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普及版) (美)罗杰·凯密恩|责编:昝亚会//夏应鹏|译者:韩应潮 9787559639097 北京联合
  • 全新正版 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普及版) (美)罗杰·凯密恩|责编:昝亚会//夏应鹏|译者:韩应潮 9787559639097 北京联合
  • 全新正版 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普及版) (美)罗杰·凯密恩|责编:昝亚会//夏应鹏|译者:韩应潮 9787559639097 北京联合
  • 全新正版 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普及版) (美)罗杰·凯密恩|责编:昝亚会//夏应鹏|译者:韩应潮 9787559639097 北京联合
  • 全新正版 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普及版) (美)罗杰·凯密恩|责编:昝亚会//夏应鹏|译者:韩应潮 9787559639097 北京联合
  • 全新正版 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普及版) (美)罗杰·凯密恩|责编:昝亚会//夏应鹏|译者:韩应潮 9787559639097 北京联合
  • 全新正版 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普及版) (美)罗杰·凯密恩|责编:昝亚会//夏应鹏|译者:韩应潮 9787559639097 北京联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普及版) (美)罗杰·凯密恩|责编:昝亚会//夏应鹏|译者:韩应潮 9787559639097 北京联合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97.55 7.1折 138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罗杰·凯密恩|责编:昝亚会//夏应鹏|译者:韩应潮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9639097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38元

货号30878172

上书时间2023-09-22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罗杰·凯密恩,1934年出生在巴黎,六个月时被父母带到美国定居。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音乐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曾随娜迪亚·雷森伯格(NadiaReisenberg)和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Arrau)学习钢琴。1957年,他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回到巴黎进行为时三年的关于18世纪音乐的研究。
凯密恩教授在亨特学院教授音乐史、音乐理论和音乐文献两年之后,到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工作。在皇后学院工作的二十年间,他主持学校的音乐欣赏课程,同时还作为音乐会钢琴家在欧美各地演出。1983年,他受聘担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祖宾·梅塔音乐学教席。
除了《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之外,凯密恩教授还主编《诺顿谱例集》(TheNortonScores),参与编写《键盘和声新指南》(ANewApproachtoKeyboardHarmony)和《剑桥贝多芬手册》(TheCambridgeCompaniontoBeethoven)。他还在多种音乐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和书评。
译者简介韩应潮,福建漳州人。美国纽约市立大学音乐学硕士,美国音乐学学会会员,现为美国肯塔基大学音乐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译有《贝多芬传:磨难与辉煌》《贝多芬在美国》等。

目录
陈佐湟序 如何欣赏古典音乐  1
余志刚序 让音乐在生活中飞翔  3
作品导聆与声乐导聆曲目列表  25
配套数字音频列表  28
前言  32

第一部分 音乐要素 1

第一章 音:音高、力度和音色 4
音高:音的高低 4
力度 6
音色 7
作品导聆、声乐导聆与音的性质 7
理查德·瓦格纳:《罗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1848) 8
作品导聆 8
弗雷德里克·肖邦:C 小调钢琴前奏曲,Op. 28-20(1839) 8
作品导聆 9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第二幕(1910) 9
作品导聆 9
埃灵顿公爵和他的爵士乐队:《C-Jam 蓝调》(1942) 10
作品导聆 10

第二章 表演媒介:人声和乐器 10
人声 10
乐器 12
弦乐器 13
木管乐器 17
铜管乐器 20
打击乐器 22
键盘乐器 25
电子乐器 27
本杰明·布里顿:《青少年管弦乐指南》,Op. 34(1946) 29
作品导聆 30
约翰·菲利普·苏萨:《星条旗永不落》(1897) 31
作品导聆 31

第三章 节奏 31
节拍 32
拍子 33
重音和切分音 34
速度 35
乔治·格什温:《我找到了节奏》(1930) 36
戴夫·布鲁贝克:《不对称舞》(1961) 36

第四章 记谱 37
记录音高 37
记录节奏 38
记录静止(休止符) 39
记录拍子 39
总谱 40

第五章 旋律 41
哈罗德·阿伦:《彩虹之上》(1938) 44
旋律与歌词 46
歌曲曲式 47

第六章 和声 47
协和与不协和 48
三和弦 48
分解和弦(琶音) 49
弗雷德里克·肖邦:E 小调钢琴前奏曲,Op. 28-4 (1839) 49
作品导聆 50
诠释观点 钢琴家罗杰·凯密恩演奏肖邦的E 小调前奏曲 51

第七章 调 51
大调音阶 52
小调音阶 54
调号 54
半音阶 55
转调:调的变换 56
主调 56

第八章 音乐织体 56
单声部织体 57
复调织体 57
主调织体 58
织体的变换 59
乔治·比才:《法兰多尔舞曲》,选自《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1879) 59
作品导聆 60

第九章 曲式 61
构造音乐曲式的方法 61
重复 61
对比 61
变奏 61
几种曲式 62
三部曲式:A B A  62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芦笛舞曲》,选自《胡桃夹子》组曲(1892) 62
作品导聆 63
二部曲式:A B  63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布列舞曲,选自E 小调鲁特琴组曲(约1710) 64
作品导聆 64
聆听曲式 65

第十章 表演 65
表演者 66
指挥 67
录音与现场演出 68
对表演的评判 69

第十一章 音乐风格 69

第一部分总结 71

第二部分 中世纪 75
年表 中世纪(450—1450) 76
中世纪(450—1450) 77

第一章 中世纪的音乐(450—1450) 79

第二章 格里高利圣咏 79
教会调式 80
《哈利路亚:我们看见他的星》 80
声乐导聆 82
宾根的希尔德加德:《哦,追随者们》 83
声乐导聆 84

第三章 中世纪世俗音乐 85
埃斯坦比耶(13 世纪) 86

第四章 复调的发展:奥尔加农 86
圣母院乐派:有量节奏 87
佩罗坦:《哈利路亚:诞生》(约1200) 87

第五章  14 世纪音乐:意大利和法国的“新艺术” 88
弗朗切斯科·兰迪尼 88
兰迪尼:《春天来了》(14 世纪) 89
作品导聆 89
纪尧姆·德·马肖 90
《自从被你遗忘》(约1363) 90
声乐导聆 91
《圣母弥撒》(14 世纪中叶) 91
羔羊经 91
声乐导聆 92
诠释观点 保罗·希利尔指挥马肖《圣母弥撒》之“羔羊经” 93
第二部分总结 94

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 97
年表 文艺复兴时期(1450—1600) 98
文艺复兴时期(1450—1600) 99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1450—1600) 102
文艺复兴音乐的特征 102
歌词与音乐 102
音乐织体 103
节奏与旋律 103

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 103
若斯坎·德普雷与文艺复兴经文歌 104
《圣母颂》(Ave Maria…virgo serena,1475) 104
声乐导聆 105
帕莱斯特里纳与文艺复兴弥撒 106
《马尔塞鲁斯教皇弥撒》(1562—1563) 106
慈悲经 108
声乐导聆 108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音乐 109
声乐 109
文艺复兴牧歌 109
托马斯·威尔克斯:《当维斯塔下山时》(1601) 109
声乐导聆 110
文艺复兴鲁特琴歌曲 111
约翰·道兰德:《潸然泪下》(约1600) 111
声乐导聆 112
器乐 113
皮埃尔·弗朗西斯科·卡鲁贝尔:帕萨梅佐与加亚尔德,选自米夏埃尔·普拉托利乌斯的《舞蹈缪斯》(1612) 114

第四章 威尼斯乐派: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 116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和多合唱团经文歌 116
《鼓掌吧》(1597) 117
声乐导聆 117

第三部分总结 118

第四部分 巴洛克时期 121
年表 巴洛克时期(1600—1750) 122
巴洛克风格(1600—1750) 123

第一章 巴洛克音乐(1600—1750) 126
巴洛克音乐的特征 126
情感的统一 126
节奏 127
旋律 127
力度 127
织体 127
和弦与通奏低音 127
歌词与音乐 128
巴洛克乐队 128
巴洛克曲式 129

第二章 巴洛克社会中的音乐 129

第三章 大协奏曲与回归曲式 132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五首(D 大调,约1721) 132
第一乐章 133
作品导聆 134

第四章 赋格 135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G 小调管风琴赋格(小赋格) 137
作品导聆 137

第五章 歌剧的要素 138

第六章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 142

第七章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 144
《奥菲欧》(1607) 145
第二幕:宣叙调,“你死去了” 146
声乐导聆 146

第八章 亨利·普赛尔 147
固定低音 147
《狄多与埃涅阿斯》(1689) 148
第三幕:“狄多的哀歌” 148
声乐导聆 148

第九章 巴洛克奏鸣曲 149

第十章 阿尔坎杰罗·科雷利 150
A 小调三重奏鸣曲,Op. 3-10(1689) 150

第十一章 维瓦尔第 151
小提琴与弦乐协奏曲《四季》之《春》,Op. 8-1(1725) 152
第一乐章 152
作品导聆 153
第二乐章 154
第三乐章 154
诠释观点 小提琴家珍妮·拉蒙演奏和指挥维瓦尔第的《春》协奏曲 155

第十二章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156
巴赫的音乐 158
C 小调前奏曲与赋格,选自《平均律键盘曲集》第一册(约1722) 158
C 小调前奏曲 159
作品导聆 159
C 小调赋格 160
作品导聆 160
《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五首(D 大调,约1721) 162
第二乐章 162
第三乐章 162
B 小调弥撒(开始创作于1733 年) 163
钉十字架 163
复活 164

第十三章 巴洛克组曲 164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D 大调第三组曲(1729—1731) 165
第一乐章 165
第二乐章 165
第三乐章 165
第四乐章 166
第五乐章 166

第十四章 众赞歌和宗教康塔塔 166
宗教康塔塔 166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第140 康塔塔《醒来吧,一个声音在呼唤》(1731) 167
第一乐章 169
声乐导聆 170
第四乐章 171
声乐导聆 171
第七乐章 172
声乐导聆 172

第十五章 清唱剧 172

第十六章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 173
亨德尔的音乐 175
《弥赛亚》(1741) 175
弦乐与通奏低音的交响曲(法国序曲) 176
“安慰我的百姓” 176
声乐导聆 177
“一切深谷都要填满” 178
声乐导聆 179
“有一个婴孩为我们而生” 179
“哈利路亚合唱” 180
声乐导聆 181
声乐导聆 182

第四部分总结 184

第五部分 古典时期 187
年表 古典时期(1750—1820) 188
古典时期(1750—1820) 189

第一章 古典风格(1750—1820) 192
古典风格的特征 192
情绪的对比 192
节奏 192
织体 193
旋律 193
力度与钢琴 193
通奏低音的消失 193
古典时期的管弦乐队 193
古典曲式 194

第二章 古典时期的作曲家、赞助人与公众 195
维也纳 196

第三章 奏鸣曲式 197
呈示部 198
展开部 198
再现部 198
尾声 199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G 小调第40 交响曲,K. 550(1788) 199
第四乐章 199
作品导聆 200

第四章 主题与变奏 201
约瑟夫·海顿:G 大调第94 交响曲 (“惊愕”) 202
第二乐章 202
作品导聆 202

第五章 小步舞曲与三声中部 204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弦乐小夜曲》,K. 525(1787) 204
作品导聆 205

第六章 回旋曲式 205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C 小调弦乐四重奏,Op. 18-4(1798—1800) 206
第四乐章 206
作品导聆 206

第七章 古典交响曲 207

第八章 古典协奏曲 208

第九章 古典室内乐 209

第十章 约瑟夫·海顿 209
海顿的音乐 212
G 大调第94 交响曲“惊愕”(1791) 213
第一乐章 213
第二乐章 214
第三乐章 214
第四乐章 215
降E 大调小号协奏曲(1796) 215
第三乐章 215
作品导聆 216

第十一章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 217
莫扎特的音乐 219
《唐璜》(1787) 220
序曲 221
第一幕:引子 221
声乐导聆 221
第一幕:列波莱罗的名册咏叹调(Madamina) 224
声乐导聆 224
第一幕:二重唱“让我们手拉手” 225
声乐导聆 226
第二幕:终曲 227
G 小调第40 交响曲,K. 550(1788) 228
第一乐章 228
作品导聆 229
第二乐章 230
第三乐章 231
第四乐章 231
A 大调第23 钢琴协奏曲,K. 488(1786) 231
第一乐章 232
作品导聆 232
第二乐章 234
诠释观点 钢琴家默里·佩拉西亚独奏并指挥莫扎特的A 大调第23 钢琴协奏曲,K. 488 第一乐章 235
第三乐章 235
D 小调安魂曲,K. 626(1791) 236
震怒之日 237
声乐导聆 237

第十二章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238
贝多芬的音乐 241
C 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Op. 13 243
第一乐章 243
第二乐章 244
第三乐章 245
C 小调第五交响曲,Op. 67(1808) 245
第一乐章 246
作品导聆 246
第二乐章 249
作品导聆 249
第三乐章 250
第四乐章 251

第五部分总结 253

第六部分 浪漫主义时期 257
年表 浪漫主义时期(1820—1900) 258
浪漫主义(1820—1900) 259

第一章 音乐中的浪漫主义(1820—1900) 263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 263
风格的个性化 263
富于表现力的主旨与主题 263
民族主义与异国情调 264
标题音乐 264
富于表现力的音色 264
色彩性的和声 265
力度、音高与速度范围的扩展 265
曲式:小品与大规模作品 265

第二章 浪漫主义作曲家与他们的听众 266

第三章 艺术歌曲 269
声乐套曲 269

第四章 弗朗茨·舒伯特 270
舒伯特的音乐 271
《魔王》(1815) 271
声乐导聆 273
《鳟鱼》(1817) 274
A 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1819) 275
第四乐章 275
声乐导聆 275
作品导聆 276

第五章 罗伯特·舒曼 277
舒曼的音乐 278
《狂欢节》(1834—1835) 278
琪安丽娜 279
肖邦 279
埃斯特蕾拉 279
重逢 280

第六章 弗雷德里克·肖邦 281
肖邦的音乐 281
降E 大调夜曲,Op. 9-2(1830—1831) 282
作品导聆 282
C 小调练习曲(“革命”),Op. 10-12 283
作品导聆 284
降A 大调波兰舞曲,Op. 53(1842) 284

第七章 弗朗茨·李斯特 285
李斯特的音乐 286
《超技练习曲》第十首,F 小调(1851) 287
作品导聆 288

第八章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 289
门德尔松的音乐 290
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1844) 290
第一乐章 291
作品导聆 291
诠释观点 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演奏门德尔松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 64,第一乐章 293
第二乐章 294
第三乐章 294

第九章 标题音乐 295

第十章 埃克托·柏辽兹 296
柏辽兹的音乐 298
《幻想交响曲》(1830) 298
第一乐章 299
第二乐章 300
第三乐章 300
第四乐章 301
作品导聆 301
第五乐章 302
作品导聆 303

第十一章 19 世纪音乐中的民族主义 305
俄罗斯五人团 306
莫德斯特·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1874);莫里斯·拉威尔改编的管弦乐版(1922) 307
“基辅大门” 307
作品导聆 308

第十二章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309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 310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1869) 310
作品导聆 311

第十三章 贝德里希·斯美塔那 313
《沃尔塔瓦河》(1874) 314
作品导聆 314

第十四章 安东宁·德沃夏克 315
E 小调第九交响曲 (“自新大陆”,1893) 316
第一乐章 316
作品导聆 317
第二乐章 318
作品导聆 318
第三乐章 319
第四乐章 320

第十五章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321
勃拉姆斯的音乐 323
F 大调第三交响曲,Op. 90 323
第三乐章 324
作品导聆 325
《德意志安魂曲》(1868) 326
第四乐章 326
声乐导聆 327

第十六章 朱塞佩·威尔第 328
威尔第的音乐 330
《弄臣》(1851) 330
第三幕:“女人善变”与四重唱 330
声乐导聆 331

第十七章 贾科莫·普契尼 335
《波西米亚人》(1896) 336
第一幕:鲁道夫与咪咪的场景 337
声乐导聆 338
诠释观点 男高音卢奇亚诺·帕瓦罗蒂在普契尼的《波西米亚人》中扮演鲁道夫 345

第十八章 理查德·瓦格纳 346
瓦格纳的音乐 347
《女武神》(1856) 348
第一幕:爱情场景(结束部分) 348
声乐导聆 350

第十九章 古斯塔夫·马勒 353
马勒的音乐 354
《旅行者之歌》(1883—1885 作曲,1891—1896 配器) 354
“今早我走过田野” 355
声乐导聆 355

第六部分总结 357

第七部分 20 世纪及以后 361
年表 20 世纪及以后(1900—2013) 362
20 世纪的发展 363

第一章 音乐风格:1900—1945   367
1900—1945:音乐多样性的时代 367
20 世纪音乐的特征 369
音色 369
和声 370
传统调性体系的改变 371
节奏 373
旋律 374

第二章 社会中的音乐与音乐家:1900 年以后 374

第三章 印象主义与象征主义 375
法国印象派绘画 376
法国象征派诗歌 377

第四章 克劳德·德彪西 377
德彪西的音乐 378
《牧神午后前奏曲》(1894) 380
作品导聆 381
“帆”(Voiles),选自钢琴前奏曲第一集(1910) 382

第五章 莫里斯·拉威尔 383
《波莱罗》(1928) 384
作品导聆 385

第六章 新古典主义 386

第七章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 387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 389
《春之祭》(1913) 390
第一部分:引子 391
第一部分:春之预兆—少男少女之舞 392
第一部分:诱拐的仪式 392
作品导聆 392
第二部分:牺牲之舞 394
《诗篇交响曲》(1930) 394
第一乐章 395
声乐导聆 395

第八章 表现主义 396

第九章 阿诺德·勋 勋伯格的音乐 398
无调性 399
十二音体系 399
《月迷皮埃罗》(Op. 21,1912) 402
醉月 403
声乐导聆 403
《华沙幸存者》(Op. 46,1947) 404
声乐导聆 405

第十章 阿尔班·贝尔格 406
《沃采克》(1917—1922) 406
第三幕,第四、第五场 408
声乐导聆 408

第十一章 安东·韦伯恩 411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