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逝去的年代
  • 已逝去的年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已逝去的年代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13.48 3.0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季羡林 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341233

上书时间2023-12-15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品味大师的博学与精髓,是一种至高的享受和荣耀。经过认真的选择和细心的编审,我们以赤诚景仰之心,向广大读者奉上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传统文化与国学》丛书。
《已逝去的年代》是《传统文化与国学》丛书的其中一本,不仅折射出季老对那个时代独特的眼光,更是一部纪实自传和成长史,是一部充满色彩斑斓的幻灯片,从季老的镜子里照出了20世纪中90年的真实。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目录
少年不识愁滋味

师生之间
我的童年
我的第一位老师
我的小学和中学
我的中学时代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去故国―欧游散记之一
表的喜剧―欧游散记之一
听诗―欧游散记之一
百遍清游未拟还
初抵德里
在德里大学和尼赫鲁大学
海德拉巴
天雨曼陀罗―记加尔各答
科纳克里的红豆
马里的芒果城
巴马科之夜
忆日内瓦
歌唱塔什干
到达印度
曼谷行
结交四海共沾巾
室伏佑厚先生一家
老人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W
一个抱小孩子的印度人
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
寸草心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重过仰光
两个乞丐
难忘的一家人
深夜来访的客人

内容摘要
 季羡林先生用真实、质朴的笔触,重述自己的多彩人生路,真实展现了其一生的奋斗经历和内心情感
世界。通过自身的成长轨迹,折射出不同时代背景与历史的变迁。更多的是一代学术大家对人间真情的缅怀与感恩。季老以近于期颐之历练,平和面对人性真
、善、美、丑,深于情,沉于思,以平实朴素描写呈现“人”的丰富。《已逝去的年代》不仅折射出季老
对那个时代独特的眼光,更是一部纪实自传和成长史,是一部充满色彩斑斓的幻灯片,从季老的镜子里照出了20世纪中90年的真实。

精彩内容
 我前后在北京住了二十多年,前一段是当学生,后一段是当老师。一直当到现在,而且看样子还要当下去。因此,如果有人问我,抚今追昔,在北京什么事情使我感触最深,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师生之间的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古老的关系了。在过去,曾把老师归入五伦;又把老师与天、地、君、亲并列,师道尊严可谓至矣尽矣。至于实际情况究竟怎样,余生
也晚,没有亲身赶上,不敢乱说。
等到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已经改成了新式的学校,不是从《百家姓》、《三字经》念起,而是念人、手、足、刀、尺了。表面上,学生对老师还是很尊敬的。见了面,老远就鞠躬如也,像避猫鼠似地躲在一旁。从来也不给老师提什么意见,那在当时是不可能想象的。老师对学生是严厉的,“教不严,师之惰”,不严还能算是老师吗?结果是学生经常受到体罚,用手拧耳朵,用戒尺打手心,是最常用的方式。学生当然也有受不了的时候。于是,连十二三岁的中小学生也只好铤而走险,起来“革命”了。
我在中小学的时候,曾“革命”两次。一次是对一个图画教员。这人脾气暴烈,伸手就打人。结果我们全班团结一致,把教桌倒翻过来,向他示威。他知难而退,自己辞职不干了。这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另一次是对一个珠算教员。这人嗜打成性。他有一
个规定,打算盘打错一个数打一戒尺。有时候,我们稍不小心就会错上成百的数,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我们决定全班罢课。可是,因为出了“叛徒”,有几个人留在班上上课。我们失败了,每个人的手心被打得肿了好几天。
到了大学,情况也并没有改变。因为究竟是大学生了,再不被打手心。可是老师的威风依然炙手可热。有一位教授专门给学生不及格。每到考试,他先定下一个不及格的指标。不管学生成绩怎样,指标一定要完成。他因此就名扬全校,成了“名教授”了。另一位教授正相反。他考试时预先声明,十题中答五题就及格,多答一题加十分。实际上他根本不看卷子,学生一缴卷,他马上打分。无不及格,皆大欢喜。如
果有人在他面前多站一会,他立刻就问:“你嫌少吗?”于是大笔一挥,再加十分。
至于教学态度,好像当时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概念。教学大纲和教案,更是闻所未闻。教授上堂,可以信口开河。谈天气,司以;骂人,可以;讲掌故,可以;扯闲话,可以。总之,他愿意怎样就怎样,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谁也管不着。有的老师竟能在课堂
上睡着。有的上课一年,不和同学说一句话。有的在八个大学兼课,必须制定一个轮流请假表,才能解决上课冲突的矛盾。当然并不是每一个教授都是这样,勤勤恳恳诲人不倦的也有。但是这种例子是很少的。
老师这样对待学生,学生当然也这样对待老师。
师生不是互相利用,就是互相敌对。老师教书为了吃饭,或者升官发财。学生念书为了文凭。师生关系,说穿了就是这样。
终于来了1949年。这是北京师生关系史上划时代的一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
从这一年起,老师在变,学生在变,师生关系也
在变。十四年来,我不知道经历过多少令人赞叹感动的事情。我不知道有多少夜因欢喜而失眠。当我听到我平常很景仰的一位老先生在七十高龄光荣地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时候,我曾喜极不寐。当我听到从前我的一位十分固执倔强的老师受到表扬的时候,我曾喜极
不寐。至于我身边的同事和同学,他们踏踏实实地向着新的方向迈进,日新月异;他们身上的旧东西愈来愈少,新东西愈来愈多。我每次出国,住上一两个月,回来后就觉得自己落后了。才知道,我们祖国,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是用着多么快速的步伐前进。
现在,老师上课都是根据详细的大纲和教案,这都是事前讨论好的,决不能信口开河。老师们关心同学的学习,有时候还到同学宿舍里去辅导或者了解情况。备课一直到深夜。每当夜深人静我走过校园的时候,就看到这里那里有不少灯光通明的窗子。我知道,老师们正在查阅文献,翻看字典。要想送给同学一
杯水,自己先准备下一桶。老师们谁都不愿提着空桶走上课堂。
而学生呢?他们绝大多数都能老师指到哪里,他们做到哪里。他们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我曾在一个黑板报上看到一个学生填的词,其中有两句:“松涛声低,读书声高。”描写学生高声朗读外文的情景,是很生动的,也是能反映实际情况的。今天,老师教书不是为了吃饭,更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学生念书,也不是为了文凭。师生有一个共同的伟大的目标。他们既是师生,又是同志。这是几千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的现象。
P10-12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季羡林 著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0
  • 版次 1
  • ISBN 9787121262029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0页
  • 字数 23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传统文化与国学
【内容简介】
季羡林先生用真实、质朴的笔触,重述自己的多彩人生路,真实展现了其一生的奋斗经历和内心情感世界。通过自身的成长轨迹,折射出不同时代背景与历史的变迁。更多的是一代学术大家对人间真情的缅怀与感恩。季老以近于期颐之历练,平和面对人性真、善、美、丑,深于情,沉于思,以平实朴素描写呈现“人”的丰富。《已逝去的年代》不仅折射出季老对那个时代独特的眼光,更是一部纪实自传和成长史,是一部充满色彩斑斓的幻灯片,从季老的镜子里照出了20世纪中90年的真实。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人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吐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
【目录】
目 录
少年不识愁滋味
红 / 3
师生之间 / 10
我的童年 / 14
我的第一位老师 / 23
我的小学和中学 / 28
我的中学时代 / 84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 93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 104
去故国―欧游散记之一 / 106
表的喜剧―欧游散记之一 / 111
听诗―欧游散记之一 / 116
百遍清游未拟还
初抵德里 / 125
在德里大学和尼赫鲁大学 / 129
海德拉巴 / 138
天雨曼陀罗―记加尔各答 / 145
科纳克里的红豆 / 151
马里的芒果城 / 155
巴马科之夜 / 159
忆日内瓦 / 164
歌唱塔什干 / 170
到达印度 / 181
曼谷行 / 185
结交四海共沾巾
室伏佑厚先生一家 / 203
老人 / 209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 218
Wala / 228
一个抱小孩子的印度人 / 234
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 / 239
寸草心 / 247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255
重过仰光 / 260
两个乞丐 / 264
难忘的一家人 / 268
深夜来访的客人 / 27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