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舞论》研究 尹锡南|责编:张照华 9787553115405 巴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舞论》研究 尹锡南|责编:张照华 9787553115405 巴蜀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342.74 7.0折 490 全新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尹锡南|责编:张照华

出版社巴蜀

ISBN9787553115405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0元

货号31365050

上书时间2023-09-23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尹锡南,男,土家族,文学博士,祖籍为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原为四川省涪陵地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教授,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印度古代文艺理论史》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印度古典梵语文艺理论和中印文化交流等。先后出版《印度文论史》、《印度中国观演变研究》、《印度古典文艺理论选译》、《舞论》等著作(译著)。

目录
目?录

上?册

绪论:印度古典文艺理论发展概况 1
第一节?概念分析 2
第二节?古典文学理论发展轨迹 8
第三节?古典艺术理论发展流变 12
第四节?研究内容 25

第一章?东西方的《舞论》译介与研究 29
第一节?印度的《舞论》英译概况 29
第二节?印度的《舞论》研究 43
第三节?西方的《舞论》译介与研究 65
第四节?泰国等亚洲国家的《舞论》译介与研究 82
第五节?中国的《舞论》译介与研究 89
一、中国的《舞论》译介 90
二、中国的《舞论》研究 94

第二章 ?《舞论》的写本编订与结构分析 107
第一节?跨越三个世纪的印度《舞论》编订史 108
一、《舞论》的第一、二种标准版本 110
二、《舞论》的第三、四种标准版本及其他编订本 118
第二节?《舞论》的两类写本 128
一、《舞论》的南传本和北传本 128
二、不同的观点与四个版本对比 135
第三节?《舞论》的结构分析 140

第三章?《舞论》产生的历史文化土壤 151
第一节?梵语诗歌与戏剧 152
第二节?古代乐舞、绘画造像与建筑艺术 158
第三节?古代宗教哲学 172
第四节?古代语言学、天文学、数学、医学 183

第四章?《舞论》的戏剧论 203
第一节?戏剧起源与功能 204
第二节?剧场建造与祭祀 212
一、三种剧场的建造 212
二、难点与相关争议 219
三、剧场祭祀 231
第三节?戏剧情味 237
一、情论概述 237
二、味论概述 242
三、味论面面观 248
第四节?戏剧情节 259
一、情节发展五阶段、五元素和五关节 260
二、关节因素、关节分支和插曲 265
第五节?戏剧类型 271
一、十色 271
二、柔舞支与次色 277
第六节?戏剧角色和剧团 283
一、男角 283
二、女角 285
三、角色分配和剧团成员 291
第七节?戏剧语言 296
一、梵语和俗语的规则 296
二、语言等级和方言类别 297
三、角色语言和台词吟诵等 300
第八节?戏剧风格 306
第九节?戏剧表演 313
一、序幕仪式表演 315
二、空间位置与表演法 323
三、综合表演与特殊表演 329
第十节?戏剧化装和道具 337
第十一节?戏剧效果与鉴赏 345

第五章?《舞论》的诗学论 353
第一节?诗律论 353
一、理论前奏 354
二、婆罗多的诗律论 364
三、婆罗多与宾伽罗、安主的诗律比较 369
第二节?庄严论 375
一、语音(词语)庄严和意义庄严 376
二、诗德、诗病和诗相 382
三、婆罗多庄严论与中国古代诗律产生是否有关 390
第三节?艳情心理论 395
一、印度古代艳情论 396
二、婆罗多与犊子氏的思想联系 401
三、《舞论》对《爱经》类著作的借鉴与发挥 407

第六章?《舞论》的舞蹈论 417
第一节?舞蹈基本原理 417
第二节?刚舞与柔舞 422
一、刚舞和柔舞的差异 422
二、刚舞基本体式和组合体式 426
三、南印度湿婆庙的刚舞108式雕像 435
第三节?n?tta、n?tya和nà?ya:三个关键词辨析 441
第四节?手势表演 453
一、单手势和双手势 454
二、纯舞势及相关原理 462
三、历史影响 465
四、纵横比较 505
第五节?步伐表演 523
第六节?眼睛等主要和次要部位表演 535
第七节?行姿、坐姿和躺姿表演…………………………………………544

下?册

第七章?《舞论》的音乐论 551
第一节?基本乐理 551
一、微分音 552
二、乐音 560
三、音阶 573
四、调式 581
五、装饰音 585
第二节?节奏体系 590
一、节奏、节拍和音速的概念 591
二、节奏的种类 600
三、节奏与乐曲 608
第三节?音乐作品 612
一、达鲁瓦歌的概念 612
二、作品体裁的分类 614
三、歌曲原理和歌手素养等 619
第四节?乐器与器乐演奏 623
一、乐器的起源和分类 623
二、弦鸣乐器和气鸣乐器的演奏规则 632
三、鼓乐演奏规则 643

第八章?新护的《舞论注》简介 657
第一节?新护其人其作 658
第二节?新护对戏剧味论的阐释 664
第三节?新护对舞蹈论的阐释 671
第四节?新护对音乐论的阐释 677

第九章?《舞论》的历史影响 685
第一节?《舞论》对梵语戏剧理论的影响 685
第二节?《舞论》对梵语诗学理论的影响 695
第三节?《舞论》对梵语舞蹈理论的影响 705
第四节?《舞论》对梵语音乐理论的影响 715
第五节?影响个案:喀拉拉邦传统剧库迪亚旦 723

第十章?比较视野的《舞论》阐发 743
第一节?《舞论》与《文心雕龙》之比较 743
一、异中见同:泛剧论与泛文论 744
二、同中有异:重要范畴“味”(rasa) 752
三、历史影响与跨文化传播 758
第二节?《舞论》与《闲情偶寄》之比较 770
一、乐舞剧与词曲:婆罗多与李渔承袭的文化传统 771
二、戏剧本体论比较 775
三、戏剧导演论比较 781
四、戏剧表演论比较 786
第三节?《舞论》与《诗学》之比较 794
一、“即兴表演”和“戏剧吠陀”:两种戏剧起源说 794
二、“净化”与“味”:两个戏剧关键词 796
三、mimesis与anukara?a:两种戏剧模仿论 799
四、两种戏剧观:类型、情节、角色和语言 801
五、历史影响比较 805

余论 :《舞论》的印度特色和世界意义 811

参考文献 817

附录一?诗律经 857
附录二?剧相宝库(选译) 883
附录三?火神往世书 915
附录四?乐舞渊海 941
附录五?乐舞论 1031
附录六?舞蹈宝库(选译) 1079
附录七?吉祥手势珠串 1089

后?记 1147

内容摘要
本书是国内学术界对印度古典文艺理论著作《舞论》的第一部汉语研究著作,分别对其译介传播、理论结构、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尤其对《舞论》的戏剧论、诗学论、舞蹈论和音乐论展开讨论,并对新护《舞论注》《舞论》的历史影响、比较诗学视域中的《舞论》价值等进行探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