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弦乐法艺术在中国的实践与创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管弦乐法艺术在中国的实践与创新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49.11 6.5折 76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红喜 著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1264200

上书时间2023-12-15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上篇  1916-1949年艰难的起步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对西方“古典一浪漫”早期管弦乐法的模仿性写作
    一、综述
    二、关于乐队编制
    三、萧友梅的开拓性“起步”
    四、黄自的管弦乐法中细腻的浪漫情怀
  第三章  民族性与色彩性兼而有之的风俗性管弦乐法
    一、综述
    二、关于乐队编制
    三、江文也《台湾舞曲》管弦乐法中的东方色彩
    四、《中国狂想曲》《塞外舞曲》《森吉德玛》的色彩性配器
  第四章  革命题材交响乐的戏剧性管弦乐法
    一、综述
    一、关于乐队编制
    三、冼星海丰富的管弦乐手法
中篇  1949-1979年中国管弦乐法民族化的初步实践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革命题材交响乐戏剧性管弦乐法的深入
    一、综述
    二、精细的背景织体与对低音音色的“偏爱”
  第三章  风俗性题材管弦乐法风格
    一、综述
    二、色彩性管弦乐手法的深入
    三、音色开始上升为重要的结构因素
  第四章  管弦乐法的“中国化”实践
    一、综述
    二、“音色分离”和“水墨画意”配器观念的萌芽
    三、弓弦乐器五声性“润腔”式手法的引入
    四、江文也《汨罗沉流》中的“中国化”现代管弦乐思维
  第五章  节庆性题材管弦乐作品的管弦乐法
下篇  1980年至今多元并存的全盛时期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新时期传统管弦乐创作的管弦乐法艺术
    一、综述
    二、富有色彩性和民族性的“主题一旋律”式音色配置
    三、千变万化的“背景一情景”式管弦乐织体
  第三章  “中庸”风格管弦乐创作的管弦乐法艺术
    一、综述
    二、愈发细腻的室内乐写法
    三、色彩性配置手法的日益丰富与拓展
    四、打击/色彩性乐器地位的不断上升
    五、愈加普遍的腔化处理
    六、丰富多样的异质性多层次复调织体
    七、新音色的不断开发
    八、乐队“音响一织体”中的调性与非调性因素
    九、不同时间维度的纵向并置
  第四章  锐意创新的“新潮”管弦乐配器
    一、综述
    二、乐队编制的多样性
    三、传统配器技术思维的延展
    四、音色之间的转换
    五、腔化处理的深入
    六、打击/色彩性乐器音色的再次深化
    七、“表现主义”影响下的技术运用
    八、“音色音乐”影响下的音色开发与技术运用
    九、偶然性因素导致的非严格意义的配器
    十、微分音技术的涉及
    十一、通过乐队座位排列或乐谱写作获得音响位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本从近代以来直至今天的中国管弦乐法艺术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专著。作者按照历史演进的逻辑进行架构,全书分“1919—1949年艰难起步”“1949—1979年民族化的初步实践”和“1980年至今多元并存的全盛时期”三个板块,从管弦乐创作的题材选择、写作技法、乐器配置、风格构成等维度切入,做全面、深入的考察、
分析和阐释。本书旁征博引、材料翔实、论述严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当下及今后我国管弦乐创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都有着指导和借鉴意义。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红喜 著
  •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6
  • 版次 1
  • ISBN 9787103060834
  • 定价 7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0页
【内容简介】
  大连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里不仅孕育了多元交融的新型文化和纯正的辽南地域特色文化,也树立了国内外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传奇典范。大连大学音乐学院正是处于这样一方沃土,它不仅承载着一方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历史性责任,同时也秉持包容和开放的学术态度。最近几年,音乐学院励精图治,审时度势,紧抓发展的契机,分别在教育教学、师资建设、学术科研、艺术实践、音乐文化交流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今,鉴于近年来音乐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音乐学院将陆续出版《大连大学音乐学院科研与教学系列丛书》,其中包括学术著作、音乐作品、论文集本等,以此来展现大连大学音乐学院近年来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成果,同时,也以此来回报社会各界多年来对大连大学音乐学院发展的关注与支持。
【作者简介】
  郭红喜,生于1978年,博士,副教授,大连大学音乐学院基础理论系主任,辽南音乐舞蹈艺术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研究。多年来,先后在音乐类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音乐作品共23篇,所创作的各类音乐作品获奖共13次。曾参与和主要负责国家、省部级艺术基金创作项目两项。
【目录】
绪论
上篇 1916-1949年艰难的起步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对西方“古典一浪漫”早期管弦乐法的模仿性写作
一、综述
二、关于乐队编制
三、萧友梅的开拓性“起步”
四、黄自的管弦乐法中细腻的浪漫情怀
第三章 民族性与色彩性兼而有之的风俗性管弦乐法
一、综述
二、关于乐队编制
三、江文也《台湾舞曲》管弦乐法中的东方色彩
四、《中国狂想曲》《塞外舞曲》《森吉德玛》的色彩性配器
第四章 革命题材交响乐的戏剧性管弦乐法
一、综述
一、关于乐队编制
三、冼星海丰富的管弦乐手法

中篇 1949-1979年中国管弦乐法民族化的初步实践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革命题材交响乐戏剧性管弦乐法的深入
一、综述
二、精细的背景织体与对低音音色的“偏爱”
第三章 风俗性题材管弦乐法风格
一、综述
二、色彩性管弦乐手法的深入
三、音色开始上升为重要的结构因素
第四章 管弦乐法的“中国化”实践
一、综述
二、“音色分离”和“水墨画意”配器观念的萌芽
三、弓弦乐器五声性“润腔”式手法的引入
四、江文也《汨罗沉流》中的“中国化”现代管弦乐思维
第五章 节庆性题材管弦乐作品的管弦乐法
……
下篇 1980年至今多元并存的全盛时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