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全球视域下的项目式语言教学与评价(重要理论技术与指导框架) (美)古力尔巴哈尔·H.贝克特//泰米·斯莱特|责编:钱屹芝|译者:王素娥//张润晗//黄振华 9787500172451 中译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
29.18
3.7折
¥
7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美)古力尔巴哈尔·H.贝克特//泰米·斯莱特|责编:钱屹芝|译者:王素娥//张润晗//黄振华
出版社中译
ISBN9787500172451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1659100
上书时间2024-04-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 哲学、理论基础及新的研究方向
引言
项目式学习(PBL):教育思想方面的深层次基础
项目式语言学习(PBLL):非传统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对项目式学习、项目式语言学习研究关注日益增加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书内容:最新理论、研究、工具及指导框架
本书的价值
对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启示意义
本书的适用对象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项目式学习研究:写作形式及功能文献的综述与前瞻
引言
研究方法
研究发现
研究问题1:小学、中学、大学二语/外语环境下,在语言学习、写作、语言形式与功能的学习过程中,项目式学习与教学主要有哪些好处和挑战?
研究问题2:指导现有研究的理论或者概念基础
研究问题3:融入技术的项目式语言学习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
对未来研究和教学的启示意义
以理论为基础的学术写作语言与功能教学实践
教师主导式教学与独立探索之间的平衡
反馈类型
对学生和项目进行测试和评估
在融入技术的项目式学习中使用技术资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项目式语言学习中的超语使用
引言
生态心理学分析工具
重新定义真实语言使用
作为外语教学法的超语使用
项目和参与者介绍
技术的使用
数据收集
任务描述
数据分析
项目式语言学习课堂的超语使用:研究发现
创作
互动
检查
修改
……
第四章 高阶德语课堂项目式学习:内容与语言学习融合
第五章 疫病之下的医学院:真实游戏促进学习动机、参与度与语言习得案例研究
第六章 通过项目学习:语言学跨文化远程协作
第七章 “你觉得这个项目怎么样?”技术增强型项目式语言教学案例研究
第八章 对外汉语教育中技术增强型项目式语言教学与跨文化教学结合实践研究
第九章 数字资源学习指导框架研究:项目式语言学习应用
第十章 知识框架:一种在融合技术的项目式学习中强调语言学习的组织工具
第十一章 知识框架与体裁分析教学法的运用:关注形式与功能的技术增强项目式语言学习研究
内容摘要
当今时代飞速变迁,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很多颠覆性的改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成就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品质,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书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角度,重新认识当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人生的意义,带领读者正确看待世间万物、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找回内心的平静、促进身心健康、发掘生命的美好,成就更加美好的自己。
本书启迪读者思考生命永恒的困惑,从观念、心态的改变,达到生命品质的改变。揭示了修身、做人是提升生命品质的途径,也是建设理想社会不可缺少的基础。
精彩内容
2018年夏,济群法师应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的邀请,在长沙国学公益大讲堂举办讲座。长沙是儒家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的所在地,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名家辈出,所谓“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活动期间,主办方就儒家的重要命题,安排了“如何立心立命”的对话,由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与济群法师交流,颜爱民教授主持。 立心立命的内涵颜爱民教授:今天儒佛对话的主题是“如何立心立命”,内容来自“横渠四句”,即张载(世称横渠先生)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也是我们国学基金会的宗旨。那么它到底表达什么?我们先从儒开始,请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国际儒联副理事长、儒学大家朱汉民院长谈一谈。 朱汉民院长:这场聚会的缘起,是济群法师来到长沙,很多朋友希望听他的讲学,以解除自己的迷惑,包括立心立命这样的重要问题。我虽然是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但主要研究方向是儒学,对佛学涉猎较少。所以也和大家一样,想借此机会向法师学习。 立心和立命,出自南宋大儒张横渠著名的“四句教”。从政界、学界、商界到宗教界的很多人,都以此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立言的宗旨,这也是我们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的宗旨。那么,立心和立命是什么意思? 所谓立心,其实是“为天地立心”。但是,天地之心究竟是“有心”,还是“无心”?早在《周易》的复卦中,就有“见天地之心”,认为宇宙天地间有个心,“天地之心”是决定天地世界的主宰力量,所以《周易》又提出“天地之大德曰生”。到了宋儒朱熹这里,他一方面认为“天地本无心”,一方面又肯定“天地以生物为心”。所以,尽管儒家总体上是无神论,不认为天地中有一个人格神,这点和佛学接近,但是儒家还特别强调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即所谓“人者,天地之心”。按照宋儒的看法,“心者,人之神明”,故而人可以“为天地立心”。人心通过体认天理、根据天理做事,就实现了天地之心。可见,人不是被动的,人在宇宙中发挥仁者之心的能动作用,就是“为天地立心”。 立心和立命相通,对应于天道、天理。以天道、天理的主宰性或目的性而言,可以称之为“天地之心”;以天道、天理的必然性而言,又可以称之为“天命”。人之心通过体认天地之理,按天地之理去做事,这既是为天地立心,又是为生民立命。儒家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立心和立命,即达到儒家所说的最高精神境界——天人合一。总之,立心和立命表达了儒家关于终极问题的哲学思考和思想信仰。 颜爱民教授:站在方外看滚滚红尘中的立心立命,是什么感觉?有请济群法师为我们开示。法师是非常谦和的大德,童真入道,在深入经藏和修证方面的造诣都很深。 济群法师:我也很期待今天的交流,和朱院长、颜教授一起讨论立心立命的话题,可以让我对儒学有更多了解。说到张载的四句话,不知大家是什么感觉,反正我在念的时候充满力量,就像学佛人所发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发起这样的宏愿,会让生命得以提升。 立心和立命的内涵,朱院长做了解释。我觉得在探讨这个话题时,要立足于儒家的使命感和价值观来思考。儒家有“三不朽”的人生,为立德、立功、立言。其中包含两个面向,立德是从个人修养而言,要成为有德君子,最终成圣成贤;立功和立言是从社会责任来说,能造福社会,利益大众。这和佛教的自利利他有相通之处。 学佛的最高目标是成就佛菩萨品质,也有两个面向:一是于自身圆满悲智二德,为自利;一是以悲心广泛利益众生,为利他。可见,儒家和佛教都倡导从自利到利他,由成就高尚人格来建设理想社会,立足点是由内而外,不同于西方文化是通过改造外在世界来追求幸福。这也是儒释道能相互融汇的思想基础。 当然,二者对人格和社会的具体定义会有差异。儒家的高尚人格是君子、圣贤,理想社会是大同世界,人人都能老有所安;佛教的高尚人格是佛菩萨品质,理想社会是净土,包括西方净土、十方净土,乃至人间净土。如何成就这样的理想?《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仅是完善自身的需要,也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而修身的前提,是正心、诚意。可见,心才是关键所在。 我们探讨立心和立命,也是从心入手,由修身养性而能安身立命。这就必须了解,我们要立的是什么心,断除的是什么心?正如朱院长所说,并非所有的心都是天地之心,此外还有种种不良心行。相关内容,儒家有很多论述。而佛法自古就被称为心性之学,所有教义和实践都是围绕心性展开,由认识心性、调整心行,最终明心见性,证悟心的本质。这些思想在今天格外重要。因为时代飞速变迁,尤其是人工智能出现后,带来很多颠覆性的改变,人作为万物之灵的优越感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不重视立心,找不到立命之本,我们将何以自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