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史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城市史话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7.22 4.8折 15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付崇兰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106913

上书时间2023-12-15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城市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五千年来,中国城市的发展重心,从西向东,从北向南转移,而后又从南向北,从东向西扩展。中国历史上有精于相地、因山就水、因地制宜、巧于创造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按照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风俗习惯、经济实力、技术手段,建设自己的城市,既形成了各地城市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也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城市文明。《城市史话》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到清代几百年的城市发展历史。本书由付崇兰著。

作者简介
付崇兰1940年12月生,山东东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市发展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系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院长、北京市专家顾问团顾问等职务。主要从事城市史、城乡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代表作有《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天津十年建设纪实》、《小城镇论》、《新城论》、《中国运河传》、《拉萨史》、《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研究》。

目录
引言
  1  自然地理变迁因素
  2  黄河的迁徙及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城市发展史的重大历史影响
  3  中国历史上的城市体制与城市政策
  4  区域经济重心转移因素
  5  航海事业逐渐发达和明清海禁政策因素
一  中国的原始社会与原始城市
  1  人类与原始社会
  2  原始城市
  3  夏代城市
二  商周时期的城市
  1  商代城市
  2  周代城市
三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
  1  数量剧增
  2  功能多样
  3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
四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
  1  秦毁诸侯城廓与确立郡县制
  2  咸阳
  3  汉代城市
  4  魏晋南北朝城市
五  隋唐城市
  1  隋代城市
  2  唐代城市
六  五代城市
  1  杭州
  2  金陵
  3  福州
  4  开封
七  两宋时期城市
  1  北宋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
  2  开封
  3  杭州
  4  泉州
  5  广州
  6  宁波
  7  两宋城市发展的方向、内容和特点
八  辽金西夏城市
  1  辽代城市
  2  西夏城市
  3  金代城市
九  元代城市
  1  元大都
  2  杭州
  3  泉州
  4  上海
  5  一般行政中心城市与沿海城市的普遍发展
十  明代城市
  1  明代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
  2  明代城市的发展
  3  明代商业城市发展的总体格局
十一  清代城市
  1  清代城市发展、演变的历史背景
  2  清代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结束语

内容摘要
 中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城市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五千年来,中国城市的发展重心,从西向东,从北向南转移,而后又从南向北,从东向西扩展。城市的独特性和丰富多样性,是千百年来历史所铸就的。城市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风俗文化和地理环境条件决定的。离开这种特定性,城市就无从发展。中国历史上有精于相地、因山就水、因地制宜、巧干创造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按照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风俗习惯、经济实力、技术手段,建设自己的城市,既形成了各地城市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也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城市文明。《城市史话》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到清代几百年的城市发展历史。
《城市史话》由付崇兰著。

精彩内容
 唐朝全盛时期,郡、府、县所在驻地的手工业、商业繁荣,它们就是当时中国的城市和城镇,地区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唐朝是中国农业文明时代的鼎盛时期,城市和城镇工商业繁荣,建筑鳞次栉比,“家给户足”、“粮仓丰实”。杜甫描写开元盛世的诗中完全反映出唐代城市的特征:“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自,公私仓廪俱丰实”(1)唐朝前期的“道”与“州”。唐朝前期全国划分为10个道(玄宗时重新划分为15个道),道下设315个州。道治和州治所在地,就是有数万家室的城市。按行政级别与城市规模相一致的封建等级原则,道治城市规模。大于州治城市,州治城市叉大于县城。唐代前期道、州二级城市共计325个。
从道、州治城市分布来看,已遍布全国。唐朝城市数量多,分布广,反映出唐朝天下太平,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还有一个原因,即隋代开凿的南北大运河,沟通南北广大地区,又经洛阳沟通西京长安,水上运输是古代的主要通道,推动了全国物资、文化交流和各地城市的繁荣。
(2)长安与洛阳。唐代长安是在隋代大兴都城基础上兴起的。原大兴城的街坊、市、设施的布局和建制都得到了保留和扩建。封建王朝的帝都,宫廷的修建是所有王朝所追求的。唐王朝把隋代大兴宫改为太极宫,又兴建了兴庆、大明等宫殿,而且大明宫的位置已不在原来隋代大兴城垣范围之内,而是建在原大兴城垣以外了。长安作为都城的特殊地位,集中了全国的人、财、物,历经290年的建设,终于成为世界中古史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史称唐长安,人口超百万。
唐长安的宫殿建筑规模及其辉煌程度,在当时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其政治功能方面的都城特征登峰造极。与都城政治象征相适应,其文化中心功能得到极大发展。在科举制度下,长安成为全国的教育中心,科举制度的顶峰所在。全国各地有学问的人和读书人都向往长安,来长安聚会,就连远在西藏的松赞干布也派几批学生前往长安学习。长安还是国内外文化交流中心,日本学者和西域各国的学者到长安学习,并和中国学者结成深厚友谊。“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湖,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就是唐代中日学者深厚友谊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使者也从长安出发到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唐玄奘去印度,经历千辛万苦,而后又回到长安,翻译佛教经典,著书立说。所有这些,都是唐长安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真实写照。
唐代长安又是全国的商业中心。经历“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的唐代中国,一是农业空前发展,粮食生产增加,这是农业文明时代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础。农产品除供农民、军队食用外,还有剩余粮食供养手工业者和商人。二是手工业包括私营与官营手工业空前发展。制革、印刷是唐代新兴手业,纺织、陶瓷是唐代规模最大的手工业部门,冶铸较前代进步,蔗糖业已兴起。手工业的地区性很强,地区特产大量涌现,如徽墨、湖笔、益州麻纸、宣纸,蜀锦等。长安刻版印刷手工业闻名全国。全国手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商品,这是唐代长安商业发展的物资基础。全国各地商品生产的发展,为长安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唐代长安商业发展,。
聚会全国商人和商品,首先因为长安是都城;其次有交通运输发展作保证
。隋代开凿的南北大运河,在唐代成为南北物资交流的大动脉。唐玄宗时开凿大庾岭,使广东与内地畅行无阻。唐宪宗时,开福建陆路400华里,使商路更加方便。唐代长江水运畅通,繁忙,南方各地利用河流多,水系成网的方便,发展地区交通。唐代还发展海土运输。杜甫诗句中有:“云帆转辽河,粳稻来东吴”;“吴门持粟帛,泛海入蓬莱”。唐代造船业因长江、大运河等水上运输需要而发达起来。唐朝代宗大历和德宗贞元之间,有些商船“开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北至淮,岁一往来,其利甚大”。
唐代陆路交通也有很大发展。以长安为中心,四通八达的驿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代驿路上设有大量驿站。大约每隔30华里一个驿站,全国约有1600所左右,服役人员达5万人以上。还设有邮驿,邮驿分陆驿、水驿和水陆驿兼办。水驿备船,陆驿备马、驴,商客便利。在驿的附近,设客舍旅店。自长安“东至宋汴,西至歧州,夹道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十里,谓之驿驴。南诸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借商旅”。唐代还出现了向商人出租
马车的车坊,帮助商人运客和运货物。
在交通、商业发展的推动下,唐代货币制度也有发展。唐初沿用“五铢钱”,后改为“开元通宝”,不以重量为钱币名称,冠以铸造年号,成为唐及唐以后历代钱币的标志,通宝钱占据了此后中国封建时代货币的主宰地位。
唐代长安城商业的发展,推动了长安城市布局和城市功能、管理制度的演变。P39-42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付崇兰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25764
  • 定价 1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59页
  • 字数 9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史话;物化历史系列
【内容简介】
中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城市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五千年来,中国城市的发展重心,从西向东,从北向南转移,而后又从南向北,从东向西扩展。中国历史上有精于相地、因山就水、因地制宜、巧于创造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按照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风俗习惯、经济实力、技术手段,建设自己的城市,既形成了各地城市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也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城市文明。
【作者简介】
付崇兰,1940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东平县九女泉村。历任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市发展系主任等,现任中国社科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院长。撰有《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拉萨史》、《中国运河传》等城市史专著。主编《天津十年建设纪实》、《小城镇论》、《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研究》、《中国城乡一体化》、《新城论》、《城市学丛书》等。近10年来发表论文近百篇。
【目录】
引言
1自然地理变迁因素
2黄河的迁徙及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城市发展史的重大历史影响
3中国历史上的城市体制与城市政策
4区域经济重心转移因素
5航海事业逐渐发达和明清海禁政策因素
一中国的原始社会与原始城市
1人类与原始社会
2原始城市
3夏代城市

二商周时期的城市
1商代城市
2周代城市

三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
1数量剧增
2功能多样
3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

四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
1秦毁诸侯城廓与确立郡县制
2咸阳
3汉代城市
4魏晋南北朝城市

五隋唐城市
1隋代城市
2唐代城市

六五代城市
1杭州
2金陵
3福州
4开封

七两宋时期城市
1北宋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
2开封
3杭州
4泉州
5广州
6宁波
7两宋城市发展的方向、内容和特点

八辽金西夏城市
1辽代城市
2西夏城市
3金代城市

九元代城市
1元大都
2杭州
3泉州
4上海
5一般行政中心城市与沿海城市的普遍发展

十明代城市
1明代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
2明代城市的发展
3明代商业城市发展的总体格局

十一清代城市
1清代城市发展、演变的历史背景
2清代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结束语
英文目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