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水工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排水工程

正版书籍 高温消毒 放心购买 17点前订单当天发货 书名于图片不符时以图片为准

3.9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龙腾锐、何强、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用设备专业管理委员会秘书处 编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1-18

尚雅文愽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1总论
1.1排水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1.2排水工程的基本目的与主要内容
1.3排水工程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任务

2排水系统
2.1概述
2.2排水体制与选择
2.3排水系统的组成
2.3.1城镇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的组成
2.3.2城镇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
2.3.3工业废水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
2.3.4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系统的主要组成
2.4城镇排水系统的总体布置形式
2.4.1工业废水排水系统与城镇排水系统的关系
2.4.2城镇排水系统的总体布置形式
2.5区域排水系统
2.6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3污水管渠系统设计
3.1设计资料调研与方案确定
3.1.1设计资料的调查
3.1.2设计方案的确定
3.2设计流量的确定
3.2.1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的确定
3.2.2工业废水设计流量的确定
3.2.3城镇污水设计总流量的计算
3.3污水管渠系统的水力计算
3.3.1污水在管渠中的流动特点
3.3.2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
3.3.3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参数
3.3.4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和覆土厚度
3.3.5污水管道水力计算方法
3.4污水管渠的设计
3.4.1污水管渠的定线与平面布置
3.4.2污水管渠系统控制点和污水泵站设置地点的确定
3.4.3设计管段与设计流量的确定
3.4.4污水管道在街道上的位置
3.4.5污水管渠的衔接

4雨水管渠系统设计
4.1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
4.1.1雨量分析要素
4.1.2暴雨强度公式
4.2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
4.2.1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4.2.2雨水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4.2.3径流系数的确定
4.2.4设计重现期的确定
4.2.5集水时间的确定
4.2.6特殊汇水面积上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
4.2.7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其他计算方法
4.3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4.3.1雨水管渠系统的平面布置特点
4.3.2雨水管渠系统设计计算的技术规定
4.3.3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步骤
4.4雨水管渠系统上径流量的调节
4.5立体交叉道路雨水排除

5排洪沟的设计
5.1设计防洪标准
5.2排洪沟洪峰流量的确定与水力计算方法
5.3排洪沟的设计要点
5.4排洪沟的设计计算
6合流制管渠系统设计
6.1合流制管渠系统的使用条件及布置特点
6.2合流制管渠系统的设计流量
6.3合流制管渠系统水力计算要点及示例
6.4城市旧合流制管渠系统的改造
6.5雨水调蓄池
6.6雨水渗透设施

7排水管渠材料、接口、基础和排水管渠系统附属构筑物
7.1排水管渠的断面形式
7.2常用排水管渠材料、接口和基础
7.2.1常用排水管渠材料
7.2.2排水管渠接口及基础
7.3排水管渠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
7.3.1雨水口、沉泥井、连接暗井
7.3.2检查井、跌水井、水封井、换气井、截流井
7.3.3倒虹管
7.3.4冲洗井、防潮门、排气和排空装置
7.3.5出水设施

8排水管渠系统的管理和养护
8.1排水管渠系统管理和养护的基本任务
8.2排水管渠系统的疏通
8.3排水管渠系统的检修
8.4排水管渠系统养护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9排水泵站及其设计
9.1概述
9.1.1排水泵站组成与分类
9.1.2排水泵站的形式及特点
9.2排水泵站工艺设计要求
9.3污水泵站的工艺设计
9.3.1泵的选择
9.3.2集水池容积计算
9.3.3机组与管道的布置特点
9.3.4泵站内标高的确定
9.3.5污水泵站中的辅助设备
9.3.6排水泵站的构造特点
9.4雨水泵站的工艺设计
9.5合流泵站的工艺设计
加城镇污水处理概论

10.1城镇污水的组成、水质特征及污染物指标
10.1.1污水的物理性质及指标
10.1.2污水的化学性质及指标
10.1.3污水的生物性质及指标
10.2水体污染分类及其危害
10.2.1水体的物理性污染及危害
10.2.2水体的无机物污染及危害
10.2.3水体的有机物污染及危害
10.2.4水体的病原微生物污染及危害
10.3水污染的相关标准与规范
10.3.1水环境质量标准
10.3.2污水排放标准
10.3.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水质标准
10.4城市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与系统组成

11城镇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
11.1格栅
11.1.1格栅分类
11.1.2格栅的设计计算
11.2沉砂池
11.2.1平流式沉砂池
11.2.2曝气沉砂池
11.2.3钟式沉砂池
11.3沉淀池
11.3.1沉淀基本理论及沉淀池分类
11.3.2城镇污水处理沉淀池的设计原则及参数
11.3.3平流沉淀池
11.3.4普通辐流式沉淀池
11.3.5竖流式沉淀池
11.3.6斜板(管)沉淀池

12城镇污水的活性污泥法处理
12.1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及反应动力学基础
12.1.1活性污泥形态及微生物
12.1.2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反应过程
12.1.3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
12.1.4活性污泥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指标
12.1.5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
12.2曝气理论基础与曝气系统
12.2.1氧转移理论
12.2.2氧转移影响因素
12.2.3氧转移速率与供气量的关系
12.2.4曝气系统与空气扩散装置
12.3活性污泥法的主反应器——曝气生物反应池
12.3.1推流式曝气生物反应池
12.3.2完全混合式曝气生物反应池
12.4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运行方式
12.4.1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
12.4.2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
12.4.3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
12.4.4氧化沟处理系统
12.4.5AB法污水处理工艺
12.4.6膜生物反应器系统
12.5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工艺设计
……

13城镇污水的生物膜法处理
14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15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16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
17污水厂污泥的处理
18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19工业废水处理
附录
参考文献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资格考试教材(第2分册):排水工程》根据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全书共19章,分别为总论、排水系统,污水管渠系统设计,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排洪沟的设计,合流制管渠系统设计,排水管渠材料、接口、基础和排水管蕖系统附属构筑物,排水管渠系统的管理和养护,排水泵站及其设计,城镇污水处理概论,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城镇污水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城镇污水的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工业废水处理。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龙腾锐、何强、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用设备专业管理委员会秘书处 编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4
  • 版次 1
  • ISBN 9787112129102
  • 定价 11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96页
  • 字数 88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执业考试教材
【内容简介】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资格考试教材(第2分册):排水工程》根据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全书共19章,分别为总论、排水系统,污水管渠系统设计,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排洪沟的设计,合流制管渠系统设计,排水管渠材料、接口、基础和排水管蕖系统附属构筑物,排水管渠系统的管理和养护,排水泵站及其设计,城镇污水处理概论,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城镇污水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城镇污水的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工业废水处理。
【目录】
1总论
1.1排水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1.2排水工程的基本目的与主要内容
1.3排水工程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任务

2排水系统
2.1概述
2.2排水体制与选择
2.3排水系统的组成
2.3.1城镇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的组成
2.3.2城镇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
2.3.3工业废水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
2.3.4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系统的主要组成
2.4城镇排水系统的总体布置形式
2.4.1工业废水排水系统与城镇排水系统的关系
2.4.2城镇排水系统的总体布置形式
2.5区域排水系统
2.6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3污水管渠系统设计
3.1设计资料调研与方案确定
3.1.1设计资料的调查
3.1.2设计方案的确定
3.2设计流量的确定
3.2.1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的确定
3.2.2工业废水设计流量的确定
3.2.3城镇污水设计总流量的计算
3.3污水管渠系统的水力计算
3.3.1污水在管渠中的流动特点
3.3.2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
3.3.3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参数
3.3.4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和覆土厚度
3.3.5污水管道水力计算方法
3.4污水管渠的设计
3.4.1污水管渠的定线与平面布置
3.4.2污水管渠系统控制点和污水泵站设置地点的确定
3.4.3设计管段与设计流量的确定
3.4.4污水管道在街道上的位置
3.4.5污水管渠的衔接

4雨水管渠系统设计
4.1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
4.1.1雨量分析要素
4.1.2暴雨强度公式
4.2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
4.2.1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4.2.2雨水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4.2.3径流系数的确定
4.2.4设计重现期的确定
4.2.5集水时间的确定
4.2.6特殊汇水面积上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
4.2.7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其他计算方法
4.3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4.3.1雨水管渠系统的平面布置特点
4.3.2雨水管渠系统设计计算的技术规定
4.3.3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步骤
4.4雨水管渠系统上径流量的调节
4.5立体交叉道路雨水排除

5排洪沟的设计
5.1设计防洪标准
5.2排洪沟洪峰流量的确定与水力计算方法
5.3排洪沟的设计要点
5.4排洪沟的设计计算
6合流制管渠系统设计
6.1合流制管渠系统的使用条件及布置特点
6.2合流制管渠系统的设计流量
6.3合流制管渠系统水力计算要点及示例
6.4城市旧合流制管渠系统的改造
6.5雨水调蓄池
6.6雨水渗透设施

7排水管渠材料、接口、基础和排水管渠系统附属构筑物
7.1排水管渠的断面形式
7.2常用排水管渠材料、接口和基础
7.2.1常用排水管渠材料
7.2.2排水管渠接口及基础
7.3排水管渠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
7.3.1雨水口、沉泥井、连接暗井
7.3.2检查井、跌水井、水封井、换气井、截流井
7.3.3倒虹管
7.3.4冲洗井、防潮门、排气和排空装置
7.3.5出水设施

8排水管渠系统的管理和养护
8.1排水管渠系统管理和养护的基本任务
8.2排水管渠系统的疏通
8.3排水管渠系统的检修
8.4排水管渠系统养护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9排水泵站及其设计
9.1概述
9.1.1排水泵站组成与分类
9.1.2排水泵站的形式及特点
9.2排水泵站工艺设计要求
9.3污水泵站的工艺设计
9.3.1泵的选择
9.3.2集水池容积计算
9.3.3机组与管道的布置特点
9.3.4泵站内标高的确定
9.3.5污水泵站中的辅助设备
9.3.6排水泵站的构造特点
9.4雨水泵站的工艺设计
9.5合流泵站的工艺设计
加城镇污水处理概论

10.1城镇污水的组成、水质特征及污染物指标
10.1.1污水的物理性质及指标
10.1.2污水的化学性质及指标
10.1.3污水的生物性质及指标
10.2水体污染分类及其危害
10.2.1水体的物理性污染及危害
10.2.2水体的无机物污染及危害
10.2.3水体的有机物污染及危害
10.2.4水体的病原微生物污染及危害
10.3水污染的相关标准与规范
10.3.1水环境质量标准
10.3.2污水排放标准
10.3.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水质标准
10.4城市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与系统组成

11城镇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
11.1格栅
11.1.1格栅分类
11.1.2格栅的设计计算
11.2沉砂池
11.2.1平流式沉砂池
11.2.2曝气沉砂池
11.2.3钟式沉砂池
11.3沉淀池
11.3.1沉淀基本理论及沉淀池分类
11.3.2城镇污水处理沉淀池的设计原则及参数
11.3.3平流沉淀池
11.3.4普通辐流式沉淀池
11.3.5竖流式沉淀池
11.3.6斜板(管)沉淀池

12城镇污水的活性污泥法处理
12.1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及反应动力学基础
12.1.1活性污泥形态及微生物
12.1.2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反应过程
12.1.3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
12.1.4活性污泥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指标
12.1.5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
12.2曝气理论基础与曝气系统
12.2.1氧转移理论
12.2.2氧转移影响因素
12.2.3氧转移速率与供气量的关系
12.2.4曝气系统与空气扩散装置
12.3活性污泥法的主反应器——曝气生物反应池
12.3.1推流式曝气生物反应池
12.3.2完全混合式曝气生物反应池
12.4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运行方式
12.4.1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
12.4.2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
12.4.3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
12.4.4氧化沟处理系统
12.4.5AB法污水处理工艺
12.4.6膜生物反应器系统
12.5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工艺设计
……

13城镇污水的生物膜法处理
14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15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16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
17污水厂污泥的处理
18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19工业废水处理
附录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