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在的回归:世纪末的前卫艺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实在的回归:世纪末的前卫艺术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33.78 4.2折 80 全新

库存6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哈尔·福斯特 著;杨娟娟 译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352664

上书时间2023-12-15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当20世纪的颠簸总算到了终点时,“后”的修辞己逐渐被各种离奇重复的认识所取代。关于由此导致的种种空间位移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没有人比哈尔·福斯特描绘得更巧妙了。活泼易懂的写作风格伴随着理论的精确性和政治的参与感,《实在的回归(世纪末的前卫艺术)》是一本最为深刻敏锐的文化批评典范。

作者简介
杨娟娟,毕业於新加坡国立大学,曾在新加坡等地画廊工作多年。现为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宄所博士。主要从事西方现当代艺术批评理论的研宄,也从事国画与书法实践、绘画批评。
哈尔·福斯特(HalFoster,1955-),美国著名艺术批评家和艺术史家,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汤森·马丁讲席教授,《十月》的编辑。曾主编著名的《反美学:后现代文化论集》(1983),是后现代批评家的杰出代表。他的批评实践活跃而多元化,著述甚丰,从早年的《重新编码:艺术,景观,文化政治》(1985)、《强迫性的美》(1993)、《实在的回归:世纪末的前卫艺术》(1995)和《设计之罪》(2002)等等,到近期的《艺术X建筑》(2011)、《第一个波普时代》(2012),迄今共计15本之多。
2010年,他获得了克拉克艺术中心颁发的杰出艺术写作奖。2013年,他获得了美国大学艺术学会颁发的马瑟奖,表彰他的写作“为我们这个时代艺术与文化的严肃研究工作,引入、激发并设立了一个极高的标准”。
他的批评目光遍及日益复杂的种种文化工业机制,以细密的观察拓展了文化批评的边界,让艺术家、赞助人和批评家似乎完全不相干的活动之间,有了生机勃勃的紧密链接。

目录
导论
谁害怕新前卫?
极简主义的关键
符号的受难
犬儒理性的艺术
实在的回归
作为民族志学者的艺术家
后现代主义遭遇了什么?
注释
索引
插图
译后记

内容摘要
 《实在的回归(世纪末的前卫艺术)》是美国当代看名艺术批评家和艺术史家哈尔·福斯特的批评论文集,广泛而深刻地探究了多种艺术现象和理论模型。
作为后现代批评家的代表人物,福斯特认为,新前卫艺术不是对历史前卫艺术的简单模仿或重复,后现代主义也绝非对现代主义的简单突破或决裂。相反,在过去和当下之间有一种复杂的辩证关系,一种延迟效应(精神分析中的后遗效应)。
本书的第一章论证了新前卫艺术对于历史前卫的延迟效应,在这一铺垫之后,第二章立即提出了一种以极简王义与波普为核心的当代艺术谱系,之后的章节则讨论了当代艺术实践中的语言学转向、犬懦理性、对“实在”的表现和人类学转向等。本书运用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的前沿理论来解读林林总总、光怪陆离的艺术现象,展现了20世纪的创新艺术和理论之间的夏杂纠葛。尤其是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五章,从弗洛伊德创伤理论、延迟效应理论,到拉康的三界理论,再到克里斯蒂娃的卑贱理论,层层深入,洞隐烛微,是运用精神分析模型解读艺术现象的经典文本。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哈尔·福斯特 著;杨娟娟 译
  • 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8
  • 版次 1
  • ISBN 9787534474897
  • 定价 8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336页
  • 原版书名 The Return of the Real - The Avant-Garde at the End of the Century
【内容简介】
  《实在的回归:世纪末的前卫艺术》是美国当代著名艺术批评家和艺术史家哈尔·福斯特的批评论文集,广泛而深刻地探究了多种艺术现象和理论模型。作为后现代批评家的代表人物,福斯特认为,新前卫艺术不是对历史前卫艺术的简单模仿或重复,后现代主义也绝非对现代主义的简单突破或决裂。相反,在过去和当下之间有一种复杂的辩证关系,一种延迟效应(精神分析中的后遗效应)。
  本书的第一章论证了新前卫艺术对于历史前卫的延迟效应,在这一铺垫之后,第二章立即提出了一种以极简主义与波普为核心的当代艺术谱系,之后的章节则讨论了当代艺术实践中的语言学转向、犬儒理性、对“实在”的表现和人类学转向等。本书运用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的前沿理论来解读林林总总、光怪陆离的艺术现象,展现了20世纪的创新艺术和理论之间的复杂纠葛。尤其是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五章,从弗洛伊德的创伤理论、延迟效应理论,到拉康的三界理论,再到克里斯蒂娃的卑贱理论,层层深入,洞隐烛微,是运用精神分析模型解读艺术现象的经典文本。
【作者简介】

  哈尔·福斯特(Hal Foster, 1955-),美国著名艺术批评家和艺术史家,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汤森·马丁讲席教授,《十月》的编辑。曾主编著名的《反美学:后现代文化论集》(1983),是后现代批评家的杰出代表。他的批评实践活跃而多元化,著述甚丰,从早年的《重新编码:艺术,景观,文化政治》(1985)、《强迫性的美》(1993)、《实在的回归:世纪末的前卫艺术》(1995)和《设计之罪》(2002)等等,到近期的《艺术X建筑》(2011),迄今共计15本之多。
  2010年,他获得了克拉克艺术中心颁发的杰出艺术写作奖。2013年,他获得了美国大学艺术学会颁发的马瑟奖,表彰他的写作“为我们这个时代艺术与文化的严肃研究工作,引入、激发并设立了一个极高的标准”。
  他的批评目光遍及日益复杂的种种文化工业机制,以细密的观察拓展了文化批评的边界,让艺术家、赞助人和批评家似乎完全不相干的活动之间,有了生机勃勃的紧密链接。

【目录】
导论谁害怕新前卫?极简主义的关键符号的受难犬儒理性的艺术实在的回归作为民族志学者的艺术家后现代主义遭遇了什么?注释索引插图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