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明代漕运制度开创者——陈瑄 吴士勇 9787553334059 南京出版社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
6.82
4.5折
¥
1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吴士勇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ISBN9787553334059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5元
货号31390564
上书时间2023-12-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陈登在历史上的最大功绩是重修邗沟,再次沟通江淮之间的水上运输通道,使大运河最早的一段古邗沟得以恢复生命力。
陈登文武双全、治政有方,堪称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的地方官典范,史书记载,陈登为官期间,体恤百姓、秉公执法、为民办实事,深入基层了解老百姓的困苦,帮助穷人、养育孤儿。特别是他带领老百姓重修运河、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深受地方百姓的爱戴。
作者简介
吴士勇,男,汉族,1975年10月生。1993—1997年就读于苏州大学历史系,2001—2004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攻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7年8月进入淮阴师范学院任教,教授《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明清大案漫谈》、《史学概论》、《明清史研究》、《考古学概论》等课程,2006年,在淮阴师范学院第四届教学标兵评比中,被评为“系级教学标兵”。科研方面,近年来,陆续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两篇。主要研究兴趣在于明清专制体制下士林风向。曾获得淮阴师院青年教师科研评比三等奖一次,淮安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一次。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煊赫武将
家世背景
军功升职
迎降燕王
第二章 海运干臣
统领海运
抗倭防盗
营建天津城
修海堤 筑宝山
第三章 治河名家
经营清江浦 筑堤高家堰
疏浚淮扬段运河
治理徐州洪、吕梁洪
重开会通河
第四章 漕运元勋
督运先锋
改革运法
管理运军
体制化漕运总兵官
第五章 护漕神祗
条陈七事
天下之望
护漕神祗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是“大运河历代人物故事”丛书中的一种。陈瑄,明代军事将领、水利专家,他督理漕运三十年,改革漕运制度,修治京杭运河,功绩显赫。本书分《武将陈瑄》《海运干臣》《治河能臣》《漕运元勋》《护漕神祇》五个章节,从家世背景、成长经历以及海运、河道、漕运等三个方面介绍陈瑄对大运河疏浚治理方面的贡献,详细介绍了他治理河段、改革运法、管理运军等方面的举措。陈瑄在身后由治河能臣上升演化为河神,其运河治理策略和精神被后世广泛认同。
精彩内容
第一章煊赫武将陈瑄走入历史视野首先是以武将的身份,他袭父之职,不断以军功和民政才能升迁,在靖难之役中反戈一击,成为燕王夺取江山的功臣。
家世背景陈瑄出生于元代的至正二十五年(1365)。
这一年,元朝内部纷争不已,神州大地征战频仍。
元朝统治集团的矛盾主要
表现为太子爱猷识理打腊和大将孛罗帖木儿之争。
当年三月,太子在山西太原下令讨伐孛罗帖木儿。
孛罗帖木儿,又叫孛罗铁
木儿,其始祖孛罗带,元太祖宿卫,后跟随太宗伐金有功,家族世袭蒙古万户,历代均有战功,其高祖父纽磷、父亲答失八都鲁均为知名将领。孛罗帖木儿跟随其父南北征战,屡立军功,父亲死后他袭职领军。此后,孛罗帖木儿卷人元顺帝和太子的宫廷内斗中。元末两大名将中,孛罗帖木儿属于皇权派,而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则站在太子一边。至正二十五年七月,孛罗帖木儿人宫走到延春阁李树下时,被太子部下乱刀砍死,一代战将死在宫廷内斗的阴谋之下,殊为可惜!朝廷内部的纷争,加速
了元朝灭亡的步伐。
也是这一年,元末农民起义的主力已经失败,刘福通战死,以应天(今南京)为根据地的吴王朱元璋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地。他首先把兵锋转向苏州张士诚,采取“剪其肘翼”的军事部署,派将士攻打被张士诚控制的高邮、淮安等地;一面又东向湖州、嘉兴和杭州,歼灭张士诚军的主力,然后进围苏州。到了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吴元年)九月,苏州城破,张士诚被俘自缢而死,三吴平定,据守庆元、温州、台州一带的方国珍也遣使归降。同年,朱元璋又分别派将士攻取广东、福建,占据了东南半壁江山。这一年,朱元璋37岁。
在如此风雨如晦的历史背景下,陈瑄呱呱落地。年幼的陈瑄应当还不能体会“家”与“国”的含义,感受不到元朝后期的腐朽统治和严重的社会危机。
2003年,南京江宁区出土了陈瑄后人的四方墓志,综合考察可知,陈瑄家族“世居庐之合肥”。在陈瑄儿子陈佐的墓志中,有“曾大父讳宗政,大父讳闻,父讳瑄”的记载,世系记载到陈瑄的祖父陈宗政。在陈鞠庄的墓志中,有“高祖三省,曾祖重口口闻”的文字,记载了鞠庄的高祖,亦即陈瑄的曾祖,名叫三省,这样其世系又向上推了一代。陈瑄的父亲陈闻当时已是元末义兵千户。义兵是一种地方武装,由地方丁壮及勇猛正义之士自愿组成,保卫地方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名义上属于元朝安保体制管辖,但又不在元朝地方正式武装编制之列。在元朝大势已去的情势下,出于政治智慧的考量,陈闻最终投靠了朱元璋。他随朱元璋东征西讨、
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
劳,官至都指挥同知。《明史》记载陈闻后来坐事戍辽阳,幸亏陈瑄伏阙请代,太祖大概看在陈闻、
陈瑄父子立下汗马功劳的份上,原谅了陈闻,最终父子皆得幸免。这条史料不见于他书,多被人怀疑。陈闻八十多岁时失明,家人奉之弥谨,终得善终。
P3-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