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战上海 刘统 9787548614845 学林
  • 全新正版 战上海 刘统 9787548614845 学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战上海 刘统 9787548614845 学林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47.38 5.4折 8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统

出版社学林

ISBN9787548614845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30422032

上书时间2024-04-17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军史专家刘统 全新原创力作爬梳史料,重现档案里的历史,还原1949—1950年“大上海解放史”细节入手,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战上海”精神今天依然直达人心

目录
◆ 目录————————————————————————————————————
第 1 章 谋划解放大上海 ····························································· 001
◎ 《将革命进行到底》 ◎ 蒋介石被迫下野 ◎ 密谋转移台湾 ◎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 ◎ 百万雄师过大江 ◎ 南京解放 ◎ 城市接管与纪律 ◎ 陈毅主持丹阳整训 ◎ 给战士普及《城市常识》 ◎ 接管上海的各项准备第 2 章 黎明前的黑暗 ·································································· 025
◎ 秘密运送到台湾的黄金 ◎ 国民党大量转移物资 ◎ 破坏江南造船厂 ◎ 汤恩伯部署上海防御 ◎ 毛森在上海的大屠杀 ◎ 中共上海地下电台被破坏 ◎ 张权起义失败被害 ◎ 国民党对学校展开大逮捕 ◎ 交通大学学生穆汉祥、史霄雯遇难 ◎ 解放后迎接出狱的同志 ◎ 寻找遇难者 ◎ 交通大学悼念穆史二烈士
第 3 章 上海战役 ··········································································· 053
◎ 粟裕、张震部署上海战役 ◎ 月浦、刘行初战受挫 ◎ 迂回进攻浦东 ◎ 高桥之战 ◎ 市区战斗禁止使用炮火 ◎ 刘昌义起义 ◎ 王鼎钧死里逃生 ◎ 吴淞国民党军总溃退 ◎ 工人保护工厂设备 ◎ 严格的入城纪律 ◎ 解放军露宿街头 ◎ 解放上海军政全胜
第 4 章 接管 ····················································································· 085
◎ 上海人民欢庆解放 ◎ 赵祖康等待接收 ◎ 陈毅接管上海市政府 ◎ 按系统完整接收 ◎ 空空如也的银行金 
库 ◎ 接收官僚资产 ◎ 接管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 ◎ 新闻系统的接收与改造 ◎ 陈毅报告接收成果
第 5 章 银元之战 ··········································································· 117
◎ 上海的粮荒煤荒 ◎ 人民币兑换金圆券 ◎ 银元投机猖獗 ◎ 查封证券大楼 ◎ 实行黄金外汇管制 
◎ 破获国民党特务制造假币案 ◎ 严格控制私营银钱业 ◎ 人民币在上海站住了脚
第 6 章 扫荡盗匪,安定民心 ··················································· 143
◎ 成立淞沪警备司令部 ◎ 查处国民党散兵游勇 ◎ 上海解放初期的盗匪刑事案件 ◎ 全城大搜捕 ◎ “鸿生轮   
大案 ◎ “以盗制盗”和“以案破案” ◎ 改造保甲制度 ◎ 建立完善的户口体系 ◎ 控制流动户口,消除盗匪根基
 ◎ 罪犯改造
第 7 章 让帝国主义分子低头 ··················································· 171
◎ 庆祝上海解放大游行 ◎ 严惩威廉姆·欧立夫 ◎ 中美关系的曲折变化 ◎ 别了,司徒雷登 
◎ 《字林西报》造谣事件 ◎ 《大美晚报》中国员工的抗争 ◎ 封闭美国新闻处和外国报刊 ◎ 征收房产税收回    
沙逊大厦 ◎ 英国汇丰银行大楼转让
第 8 章 隐蔽战线斗智斗勇 ························································ 195
◎ 国民党在上海布置潜伏特务 ◎ 扬帆、王征明主持公安局反特工作 ◎ 破获潜伏电台 ◎ 粉碎国民党特务武装    
◎ 坦白从宽大会 ◎ 智擒杀手刘全德 ◎ 追捕劳有花 ◎ 捕获朱山猿 ◎ 活捉封企曾
第 9 章 共产党与资本家的团结和斗争 ································ 225
◎ 中共中央强调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战政策 ◎ 上海资本家的搬迁与观望 ◎ 陈毅、饶
漱石邀请资本家开座谈会 ◎ 陈毅到荣毅仁家赴宴 ◎ 解决劳资纠纷 ◎ 上海洗浴业签约 ◎ 陈毅严厉批评投机   
行为 ◎ 顾准主持上海税务工作 ◎ 新税收政策的探索 ◎ 大轰炸后的萧条与征税的矛盾 ◎ 陈毅请求中央减税  
缓征 ◎ 上海经济形势的好转
    第 10 章 经济战线的淮海战役 ················································· 255
◎ 恢复上海的运输和物资调拨 ◎ 全国支援上海的粮食供应 ◎ 第一轮米棉价格战 ◎上海财经会议确定经济方  
针 ◎ “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 ◎ 发行大额人民币应付通货膨胀 ◎ 收紧银根 ◎ 陈云指挥打击投机商的贸易战  
◎ 发行公债吸引资金 ◎ 调运粮食稳定上海 ◎ 全国财经统一,加强中央财力 ◎ 毛泽东称为“经济战线的淮海   
战役”
第 11 章 改造旧人,清除社会污垢 ······································· 291
◎ 对旧人员“包下来” ◎ 专业技术人员量才录用 ◎ 改造旧警察 ◎ 枪毙欧震 ◎ 改革旧律师制度 ◎ 法院三讼 
事件 ◎ 精简旧人员纠偏 ◎ 收容改造游民 ◎ 把游民变为劳动者 ◎ 1948 年的上海舞女风潮 ◎ 用行政管理使
舞厅自然消亡 ◎ 缓和手段废除妓院 ◎ 收容改造私娼 ◎ 打击上海码头帮会
第 12 章 在反封锁的日子里 ······················································ 329
◎ 国民党海军封锁长江口 ◎ 上海台风灾害 ◎ 开展反封锁斗争六条方针 ◎ 节衣缩食,减少能耗 ◎ 将燃油设
备改造为燃煤 ◎ 改用国产棉花纺织 ◎ 疏散城市人口,动员难民回乡 ◎ 工厂搬迁内地 ◎ 由外向型经济转为
内向型经济 ◎ 进口原料的国产化
第 13 章 大轰炸 ·············································································· 355
◎ 金门战斗失利与台湾的反扑 ◎ 连续轰炸上海 ◎ 1950 年“二六大轰炸” ◎ 上海最艰难的局面 ◎ 抢救恢复
发电 ◎ 枪毙特务罗炳乾 ◎ 全民防空 ◎ 克服困难稳定人心 ◎ 坚持生产共度难关 ◎ 陈毅期盼军事援助到来
第 14 章 中苏联合上海防空保卫战 ······································· 383
◎ 中共中央寻求苏联援助空军和防空力量 ◎ 调高射炮团保卫上海 ◎ 建立雷达系统 ◎ 中苏签订友好同盟条
约 ◎ 苏联派防空混合集团军来上海 ◎ 中方修建机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 苏联空军秘密到达上海 ◎ 连续击
落国民党飞机 ◎ 上海人民扬眉吐气 ◎ 虚心向苏军学习技术 ◎ 国民党空军侦查得知苏军到达
第 15 章 胜利 ··················································································· 401
◎ 粟裕部署夺取舟山战役 ◎ 蒋介石决定从舟山撤军 ◎ 石觉指挥撤军行动 ◎ 舟山解放,封锁解除 ◎ 人民海
军长江口扫雷 ◎ 解放嵊泗列岛
参考书目 ·································································································· 421
后记 ·········································································································· 427

内容摘要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重现了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解放大上海到1950年国民党军从舟山群岛撤退的“大上海解放史”。不仅有主体战役,还有反特务、反封锁、反轰炸,以及“银元之战”“物价之战”,讲述了70年前我党如何以强大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智慧、依靠广大群众解放大上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风采,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战胜国民党。本书摆脱了传统军史写作的框架,将目光投射到上海解放的全貌,将更多的笔触放在为恢复这座城市的生机和运转,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打击投机,稳定市场;清除匪特,保卫安全;改造旧社会,注入经济活力等种种举措。这样的写法,更能凸显解放上海的深远意义和内涵。
亮点1:图书市场唯一以上海解放为题材的原创权威力作70年前,作为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上海解放,对新中国来说意义重大。本书讲述了70年前的共产党人如何经受住这个伟大的考验,以强大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智慧、依靠广大群众解放上海安定上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风采。在2019年上海解放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重大节点,本书作为唯一上海解放题材的原创权威力作,回顾“战上海”精神,必将为弘扬正能量,激励国人,起到积极作用。
亮点2:本书展示的“战上海”精神,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本书中,我们看到,70年前,共产党人没有现成的城市管理和经济运行的经验,毫不畏惧,依靠群众,勇往直前;敢于探索和创新,光明磊落,有错必纠。 今天重温“战上海”的历史,可以激励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坚持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名的奉献精神,有助于汲取治国理政、干事创业、城市治理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亮点3:这是一部“大上海解放史”,不仅仅是军事战,还是政治战,是金融战说起解放,一般读者第一反应就是三大战役,想到战争场面。说起《战上海》,一般读者会想起老电影《战上海》。本书是一部“大解放史”,不仅仅包含了十六天“瓷器店里打老鼠”的上海战役,更多着眼于上海解放第一年共产党人为恢复这座城市的生机和运转的风雨历程,这样的写法,更能凸显解放上海的深远意义和内涵,也是本书的立旨所在。在本书中,读者不仅仅能看到军事战,更能看到政治战、金融战,从而帮助读者从更深层次上理解70年年前的这场翻天覆地。
亮点4:作者深挖档案,通过真实历史告诉读者,共产党为什么赢了,共产党是怎么赢的古代史科班出身的作者,以古代史的方法研究党史当代史,摒弃“着重于歌颂和宣传,重理论而轻情节”,采用重细节、重考证的方法,从史料出发,在档案里找细节,翻阅大量口述资料,力求回到当时眼光写当时史。在书中,我们会看到大量的1949-1950年的《解放日报》,看到很多当事人的口述,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土包子形象,也看到了共产党人的斗志昂扬和智慧,看到了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赢得胜利。
亮点5:采用图文并茂,以故事笔法写史,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在以史料保证作品的学术性和严谨性的同时,作者采用故事的笔法辅助史料叙事,使得本书虽则有大量的史料,读来不仅毫不枯燥,甚至饶有趣味。同时,100幅左右的历史图片,也帮助了读者更好地回到那个历史年代。

精彩内容
1949年解放军靠什么接管好大上海?
第三野战军渡江之后,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解放了南京、杭州、镇江、无锡、苏州等江南城市。渡江战役第三阶段的任务,是解放和接管上海。
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有600万人口,也是中国工业、商业中心。能否完好无损地占领这个大城市,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陈毅曾对三野干部说:“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个伟大的考验。”解放上海难在哪里?第一,上海是帝国主义利益最集中的地方,美国、英国的军舰还停在黄浦江中不走。如果我军进攻上海,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使国际局势复杂化?第二,在上海作战,犹如“磁器店里打老鼠”。如果打烂了上海,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就要蒙受重大损失。第三,如果我军接管工作做不好,导致上海停工停电,发生混乱,变成一座“死城”,我军就可能在上海站不住脚。
这些问题,是中共中央和总前委时刻考虑的大事。因此在部署渡江战役时,中央就提出对上海要“慎重、缓进”。要充分做好一切接管的准备工作。 4月27日毛泽东指示总前委和粟裕、张震:“你们不但要部署攻击杭州,而且要准备接收上海,以便在上海敌人假如迅速退走,上海人民要求你们进驻的时候,不致毫无准备,仓卒进去,陷于被动。”“为着多有一些准备时间,不使国民党过早退出上海,我军仓促进入上海,请粟张注意不要使我军过于迫近上海。同时,争取在数日内完成进驻上海的准备工作,以便在国民党迅速退出上海时,我军亦不至毫无准备地仓卒进去。”毛泽东强调:“何时进驻上海,须得我们批准。”刘邓陈来到南京后,耳闻目睹我军进入大城市后发生的一些事情,感到最紧迫的是对部队进行城市政策教育。尽管过江前各部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城市政策教育,但绝大部分干部战士是第一次进大城市,新鲜好奇,闹了不少笑话。陈毅和邓小平到南京后,住在蒋介石的“总统府”里。 4月28日早晨他们在东园散步,发现地上漫着水,走廊上的地毯也泡在水里。一问才知道是战士不会用自来水龙头,把它扳坏了,到处跑水,好容易才堵住。陈毅很生气,命令住在这里的警卫部队马上打扫干净,除站岗值勤人员外全部撤出“总统府”。陈邓也随即迁移到原国民党“行政院”办公。 23军68师进入杭州后,因不习惯城市生活,也出了一些问题。有些同志看了电灯、自来水就好奇,浪费水电现象很普遍,几天就损坏了40个灯泡。 203团战士在蒋介石公馆里搞坏了三个抽水马桶,用抽水马桶的水洗碗。站岗的哨兵站在马路中央,看到汽车经过就阻拦询问,妨碍了交通。有的对城市看不惯,看见城市女人穿的漂亮,背地里就骂不是好人;有的见商人生活讲究,背地里就骂他是寄生虫。军师领导对纪律抓得很紧,68师政委陈茂辉在武康县城发现卫生队的骡马栓在一间小洋房里拉屎,在行军路上就对该团政委指出;入杭州后发现一个排长在街上买香烟,陈政委当场阻止,并让排长回去作检查。入城那天军长、师长仅吃到一顿饭,宁可饿肚子也不去街上买食物和香烟。有的同志对城市纪律很不习惯,有的说:“城市里真难,动不动就犯错误。”有的说:“当兵不抵老百姓三分之一好。”有个营从城里撤到乡下住,大家都高兴地说:“这下可到解放区了!”看到部队的报告,总前委感觉到城市接管确实是很复杂的问题。由于战线推进太快,许多准备工作来不及或不细致。后方的物资和接管干部尚未到达,部队入城纪律和政策教育还不深入,如果这样稀里哗啦开进上海,非乱套不可。4月30日总前委报告军委,要求推迟进占上海。电报说:“根据南京经验,在我党我军未作适当准备,仓卒进入大城市,必然陷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就军事上说,杭州、上海很快即可拿下;就政治上说,我们许多重要准备都未作好。加以上海、杭州干部上在长江北岸,人民币因火车拥挤(据说薛暮桥处很难交涉到车厢)不能及时运到,煤的问题因缺运输工具,则更难克服。粮食在南京无大问题,估计杭州多无大问题,上海还不知道有无存粮。而在部队本身困难亦多,政策及入城守则尚未深入教育,连续行军作战尚未整理,大批俘虏尚未处置。如不经过十天左右的整训,进城之后一定会发生许多问题。 35军因非主力兵团,骄气较少,故该军在南京虽然出了不少乱子,但纪律还算比较好的。其他主力军如不训练,不会比35军的情况更好。我们考虑,以尽可能推迟半月到一月入上海为好。”5月3日,毛泽东批准了总前委的请求,复电说:“上海在辰灰(5月10日)以前确定不要去占,以便有十天时间作准备工作。在辰灰以后,则应作两方面的计划:甲、即去占领上海。这是假定汤恩伯在十天内由海上退走,上海成了无政府状态,迫使你们不得不去占领。你们的准备主要地应放在这点上。否则,你们将陷入被动。过去,你们在三个月准备渡江期间,没有抽出一个月时间令军队学习政策和接管城市事项,没有作很快占领诸城的精神准备和组织准备,吃了亏。现在只好在十天内补足此种缺点。乙、拖长时间至半个月或二十天或一个月再去占领。只要汤恩伯不走,就应如此。占领浏河的时间亦可推迟。”5月初,小小的丹阳县城突然热闹起来。陈毅、饶漱石于3日到达这里,主持解放上海的准备工作。数千名干部从各解放区、北平、香港日夜兼程赶来,投入接管上海的集中整训。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是著名的“上海通”,如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刘晓、从事文化工作的夏衍、从事秘密工作的潘汉年,从事经济工作的许涤新。各路精英汇集一堂,分头进行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有关上海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资料,有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有上海地下党调查的、有上海来人报告的,整理成200多本小册子。大家根据这些材料和中共中央的有关政策,研究接管上海的具体方针措施。如上海的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如何区别对待,外国人的企业如何接管,国民党政府机构如何处理,金融如何稳定,流氓帮会怎么办,市民的粮、煤等生活必需品如何保证供应,等等。事无巨细,都要考虑周全才行。陈毅、饶漱石不分昼夜地与分管各方面的干部研究情况,听取汇报。单是财政接管纵队的汇报陈毅就听了两天两夜,对于如何紧急调运粮食、棉花、煤炭保证上海市民的需要,作了周密部署和应急准备。
5月10日,陈毅在丹阳一座大庙里,对向数百名接管干部作入城纪律的报告。一开口他就声色俱厉地批判两件违反纪律的事:“8号下午我和饶政委到街上散步,走到戏院门口,有几个穿黄军服的同志,没拿票硬要进去。老百姓拿着票子反而进不去了。那时逼得我不得不亲自出马干涉,他们才走了。如果没有我们去干涉,那天戏院一定要被打烂。为什么无票非要进去看戏?是不是老子革命几十年,进戏院还没有资格?这就是违反纪律!”“第二件,今天早晨我到丹阳师范学校,问校长、教员有没有解放军进来破坏纪律。他们说:‘一般地很好。前天有位解放军来摘去一个电灯泡,昨天又有两个同志带着摘灯泡的同志来还灯泡。’这是人家不满意中的满意,这是很严重的破坏纪律。”陈毅从这两件小事,谈到接管上海的大事。他说:“上海很复杂,我们都不大懂。我们不能自大、吹牛。上海一个月要烧20万吨煤,600万人这张大口又要饭吃,要解决几百万人的粮、煤及生活问题。单是每天大小便问题不解决就不得了。每天的垃圾不解决,几天就堆成一座山。我们会演戏唱歌,人家佩服。我们管理不好上海,就无法向老百姓说话。上海是最现代化的城市,是帝国主义反动派的窝巢,是百年来发展起来的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复杂的城市,我们没有经验是很难进行工作的。因此除了具有信心以外,必须要有谨慎小心‘临事而惧’的态度,这样才能多考虑问题。否则是低级的幼稚的,就一定会栽筋斗。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个伟大的考验。上海搞得好不好,全中国全世界都很关心。我们搞得好,世界民主力量就会为我们高呼、庆祝、干杯;搞不好就会使他们失望。”怎样才能接管好上海,陈毅强调:“必须强调入城纪律,入城;纪律是入城政策的开始,是和市民的见面礼。纪律搞得好,政策就可以搞得好,搞不好就会影响政策的推行。上海人民对我们的希望很大,把我们看成‘圣人’,如果一进去就搞乱了,他们就会大失所望,再去挽回影响就要费很大的劲。”二十天的丹阳整训,为接管上海的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月27日,上海全部解放。经历15天的淞沪战役,我军歼灭国民党军第51、37军和五个交警总队全部,第12、21、52、75、123军大部,总计15万人。我军坚持外围作战,把大上海完整地交回人民手中,创造了战争史的奇迹。在战斗中,我军伤亡3万余人。上海的解放宣告了历时43天的渡江战役胜利结束。第三野战军总共歼灭国民党军10个军、 32个师及交警、保安部队共约30万人,其中俘虏23万人,毙伤24000余人,起义投诚480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2350余门,汽车1300余辆,坦克、装甲车120余辆,舰艇72艘,以及大量物资。三野在渡江战役全过程中共伤亡46000余人。
如何接管好大上海是对我军更严峻的考验。在战役之前,三野各部队都进行了深入的政策教育和纪律教育,反复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约法八章”。根据南京等城市接收的经验教训,华东局、华东军区和三野前委制订了更为详细具体的《入城守则》、《城市纪律》和《外交纪律》等文件,发到各部队。粟裕为三野干部作了“怎样进入大上海”的报告。干部战士都写了保证书。总前委对三野提出两大要求:一是“打得好”,要显示出我军的威力和艺术;二是“进得好”,即入城后政策纪律好,军容好。陈毅对部队入城后的纪律提出极为严格的要求,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不入民房”。有的干部提出:遇见下雨、有病号怎么办?陈毅坚持说:“这一条一定要无条件执行,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准入,天王老子也不行!这是我们人民解放军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5月27日早晨下着小雨,上海市民们在枪声平息后打开家门,惊奇地发现马路两边潮湿的水泥地上,睡满了身穿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胜利的军队在城市中露宿,谁都是生平第一次见到。27军在市区的部队从聂凤智军长带头,官兵一致。20军入城后,全军露宿街头。最少的露宿30个小时,有的长达几天。59师师长住在小学校门口,政治部、司令部住在一条弄堂里,部队在人行道上。据9兵团的总结记载:“进入市区的部队,虽在战斗中,服装均能保持清洁整齐。初入市区的部队,两三夜均在马路边露宿。适值雨季,连夜下雨,由于从军部起干部均能以身作则,战士亦都有觉悟,毫无怨言。市民(工人、学生、商人等)再三邀请部队进屋休息,均被婉言谢绝。
市民送的慰劳品以至开水,均谢绝不受。部队三天无开水喝,吃由30里外送来的冷饭。有一工厂工人送慰劳品给部队,双方互相推让十次之多。工人感动地说:‘这真是我们的队伍。’有个商人夜间送烧饼慰劳他门口的我军哨兵,被谢绝;等哨兵换班后,又送给新接哨的,又被谢绝。连送三四次,直到天明,无一人接受。商人说:‘解放军的纪律个个人都一样,真是好队伍。’闸北水电公司的哨兵发现水管坏了,当即追击责任,找人修理,并向公司交代清楚。据该公司工人说该厂英国人从来不说中国一点好处,这次英国人反映:‘这个部队好,非常负责,纪律好。’攻浦东时,英、美、葡等外商仓库和煤油公司等被蒋军盘踞,外商托人要求我军暂不炮击,答应帮助我们劝降。我军攻击部队接受其请求,和平收缴守军枪械。事后几国领事均托人或用电话向我道谢。外电一致报导我军为他们所见过的最好的军队。”严格的城市纪律,使我军在上海最初的生活比在农村还要艰苦。“前三天吃冷饭,没有开水喝,睡马路边。以后也是吃‘战斗饭’(用子弹箱盛饭,钢盔打菜,炮弹壳做饭碗,甚至用痰盂打面条)。每天早晨天没亮,连长带着全连跑步到黄浦江边去大便。因为找不到厕所,路远,有的战士半路上就拉在了裤子里。”“币制未规定前,就不在市场上买东西。有好几天没吃过菜没抽过烟的。20军政治部通讯员看见某部队采买员在买咸菜,大家告诉他币制没规定,不能买。采买员说:‘是首长叫买的。部队几天都没有吃菜了,对身体很有影响。’后来20军政治协理员就把自己从乡下带来的腐乳让了一坛给采买员,把要买的咸菜仍还给店里。”战士干部们就这样坚持不入民房,坚持不在市场上买东西,坚持不入公共场所。三天后接管工作基本就绪,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