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
  •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11.57 4.6折 24.9 全新

库存34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奥田健次 著;李友敏 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4-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901622

上书时间2023-12-15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以“表扬”为基础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行为!
日本最热的国民级奇迹教育法!上市仅2年,创造销量奇迹!
越表扬,孩子越自信、越积极!越批评,孩子越自卑、越叛逆!
育儿的最终目标,不是培养服从指令的孩子,也不是培养为了得到奖励才肯去做的孩子,而是要通过强化孩子的内部动机,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
一受到批评,孩子就乱发脾气、又哭又闹;再三纠正,他还是不长记性,下次仍然犯同样的错误……孩子的所有行为问题,其实都与您的处理方式密切相关!
如果您想引导孩子尝试新的行为,“肯定”和“表扬”是最好的办法。当您想教给孩子新的东西,或者想让他尝试新的事物时,请记住不要批评孩子孩子早上起不来,孩子不爱收拾房间,孩子动不动就耍小脾气、孩子不爱去学校……这些都不是问题。奥田健次编著的《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适用年龄段3-12岁)》将帮妈妈们解决育儿中的所有烦恼。不批评、不用事无巨细地指导,只用“肯定”和“赞赏”就能戏剧性地改变孩子!

作者简介
奥田健次,日本临床心理专家,专业行为治疗师、临床心理咨询师。现任日本樱花学园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日本家庭出诊型疗法“自闭症儿童的家庭介入型指导(home-basedintervention)”的开创者,在全国各地进行家庭援助。提出了ABA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不仅在日本国内深受好评,还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诊疗邀请。解决行为问题时严谨的观点、技术以及指导方案令人难以望其项背,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赞许。
先后荣获1999“日本行为疗法学会奖”、2003“日本教育实践学会研究奖励奖”、2008“日本行为分析学会学会奖”,是当今日本最炙手可热的育儿畅销书作家。

目录
“我家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写给这样想的妈妈们
第1章  “不批评”才能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恰当的赞美和表扬,能培养出“喜欢收拾房间”的孩子
    案例1  客厅弄得乱七八糟也不收拾
    ◎父母的赞赏和认可,轻松帮孩子养成新的习惯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尽力“表扬”他
    ◎批评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即使孩子没做到最完美,也可以夸他“努力尝试”和“有进步”
    ◎只要“糖块”,不要“棍棒”
    ◎多说“做得不错!”“非常棒!”,能帮助孩子学会新的行为
    ◎只有意识到表扬的重要性,才能学会表扬
    ◎奥田老师应用题:不满1岁、还不能完全听懂妈妈话的孩子,该怎么表扬呢?
  与其在孩子做不到时批评他,不如在他完成后表扬他
    案例2  孩子总是不主动刷牙
    ◎为孩子定规矩的父母是否扮演了“警察”的角色?
    ◎父母和老师不能成为只惩罚不表扬的警察
    ◎只要不觉得“理所应当”,就会经常表扬孩子
    ◎“禁止规则”不利于好习惯的养成
    ◎不放过任何一个表扬孩子的机会
    案例3  孩子不能按时洗澡
    ◎降低期望值,才能轻松育儿
    案例4  早上不能按时起床
    ◎看到孩子小小的进步,才能不断地表扬孩子
  抓住“偶然”的机会,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型孩子”
    案例5  孩子不会主动帮助他人
    ◎你希望孩子只做分内的事,还是能够主动帮助他人?
    ◎妈妈的一声“谢谢”,是对孩子莫大的鼓舞
    ◎“主动做事”与“为了不挨骂而做事”的区别
    ◎为什么会培养出“得过且过型孩子”?
    ◎你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不要命令孩子做这做那,要学会克制!
    ◎奥田老师应用题:希望孩子能主动给老人让座,该怎么做呢?
  想方设法表扬孩子的认真和努力
    案例6  孩子总爱说“妈妈帮我”,不愿意自己去做
    ◎培养自信比纠正错误更重要
    ◎只要用心,表扬孩子的机会就无处不在
    ◎学会花样百出地表扬孩子
    ◎即使孩子失败了,也要表扬他“Good try!”
    ◎在孩子12岁之前,请费尽心思表扬他
    ◎父母的价值观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孩子
第2章  别给孩子的性格贴标签,所有问题都只是具体的行为问题
  怎样才能帮孩子改掉危险的习惯?
    案例7  孩子有时会突然挣开我的手乱跑起来,
    我想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
    ◎对危险的行为,要“绝对不允许”
    ◎即使孩子尝试100次,也无法挣脱
    案例8  两岁的儿子不爱刷牙
    案例9  孩子不喜欢吃药,一到吃药时总是跑开
    ◎恰当的说话方式和引导方式,有利于孩子改掉坏习惯
    案例10  孩子喜欢当众抠鼻子
    ◎故意让孩子当场做点“麻烦事”,轻松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案例11  孩子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喜欢摸自己的小鸡鸡
  你是否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孩子的“性格”,对孩子只批评不表扬?
    案例12  孩子一不高兴就会打其他小朋友
    ◎爱打人不是“性格”问题
    ◎你是否经常会说“这孩子到底像谁呀?!”
    ◎将“性格”换成“行为”来考虑问题
  逼问孩子“为什么做不到?”“为什么不那样做?”,孩子的行为不会有任何变化
    案例13  每次问女儿“为什么不那样做?”,她总是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不要质问孩子“为什么?”,而要明确引导孩子的行为
    ◎告诉孩子具体该怎么做,才能改变孩子的行为
    ◎引导孩子思考解块问题的方法
    ◎奥田老师应用题:孩子有时会自己打开冰箱找东西吃,
    我该怎么教育他才好呢?
  孩子爱使性子、说气话,一定要让他对所说的话负责
    案例14  孩子爱发脾气、爱使性子
    ◎不能让孩子以为“只要使性子,父母就会听我的”
    ◎要让孩子知道“闹脾气必然有所失”
    ◎用结果告诉孩子父母的想法
    ◎长大成人依然爱使性子的话
    ◎奥田老师应用题:怎样才能改掉小孩子爱使性子的坏习惯?
第3章  “家长主导’’而非“孩子主导”,才能培养出“懂得克制的孩子”
  怎样让爱磨蹭的孩子不再讨价还价?
    案例15  每次吃饭、换衣服时我都让孩子折腾得够呛
    ◎孩子反驳你,只是想让你关注他
    ◎让孩子知道“必须要听妈妈的话”
    ◎家长巧妙的处理,能让孩子喜欢上原本他觉得麻烦的事
    ◎试过各种方法,孩子依然磨磨蹭蹭时
    ◎家长不能摇摆不定,没有主见
  适当收回“特权”,可以引导孩子不再去做“不可以做的事”
    案例16  我家孩子不管说多少遍,总喜欢在电车上来回乱跑
    ◎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遵守约定”
    ◎孩子不遵守重要约定时,要“红牌罚下”
    ◎懂得克制的孩子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
    ◎尽快给孩子再次尝试的机会
    ◎奥田老师应用题:孩子吃饭时总爱来回走动,怎样才能帮他改掉呢?
  孩子稍稍不合心意就乱发脾气?
    案例17  我家孩子一旦不合他心意,就会哭个不停
    ◎是否需要“一切以孩子为重”?
    ◎外出吃饭是教孩子学会克制和服从的好机会
    ◎对于没有必要让孩子作决定的事,就没必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对“孩子权利”的误解会使孩子越来越任性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孩子的个性”?
    ◎让孩子知道“很多时候由不得自己”
    ◎关键是要让孩子明白“有的时候必须服从”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能否遵守约定
    案例18  孩子喜欢“预支”时间
    ◎“借多少还多少”真的可行吗?
    ◎违反规定必然要受到处罚
    ◎不仅要让孩子偿还“预支”的时间,还要规定第二天一整天不允许玩游戏
    ◎怎样分清孩子的“基本权利”和“特权”?
    ◎家庭规则就等阿于社会规则
第4章  育儿构想越具体,越有利于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
  你能具体说出“想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吗?
    案例19  我家孩子一受批评就爱撒谎,真让人担心
    ◎孩子撒谎时,父母不能过于追究
    ◎发现孩子撒谎时,也不必惊慌失措
    ◎缺乏远见的“模糊构想”不能成为育儿的“核心”
    ◎“育儿构想”要尽可能具体化
    ◎“希望孩子能够善解人意”是典型的模糊构想
    ◎要制定利于孩子成长的育儿构想
  让孩子充满千劲儿的秘诀:适当利用孩子喜欢的东西
    案例20  孩子对待足球训练的态度不积极
    ◎你知道孩子最喜欢什么吗?
    ◎“用东西吸引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
    ◎激发孩子内在的“干劲儿”
    ◎即使孩子最初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慢慢就能体会到活动本身的乐趣
    ◎鼓励和表扬,能让孩子学会发现他真正感兴趣的事
    ◎奥田老师应用题:
    给了孩子奖励,他却抱怨“太少了”“能不能再多点”
  父母应如何帮孩子一起渡过难关?
    案例21  孩子突然说“不想去学校”
    ◎当孩子说出让你震惊的话时
    ◎要关注孩子请假在家时的行为,而不是只去听孩子说了什么
    ◎孩子是不是在逃避什么?
    ◎只在最关键的时候才能“一切以孩子为重”
    ◎“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找爸爸妈妈商量”,家长的这种态度才是育儿的保障
妈妈的每一点改变,孩子都能感受到
后记

内容摘要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适用年龄段3-12岁)》由奥田健次编著。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适用年龄段3-12岁)》讲述了:一受到批评,孩子就乱发脾气、又哭又闹;再三纠正,他还是记不住,下次仍然犯同样的错误……孩子的所有行为问题,其实都与您的处理方式密切相关!
1.“为什么要把脱下来的衣服到处乱扔呢?”“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啊?”,类似这样的问题,妈妈只应该自己在心里思考一下,而不应该直接去问孩子,因为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妈妈只不过是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发泄到了孩子身上而已。要想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父母就需要明确告诉孩子具体该怎么做,才能代替孩子已经做出的不当行为。
2.孩子喜欢摸自己的小鸡鸡——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就说明他可以玩的东西太少了。这时,不能敷衍了事地批评孩子一句“别摸了”就算了,若无其事地让孩子去做费劲的事才是有效的处理方式(比如,让孩子去洗手)。另外,还要适当丰富孩子的室内活动,或者允许孩子浑身沾满泥巴、跑来跑去地自由玩耍。
……很多时候,孩子的坏习惯正是在家长的“批评”中养成的。被批评时,孩子不会马上改正,还会产生
抗拒情绪,反而更难达到教育目的。只有以“表扬”为基础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行为!

精彩内容
父母的赞赏和认可,轻松帮孩子养成新的习惯帮孩子养成收拾房间等日常的生活习惯,看似简
单,实则并不容易。我想,父母也并非有多发愁,只是常常会被孩子搞得烦躁不安。
这位妈妈“觉得孩子应该能听懂自己的话”,我想她一定是在不停地对孩子说:“要自己收拾一下哦!”不难想象,过了一会儿,当妈妈发现孩子还没有收拾时,肯定会说:“啊,又没收拾!”“这孩子真不听话!”“为什么不能收拾一下呢?”最终只会一个劲儿地批评孩子“赶快收拾一下”。
对此,很多育儿书、育儿杂志和教育评论家大多会给妈妈们这样的建议:“帮孩子一起收拾”,或者“不妨准备一个简
便的收纳箱”,等等。父母帮孩子一同收拾,或者教给孩子一些整理技
巧,可能当场会有些效果。但我想,这些建议的实际意愿是,孩子要是能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养成独立的整理习惯就好了。
但是,这种方法也只能是权宜之计,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养成“自己动手整理物品”的习惯。其实,教孩子养成收拾房间的习惯是有诀窍的。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尽力“表扬”他我在育儿指导和咨询过程中遇到过各种类型的孩子,有时也会帮助患有自闭症和心理发育障碍的孩子培养自己动手整理东西的习惯。结果证明,很多孩子虽然在语言表达上有障碍,却能很快学会自己收拾东西——而且是在不批评的情况下。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假设有10样东西需要整理,妈妈就要先按照1、2、3……的顺序依次进行整理。最初几样东西的整理工作几乎完全由妈妈来完成,但要将最后三个,也就是第8、9、10样东西留给孩子,让孩子体验完成整理(整理得干干净净)时的快感。这时,妈妈不能只对孩子说:“我们来收拾一下好不好?”而是要让孩子坐在需要整理的东西前,且妈妈要紧跟其后,一边说“我们来收拾一下好不好?”,一边和孩子一起将东西放入收纳箱。
在孩子把最后三样东西整理好后,一定要记住表扬孩子:“做得真
棒!”“真了不起!”只要是表扬的句子,什么都可以。总之一定要表扬孩子。表扬的标准就是要让孩子感到高兴,而并不是只要“表扬了”就可以。这就是说,妈妈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表情,看他是否真的因为妈妈的表扬而开心。实际上,由于大部分整理工作都是由妈妈来完成的,要求较高的妈妈或许不太愿意去表扬孩子,但我希望妈妈们能够不吝啬自己的语言使劲儿地表扬,哪怕只是装装样子也可以。如果是我,我会发自内心地向孩子表达我的感动和喜悦。
第一步完成后,接下来将孩子要收拾的东西增加到4个、5个,最终引导孩子独立完成所有的整理工作。
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虽然大部分东西是由妈妈来整理的,但孩子会感觉到是他自己完成的。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动手整理东西能让妈妈高兴”,于是他自己也会感到高兴,并逐渐养成独立动手收拾房间的习惯。
有的学者单从理论层面出发,批判这种做法,说孩子只是“为了得到夸奖而并非真正喜欢”。其实这些人并不了解孩子。妈妈们,放心吧,即使刚开始是看似夸张的称赞和表扬,久而久之,孩子肯定能感受到自己动手整理东西的乐趣。
批评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但是,育儿过程中遇到困难前来咨询的妈妈们并没有这样去做。她们想让孩子独立完成所有的整理工作,于是便让孩子从第1件物品开始收拾。然后耐心地等孩子去收拾第2件、第3件……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可能不一会儿便开始发呆了,或者干脆拿着本该收拾起来的玩具玩起来,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好好整理。其实仔细观察一下,即便是正常的孩子,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形。
孩子不愿意继续整理,于是,妈妈一着急便会批评孩子。孩子“为了不让妈妈批评自己只好继续收拾”,觉得“整理物品一点儿都不好玩”,就开始讨厌收拾房间。这样一来,孩子更加不愿意去整理,而且情绪也会变得很糟糕,妈妈也会因此而更加焦急。
试想一下,如果妈妈一直用半带批评的语气命令孩子:“赶快收拾一下!”“还有那边!”“这边也有!”“怎么还没整理好?!”孩子肯定觉得讨厌极了。这种做法,就算是大人也会觉得不舒服。
但反过来,当人受到表扬的时候,就会想:“要
不试一下?”所以说,表扬能改变人的行为。对教育孩子来说,表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即使孩子没做到最完美,也可以夸他“努力尝试”和“有进步”当然,收拾房间以外的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训练孩子上厕所。为了帮孩子养成独立上厕所的习惯,妈妈会对孩子说:“想撒尿的时候记得要跟妈妈说哟。”“因为没脱裤子才会把裤子弄湿的哦。”但孩子不可能一次全部记住妈妈的话,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往
往会比较艰难。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呢?记住:要做到“只表扬,不批评”。
因为,帮孩子培养新习惯不需要“批评”。
即使孩子说得有些晚,没来得及进厕所,但只要
孩子说了“我想尿尿”并拉着妈妈的手要去厕所,你就可以表扬他说:“知道要告诉妈妈了呀,真棒!”孩子想要尝试自己脱掉裤子,即使脱到一半就憋不住了,也要表扬他说:“真了不起!都会自己脱裤子了呢!”妈妈们就应该以这种方式去肯定孩子的全部。
这样,孩子会发现,即使没做好,妈妈也不会批评自己,于是便会喜欢去上厕所。慢慢地,孩子便会逐渐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要尿尿”,而且也能学会自己脱裤子。
如果你想引导孩子尝试新的行为,“肯定”和“表扬”是最好的办法。当你想教给孩子新的东西,或者想让他尝试新的事物时,请记住不要批评孩子。
P9-12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日]奥田健次 著;李友敏 译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 2014-06
  • 版次 1
  • ISBN 9787550229938
  • 定价 24.9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144页
  • 字数 17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一受到批评,孩子就乱发脾气、又哭又闹;再三纠正,他还是记不住,下次仍然犯同样的错误……孩子的所有行为问题,其实都与您的处理方式密切相关!
  “为什么要把脱下来的衣服到处乱扔呢?”“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啊?”,类似这样的问题,妈妈只应该自己在心里思考一下,而不应该直接去问孩子,因为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妈妈只不过是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发泄到了孩子身上而已。要想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父母就需要明确告诉孩子具体该怎么做,才能代替孩子已经做出的不当行为。
  孩子喜欢摸自己的小鸡鸡——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就说明他可以玩的东西太少了。这时,不能敷衍了事地批评孩子一句“别摸了”就算了,若无其事地让孩子去做费劲的事才是有效的处理方式(比如,让孩子去洗手)。另外,还要适当丰富孩子的室内活动,或者允许孩子浑身沾满泥巴、跑来跑去地自由玩耍。
  ……
  很多时候,孩子的坏习惯正是在家长的“批评”中养成的。被批评时,孩子不会马上改正,还会产生抗拒情绪,反而更难达到教育目的。只有以“表扬”为基础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行为!

【作者简介】

  奥田健次,日本临床心理专家,专业行为治疗师、临床心理咨询师。现任日本樱花学园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日本家庭出诊型疗法“自闭症儿童的家庭介入型指导(home-based intervention)”的开创者,在全国各地进行家庭援助。提出了ABA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不仅在日本国内深受好评,还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诊疗邀请。解决行为问题时严谨的观点、技术以及指导方案令人难以望其项背,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赞许。
  先后荣获1999“日本行为疗法学会奖”、2003“日本教育实践学会研究奖励奖”、2008“日本行为分析学会学会奖”,是当今日本炙手可热的育儿畅销书作家。

【目录】

第1章 “不批评”才能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恰当的赞美和表扬,能培养出“喜欢收拾房间”的孩子
案例1 客厅弄得乱七八糟也不收拾
·父母的赞赏和认可,轻松帮孩子养成新的习惯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尽力“表扬”他
·批评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即使孩子没做到最完美,也可以夸他“努力尝试”和“有进步”
·只要“糖块”,不要“棍棒”
·多说“做得不错!”“非常棒!”,能帮助孩子学会新的行为
·只有意识到表扬的重要性,才能学会表扬
·奥田老师应用题:不满1岁、还不能完全听懂妈妈话的孩子,该怎么表扬呢?
与其在孩子做不到时批评他,不如在他完成后表扬他
案例2 孩子总是不主动刷牙
·为孩子定规矩的父母是否扮演了“警察”的角色?
·父母和老师不能成为只惩罚不表扬的警察
·只要不觉得“理所应当”,就会经常表扬孩子
·“禁止规则”不利于好习惯的养成
·不放过任何一个表扬孩子的机会
案例3 孩子不能按时洗澡
·降低期望值,才能轻松育儿
案例4 早上不能按时起床
·看到孩子小小的进步,才能不断地表扬孩子
抓住“偶然”的机会,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型孩子”
案例5 孩子不会主动帮助他人
·你希望孩子只做分内的事,还是能够主动帮助他人?
·妈妈的一声“谢谢”,是对孩子莫大的鼓舞
·“主动做事”与“为了不挨骂而做事”的区别
·为什么会培养出“得过且过型孩子”?
·你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不要命令孩子做这做那,要学会克制!
·奥田老师应用题:希望孩子能主动给老人让座,该怎么做呢?
想方设法表扬孩子的认真和努力
案例6 孩子总爱说“妈妈帮我”,不愿意自己去做
·培养自信比纠正错误更重要
·只要用心,表扬孩子的机会就无处不在
·学会花样百出地表扬孩子
·即使孩子失败了,也要表扬他“Good try!”
·在孩子12岁之前,请费尽心思表扬他
·父母的价值观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孩子


第2章 别给孩子的性格贴标签,所有问题都只是具体的行为问题
怎样才能帮孩子改掉危险的习惯?
案例7 孩子有时会突然挣开我的手乱跑起来,我想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
·对危险的行为,要“绝对不允许”
·即使孩子尝试100次,也无法挣脱
案例8 两岁的儿子不爱刷牙
案例9 孩子不喜欢吃药,一到吃药时总是跑开
案例10 孩子喜欢当众抠鼻子
案例11 孩子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喜欢摸自己的小鸡鸡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