类型:图书印次:1 内容提要:14世纪初的游牧小国,一跃成为囊括巴尔干半岛、阿拉伯世界和北非的大帝国。1453年,它攻陷君士坦丁堡,灭亡存在千年的拜占庭帝国;1529年,它陈兵维也纳城下,震撼哈布斯堡家族和整个欧洲。
    凭借官僚统治制度,奥斯曼帝国维持辽阔疆域内部500年的和平,发展出绚丽多彩的奥斯曼文化。然而,随着民族时代的到来,奥斯曼体制于19世纪初期崩溃。本书从1050年的安托利亚局势讲起,直至1922苏丹国被废,娓娓道来小亚细亚半岛千年历史变动。奥斯曼帝国并非只是伊斯兰 ,而是“天下”,是拜占庭帝国,以及巴尔干、安纳托利亚和阿拉伯地区文化传统的继承者。...... 精 彩 页:在土耳其追寻奥斯曼的历史\
\
访问现代的土耳其共和国,到达伊斯坦布尔,你会感觉这里作为奥斯曼帝国的都城承载着历史的荣光:壮丽庞大的清真寺,精巧细密的托普卡帕宫殿、历经繁华的巴扎(市场)……\
然而,离开伊斯坦布尔,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印记逐渐淡薄。安纳托利亚中部的纪念碑等遗迹,多数是早于奥斯曼帝国的罗姆苏丹国遗留下来的,属于波斯风格。在地中海和爱琴海沿岸,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历史遗迹 宏大,从中找不到奥斯曼帝国的任何印记。这种落差从何而来呢?\
在安纳托利亚的每个城镇,若仔细观察,都会发现一两处奥斯曼帝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地道的清真寺、学校、浴场或者大巴扎,而且,这些建筑通常还在使用。这样规模的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建筑物,在从匈牙利到希腊的欧洲各国,在叙利亚、埃及等北非阿拉伯 也可以看到。在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城镇,纪念奥斯曼帝国的建筑物虽然并非随处可见,但也为数不少。
    简单的事实表明,安纳托利亚地区,即现在的土耳其并非奥斯曼帝国的 领土,或者说也不是固有领土。本书认为:历 的奥斯曼帝国是以巴尔干半岛大国的身份成长起来,后来征服了安纳托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它并非由发源于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人以安纳托利亚为据点建立起来的帝国。
    所以,奥斯曼帝国不能限定在当代土耳其的领土范围内去考察。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大部分突厥系民族和巴尔干各民族、阿拉伯民族一样,也都是被征服者。对于统治阶层的民族归属,只能说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对“奥斯曼人”这一称呼有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是后天获得的。用现代视角来看,加入“奥斯曼人”这一集团的有塞尔维亚人、希腊人、保加利亚人、波斯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马其顿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高加索地区各民族、克里米亚塔塔尔人等,还有少量的匈牙利人和克罗地亚人。这样看来,探讨哪个民族在统治奥斯曼帝国并无意义。奥斯曼帝国“不属于任何人”,没有 以奥斯曼帝国的继承者自居。
    但是,只有土耳其人被视为奥斯曼帝国的后裔,这是为什么呢?\
\
\
无继承者之国的“后裔”\
\
换个角度说,为何土耳其以外的民族不被视为奥斯曼帝国的后裔?\
答案是:从巴尔干半岛到阿拉伯世界的许多 ,都是从奥斯曼帝国脱离出来,在特定历史阶段,与奥斯曼帝国处于敌对状态,并在此后完成建国进程。所以,巴尔干半岛和阿拉伯 都否认“奥斯曼帝国后裔”的身份。
    而且,19 世纪后半期以来,很多相关 都将自身的结构性问题视作“奥斯曼帝国的负面遗产”,将责任推给过去的奥斯曼帝国。其结果是,他们不可能把自己看作有主体性的“奥斯曼帝国后裔”。将自己视作奥斯曼受害者的论调,在巴尔干各国和阿拉伯 的政治中随处可见。在上述地区,奥斯曼帝国被视为土耳其人的 ,是许多 为加强国民团结而制造出来的通俗易懂的假想敌。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土耳其共和国。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也曾被否定。这种对奥斯曼帝国的否定是从一种“与其说是继承者,不如说是受害者”的认知出发的。也许各位读者并不知晓,土耳其共和国早期的历史教科书充满了浓厚的土耳其民族主义色彩,把中亚的突厥族、土耳其民族的西进、安纳托利亚的塞尔柱王朝和土耳其共和国的历史联系起来,而奥斯曼帝国则被否定。
    也就是说,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诞生的民族 ,拒 将“不属于任何人”的奥斯曼帝国视作自身历史的一部分。但是,上述巴尔干各国与阿拉伯 都有形无形地继承了奥斯曼帝国的遗产,除了作为负面遗产的迟来的近代化,奥斯曼帝国的官僚制度、政治文化、生活习惯等也都在无意中被留存下来。这些 非土耳其的影响,而是奥斯曼帝国的共有遗产。
    奥斯曼帝国治下的民族关系的实态并未被厘清,但总是被作为负面遗产强调,连现代巴尔干与中东地区的民族纷争也被归因于此。然而,未被厘清的历 的民族关系并不构成负面遗产。相关地区的民族纷争是20 世纪 关系与各国 政治相互作用的结果。
    \
\
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
\
实际上,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存在着巨大断裂。在19 世纪以前,“不属于任何人”的奥斯曼帝国,于18 世纪末19 世纪初走向了终结。随后的一百年里,“近代奥斯曼帝国”处在新的世界秩序中。经过持久的抗争,各民族 走向独立, 余下的部分就是“土耳其人的 ”。从这段历史来看,土耳其共和国自然被视作奥斯曼帝国的继承者,因为到 ,帝国的继承者回归到了帝国的发源地。
    当然,这里面也有曲折纡回。土耳其共和国以安卡拉而不是伊斯坦布尔为首都正表明了这一点。共和国成立后约二十年的时间,奥斯曼帝国与伊斯坦布尔对新政权来讲是禁忌。但是,共和国将伊斯坦布尔这一有形遗产继承下来。奥斯曼帝国以土耳其语为官方语言也是不争的事实。奥斯曼家族是突厥系游牧部落出身,土耳其共和国的领导阶层也有很多来自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共和国实现政治稳定以后,禁忌就被淡化。无人接受的“奥斯曼帝国继承者”的身份甚至成为土耳其共和国的“资本”。
    结果,下述历史事实都被尘封于故纸堆中,很少有人提起:承载着奥斯曼帝国荣光,享有很高声誉的常备军核心力量耶尼切里(Janissary,新军)军团中几乎没有土耳其人;伊斯坦布尔那些华丽清真寺的设计者不是土耳其人;“土耳其人”一词在奥斯曼帝国是指农民和牧民;土耳其系的游牧民族经常发起对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的叛乱。吊诡的是,奥斯曼帝国的荣光竟然 终都归属了土耳其。
    在只有民族 才具备“ ”资格的20 世纪,将奥斯曼帝国等同于土耳其人的 并非没有道理。 初,作为帝国邻居的欧洲人,不能清楚表述奥斯曼统治者的特质,他们只是把奥斯曼视作“土耳其人统治的土耳其国”,这样,奥斯曼帝国就和现代的土耳其共和国联系在一起。
    对土耳其共和国而言,全盘继承奥斯曼帝国昔日的荣光,是有效的宣传手段,但也有政治风险。 依然如此。在已经缺少宗教和政治禁忌的时代,奥斯曼帝国历史的荣光能够激发作为伊斯兰教徒的土耳其人的民族意识。但是,风险总是与价值并存,在从巴尔干到中东的广大地区,把一切纷争的责任归咎于历 的土耳其人的说法在社会大众中颇为流行。
    无论如何,奥斯曼帝国 非仅仅是土耳其人统治的 ,但帝国灭亡以后,其历史逐渐“土耳其化”。
    \
\
奥斯曼土......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林佳世子,1958年出生于日本山口县,御茶水女子大学文教育学部本科毕业,东京大学大学园人文科学研究专业博士课程中退。历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助手,现为东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综合 学研究院教授。著作有《奥斯曼帝国的时代》,编著有《记录和表象——史料中的伊斯兰世界》《伊斯兰世界研究指南》《伊斯兰 书籍的历史》等。
    \
◎译者简介\
钟放,东北师大副教授,专攻日本政治与外交、中日关系、中国对日政策和现当代日本政治制度等方向的研究。...... 目录:前言 1
 章  安纳托利亚时代(1050—1350)
建国序曲:11世纪至13世纪的安纳托利亚
奥斯曼 的形成
第二章  在巴尔干扩张(1350—1450)
向巴尔干进军
巴尔干的奥斯曼化
培养“苏丹的奴隶”
第三章  在苏丹麾下战斗(1450—1520)
攻陷君士坦丁堡与十八次远征
巴耶济德二世的时代
塞利姆一世的征服战
第四章  苏莱曼一世的时代(1520—1560) 
“壮丽王”时代的开启
东南欧的海陆大战
对萨法维王朝的战争
法律与统治
伊斯坦布尔社会百态
第五章  奥斯曼官僚的时代(1560—1680) 
官僚统治阶层的兴起
政治的乱局与归治
官僚们的政治舞台
重建财政与军人的变化
第六章  近世奥斯曼社会 
生产者的世界
宗教共同体
女性的世界
帝国的诗人
第七章  繁荣中的不安(1680—1770) 
战云再起
享受和平
终身包税制与阿扬的兴起
第八章  奥斯曼体制的终结(1770—1830) 
走向终结的时代
界限一:在 关系中的维持领土的界限
界限二:统治正当性的动摇
界限三:中央集权制的瓦解
第五次俄土战争的冲击
向近代 转换的五十年
结语  在民族 的浪潮中 

术语译注 
参考文献 
历史年表 
译者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