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山物语
  • 登山物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登山物语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46.62 6.8折 69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净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1452781

上书时间2023-12-15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1991年1月,在云南、西藏交界的卡瓦格博雪山,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国与日本的“梅里山难”,是目前人类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难。因当日参与登顶计划的十七名成员全员殒命冰峰,山难真相至今无解。
作者郭净自1998年起持续关注山难事件。书中,作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田野调查中对登山幸存者、遇难者家属、地方山民等的采访,以及各界研究“梅里山难”的资料,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程度地还原了山难全貌。相较于客观事实,作者更注重经历者的个人体验。书中,“登山者”“山民”“冰川本身”“登山爱好者”“遇难者家属”等均被倾听、记录。通过对身处不同文化下人们对同一事件认知的理解,文化与文化获得沟通的可能。
作者期望通过对这场山难的研究,能够探寻人与自然、文化与文化之间冲突和沟通的秘密,追问自由旅行的意义和它带来的后果。并借此努力,去撞击阻碍人们相互理解的顽石;以尊重事实的叙述,告慰那些被雪山收留的生命。



作者简介
郭净,1955年生,民族史博士,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退休学者。致力于西部山地文化、纪录影像志研究,以及非虚构写作。代表著作有《卡瓦格博圣境图志》(合著)、《冬奥会“冰雪文化丛书”》《雪山之书》《西藏山南扎囊县桑耶寺多德大典》《中国面具文化》《傩:驱鬼、逐疫、酬神》等;译著《美术、神话与祭祀》(张光直著);影像作品主要有《卡瓦格博传奇》系列,与此里卓玛合作。

目录
自序:在混乱的时代远游
引子
第一章  登山者说
1.京都之行
2.对手
3.厨师的故事
4.和谐与冲突
5.第一次突击
6.雪崩
7.救援
8.远行的人
第二章  山民观点
1.困惑
2.山难记忆
第三章  狼来了
  1.牛、毛驴和狼
2.灾害从哪里来
3.猎手的遭遇
4.人兽冲突
第四章  冰川消融
1.上冰川
2.担忧
3.纷繁的解释
4.冰雪的颜色
第四章  千禧年
1.冲顶计划
2.讨论和质疑
3.呼吁和回应
第五章  与山结缘
1.失踪的野虎
2.户外店主
3.寻觅者
4.梅里家族
尾声神山圣湖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登山物语》是作者郭净对“梅里山难”真相的探索,对自由旅行、登山探险意义的追问,是对自然灾难的反思。作者将此前《雪山之书》中梅里山难的故事单独摘出,加以改写形成本书。书中纠正了原作的诸多错谬,补充采访了登山幸存者厨师段建新、遇难者家属、协助运送物资的当地藏族村民等,补充图片百余张,优选地还原了山难全貌,以期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以尊重事实的叙述,告慰那些被雪山收留的生命。

主编推荐
探寻梅里雪山山难的真相,追问登山探险、徒步旅行的意义
幸存者抢先发售讲述亲身经历,十多年田野调查呈现地方山民观点,上百幅珍稀影像资料图片抢先发售披露。疫情之下,反思登山与探险,探寻人与自然、文化与文化之间冲突和沟通的秘密 。

精彩内容
 第三章狼来了我在日本听登山队员讲他们的经历,又在德钦听当地人说他们的见闻,就好像闯进了黑泽明的电影《罗生
门》,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蔓延出了诸多线索,生活在不同文化语境里的人们,给出了南辕北辙的解说。当地村民个个都是讲故事的能手,他们摆不出什么大道理,却能执拗地举出许多例证,说明登山活动如何触怒了卡瓦格博,给他们降下灾害。这些例证有根有据,但也曲折离奇,常把我听得目瞪口呆,甚至满腹狐疑。幸而人类学的训练教会了我一些听故事的常识,如要尊重当地人的讲述,要在他们的语境中去理解故事的“真实性”之类,才说服自己慢慢静下心来,仔细琢磨其中的味道。
村民们讲给我的故事中,以狼的传说最为奇特。
1.牛、毛驴和狼
1998年5月26日中午,西当村被笼罩在热辣辣的阳光下,核桃树的树荫里,蝉子叫成一片。兽医罗布江措走出村公所的大门,要去村民家看一头受伤的牲口。我跟和建华与他同行,他背着老式的褐色皮制医药箱,我拎着摄像机。罗布江措年仅25岁,却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干练,他有点口吃,可特别喜欢和我聊天。
那段时间我在调查高山放牧的事,他边走边给我科普相关的常识:我们这个地方和中甸不一样,他们是高山草甸牧场,我们是高山林间草场。虽然都是垂直流动放牧,但他们那儿牦牛多,我们这里犏牛多。
牦牛很怕热,对河谷适应性差,在江边容易得消化道疾病。犏牛的好处就多了,它们适应性强,在高山行走灵活,在江边不怕热;犏牛可以犁地,可以挤奶,产奶量比黄牛高;犏牛具备杂交优势,个头比牦牛大,而且温顺,能驮东西,可以粗放管理;公黄牛和公犏牛做肉牛,产肉量比母的多,卖钱也多。
犏牛从哪里来的?它们不是天生的种,是母黄牛和公牦牛交配生的杂种。配种大多在牧场上,可麻烦啦。
母黄牛发情会嚒嚒叫,尾巴翘起来。因为它个头小,支撑力不够,耐不住公牦牛猛烈的动作,所以要三个人帮忙。先把它拴在树干上,一个人抓紧牛头,另外两个人托住牛的身子,把尾巴拉朝一边,让公牦牛爬胯。交配之后等一个月,母牛没有发情,配种就成功了。母黄牛七、八、九月发情,怀孕五到六个月。牛可活25岁左右,但到19岁就干不动了。
黄牛和牦牛交配生的犏牛,公的没有生育能力,母的可以生育,但生下的幼崽成活率低,适应性差,一般都杀了。
我们这里的农户五月上山,几家人为一个单位,把牛合起来,分批赶上牧场。也可以请小工放牛,如果劳动力多,就自家出人。一般去的都是中年或青年男子。
在山上其实很孤单,草场少,各家的牛群不在一起。工钱一天6块钱左右,年底用酥油一次结算。林间草场载畜量小,一个草场只待十多天。以社为单位盖牛棚,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净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 2022-05
  • 版次 1
  • ISBN 9787559657992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0页
  • 字数 240.000千字
【内容简介】
1991年1月,在云南、西藏交界的卡瓦格博雪山,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国与日本的“梅里山难”,是目前人类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难。因当日参与登顶计划的十七名成员全员殒命冰峰,山难真相至今无解。
  作者郭净自1998年起持续关注山难事件。书中,作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田野调查中对登山幸存者、遇难者家属、地方山民等的采访,以及各界研究“梅里山难”的资料,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程度地还原了山难全貌。相较于客观事实,作者更注重经历者的个人体验。书中,“登山者”“山民”“冰川本身”“登山爱好者”“遇难者家属”等均被倾听、记录。通过对身处不同文化下人们对同一事件认知的理解,文化与文化获得沟通的可能。
  作者期望通过对这场山难的研究,能够探寻人与自然、文化与文化之间冲突和沟通的秘密,追问自由旅行的意义和它带来的后果。并借此努力,去撞击阻碍人们相互理解的顽石;以尊重事实的叙述,告慰那些被雪山收留的生命。
【作者简介】
郭净,1955年生,民族史博士,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退休学者。致力于西部山地文化、纪录影像志研究,以及非虚构写作。代表著作有《卡瓦格博圣境图志》(合著)、《冬奥会“冰雪文化丛书”》《雪山之书》《西藏山南扎囊县桑耶寺多德大典》《中国面具文化》《傩:酬神》等;译著《美术、神话与祭祀》(张光直著);影像作品主要有《卡瓦格博传奇》系列,与此里卓玛合作。
【目录】
自序:在混乱的时代远游 

引 子 

章 登山者说 

1. 京都之行 

2. 对手

3. 厨师的故事 

4. 和谐与冲突 

5. 次突击

6. 雪崩 

7. 救援 

8. 远行的人 

第二章 山民观点 

1.困惑 

2.山难记忆 

第三章  狼来了 

1. 牛、毛驴和狼 

2. 灾害从哪里来

3. 猎手的遭遇 

4. 人兽冲突

第四章 冰川消融 

1. 上冰川 

2. 担忧 

3. 纷繁的解释 

4. 冰雪的颜色 

第四章 千禧年 

1. 冲顶计划 

2. 讨论和质疑 

3. 呼吁和回应 

第五章 与山结缘 

1. 失踪的野虎

2. 户外店主 

3. 寻觅者 

4. 梅里家族 

尾声 神山圣湖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