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田尊司作品 掌控情绪
9787505751002
¥
34.88
全新
库存999件
作者[日] 冈田尊司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51002
出版时间2010-01
装帧平装
页数1页
货号717572334354
上书时间2023-05-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
\
\
\
\
\
\
内容简介 \
\
\
\
当你遇到人格分裂般的困惑与纠葛时,该如何决断? 当你遇到无可奈何的问题时,该如何应对? 当你承受压力、遇到挫折、遭受排挤的时候,该如何避免患上抑郁症? 每年有上百万人被确诊为“抑郁症”,这其实是一种误诊,他们之中大多数只是“适应障碍”。 因为身边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所以心生压力,无法与人正常沟通、失去自信,甚至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无法上学上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只是那些过于敏感的人,有时比任何人都要乐观的人也会变成这样。 大家都被误诊为“抑郁症”,在错误的治疗中病情恶化。 那么,要如何改善这种情况昵?或者,当你纠结于无可奈何的问题和烦恼时,该如何是好呢? 身经百战的心理学家冈田尊司,手把手带你走出适应障碍的阴影。 本书所要传授的,正是处在以上情况下能马上派上用场的经验,旨在帮助读者改进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充分实现个人价值。\
\
\
\
\
\
\
\
\
目录 \
\
\
\
序章 当你快坚持不下去时 什么是新型抑郁症 积极探索生活的意义 找回属于自己的价值 度过充实的一生 第1章 永远不向压力低头 千万别小看压力 压力过大会影响身心健康 什么是自律神经失调 自我放松的原理 持续的压力有损大脑 什么是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不是抑郁症 压力引起的其他疾病 急性压力障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 我们如何应对压力 倾诉能助你缓解压力 抵抗压力的三要素 第2章 学着适应,活出生命的意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依恋类型与适应 依恋类型左右着你的人生 “羁绊”的真面目 当孩子失去依恋对象 安全型依恋的人如何应对压力 当焦虑遇上压力时 活出生命的意义 测试你的人生价值 生命意义量表(PIL测试) 唤醒自我察觉 认知疗法的开始 有损健康的五种思维方式 学会和外界和解 第3章 基因如何影响你的情绪 没有安全感,和基因有关 新奇性探究者与ADHD 挖掘学习障碍者的优势 实施个性化训练方案 固执的人更希望获得尊重 喜欢独处的人,也不可逃避社交 情绪应答,是社交的第一步 如何让孤独症患者更好地生活 第4章 不同类型的人如何掌控情绪 回避型人格障碍 特征以及易陷误区 改善适应的要领 依赖型人格障碍 特征以及易陷误区 改善适应的要领 强迫型人格障碍 特征以及易陷误区 改善适应的要领 自恋型人格障碍 特征以及易陷误区 改善适应的要领 表演型人格障碍 特征以及易陷误区 改善适应的要领 简·方达走出抑郁 边缘型人格障碍 特征以及易陷误区 改善适应的要领 偏执型人格障碍 特征以及易陷误区 改善适应的要领 第5章 测试你的心理适应能力 什么是“心理强度” 心理强度测试1 心理强度测试2 心理强度测试3 心理强度测试4 盖茨和乔布斯的例子 心理强度测试5 心理强度测试6 心理强度测试7 第6章 走出成长困境 适应障碍是成长的必修课 《小王子》背后的故事 毕加索如何超越自卑 克服不利环境,获得自我成长 感谢曾经的那些挫折 在困境中看到机会 正视不良行为,发现问题本质 诺贝尔奖学者们的进击之路 第7章 突破职场瓶颈 拒绝超负荷工作,严格自我管理 在职场中要呵护高自尊人格 上下级之间应保持分寸感 中高层管理者的自控之道 第8章 在家庭危机中自我进化 家人关系需要长期维护 如何应对亲戚间往来的压力 让家成为“安全基地” 同理心是最好的安慰剂 积极反馈才能有好的亲密关系 回避型人格如何改善相处模式 第9章 面对挫败,如何锤炼心性 如何提升自我应对能力 自尊心受损是最痛苦的 因自己的努力而自豪 越挫越勇的思维习惯 不过度追求完美 在困境中调整期望值 走出逆境的契诃夫 克服个体依恋的悲伤 面对高压要懂得思维转换 别对自己的人生设限 源远流长的“新型”抑郁症 挺住才能远离痛苦和绝望 第10章 掌控情绪的终极方法 烦恼是可以克服的 如何处理矛盾的心情 顺利决策的三种方法 找出你苦恼的根源 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 直面缺陷的勇气 明确目标才能解决问题 如何跳出思维定式 以终为始寻找解决方案 最有效用的提问法 向内心寻找答案 结束语 参考文献\
\
\
\
\
\
\
\
\
作者简介 \
\
\
\
冈田尊司,日本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医学博士、作家。 1960年出生于香川县。曾就读于东京大学哲学系和京都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在京都大学研究生院的高等脑科科研组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和脑病态生理学科研组神经医学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现就职于京都医疗少年院。作为临床心理医生,他在人格障碍治疗的一线工作,为年轻人解决精神上遇到的危机。为了对自己进行“心理锤炼”,他还以小笠原慧为笔名从事小说创作,作品曾荣获第二十届横沟正史奖。 著有《奇葩心理学》《把不安当作朋友》等作品。 刘善钰,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留学日本9年,曾兼职从事商贸、旅游方面的日语口笔译工作。擅长语言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类书籍的翻译。2017年出版译著《日日新:松下幸之助寄语企业员工》。\
\
\
\
\
\
\
\
\
试读 \
\
\
\
第1章 永远不向压力低头 压力是一种威胁,如果应对方法不正确,就会危及我们的生命。但是,要想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下去,我们就不能畏惧压力。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学会积极地面对压力。那么,如何才能不被压力打垮,在当今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呢? 本章将会介绍压力引起的种种障碍,同时论述如何预防压力带来的危害、如何克服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病态等实践性问题。 千万别小看压力 关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医学研究,始于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克洛德·贝尔纳被誉为“实验医学奠基人”,他用实验的方法查明了适应的生理性作用机理。贝尔纳将环境分为“外环境”与“内环境”,他认为生物生存在它所习惯的外环境中,而生物体内的各种组织则存在于生物的内环境中。内环境的稳定是生命存在的前提;内环境要同外环境保持平衡,否则生命现象就会发生紊乱。 美国生理学家沃尔特·坎农进一步发展了贝尔纳提出的“内环境”概念。坎农导人了“体内平衡”(内环境稳定)这一概念,认为通过细胞、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这三者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生物的体内平衡,并认为压力可以破坏体内平衡。最先使用“压力”一词的正是坎农。坎农还认为当人体承受压力时,会出现一种“应激反应”以应对紧急情况。 从生理学角度解释了坎农的“压力”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应激反应”作用机理的,是曾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做过科学研究的匈牙利籍生理学家汉斯-塞利。“二战”前后,像塞利这样的移民研究者在加拿大做出了非常多的研究贡献。 塞利经过反复大规模的动物实验后,发现无论是何种压力,都会产生相同的反应(压力反应)。造成压力反应的主要原因(刺激物)被称作应激源(压力源),应激源可以分为物理性应激源、化学性应激源、生物学性应激源以及精神性(社会心理性)应激源四大类。但是,不论是像严寒酷暑和噪声这类物理性压力,抑或低氧和酸陛环境这类化学性压力,或者像感染疾病这类生物学性压力,还有诸如孤独和不安这类精神性压力,都会引起相同的压力反应。即出现发烧、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解剖后均发现肾上腺皮质肥大、胸腺及脾脏萎缩、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出血。塞利把这些症状称作“一般性适应综合征”(压力状态)。 塞利把压力反应分为三个阶段。最初的阶段被称作“警觉反应阶段”,即机体在感受到压力后立即出现压力反应的阶段。警觉反应阶段又可分成“休克期”和“反休克期”。休克期指面对压力刺激时不知所措、无法应对的阶段,表现为机体机能瞬间低下,体温、血压、血糖值下降,抵抗力变弱。通俗地说,这就好比人突然遭受打击后面色苍白的状态。但是,只要压力不超出承受极限,机体就会即刻进入一个克服压力的过程,即反休克期。这一阶段表现为机体机能迅速恢复、抵抗力恢复,可以说是从最初的打击中恢复过来的状态。 警觉反应阶段一过,就迎来了第二阶段,即“阻抗阶段”(抵抗阶段)。阻抗阶段即持续的压力与被激活的抵抗力之间维持平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机体看似已经克服了压力,但其实是在提高抵抗力以对抗压力,故而实际情况并不像外表看起来那样轻松。如果这时其他新的压力施加进来,机体很容易无法承受。所以,如果我们以为已经克服了压力,进而增加负荷的话,情况就容易变得很危险。 另外,在阻抗阶段,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些排解压力的典型行为,其中之一就是成瘾行为,或称强迫性的反复行为。成瘾行为,有依赖镇定大脑兴奋物质的情况,也有通过释放大脑内的快乐以减轻痛苦的情况。这类物质或行为通常具有两面性。例如,少量的酒精能增加多巴胺(一种治疗脑神经病的药物)的释放,随着血液浓度的升高,抑制兴奋的氨基丁酸会作用于传感神经,使人人睡。除了酒精以外,对药物、赌博、购物、拍卖、性、浪漫、游戏、手机等的依赖,都能令人情绪高涨,同时分散注意力,使人情绪稳定。可以说,这些成瘾行为具有一定抗压作用。尽管在适度范围内合理活用这些成瘾行为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不过一旦成瘾行为超出限度,就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更严重的危害,极有可能导向压力反应的下一个阶段,也就是最终阶段。 这个最终阶段称作“衰竭阶段”(精疲力竭阶段)。这是一个超出抵抗力极限、机体内环境难以保持平衡、机体状态开始崩溃的阶段,表现为生物体机能再次低下、体温降低、体重下降、免疫力低下。这个阶段,其实就是患上适应障碍、心身疾病或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状态。如果放任不管,患者就会以某种形式走向死亡。虽说每年有一万人过劳死,战后人口激增年代那一辈人的退休人数也跌破了三万人大关,但日本自杀人数连年居高不下,可以说,其中很多人都是被压力逼上绝路的。不光是抵抗力开始衰退的高年龄层或是压力过大的中年人,就连精力旺盛的孩子和青年人,自杀现象也比较普遍。这其中的原因,不只是压力问题,也跟接下来介绍的影响环境适应的一些别的因素有关。 压力\
\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