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原理到实践 唐人虎 9787121433993 电子工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原理到实践 唐人虎 9787121433993 电子工业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30.96 4.4折 69.8 全新

库存17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人虎

出版社电子工业

ISBN9787121433993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69.8元

货号31488312

上书时间2023-09-22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唐人虎博士: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评审专家、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气候变化及能源项目中国首席顾问等职位,是中国最早一批投身低碳事业的开拓者之一。陈志斌: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专家库成员。参与全国碳市场、地方碳交易市场体系设计、建设和管理项目,并为国内外大型能源工业集团提供碳管理、碳交易、碳金融等领域的咨询服务。

目录
目录
第 1 章O Chapter 1
碳市场建设背景1
1.1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1
1.1.1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1
1.1.2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3
1.2碳排放权交易:以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9
1.2.1碳市场“奖优淘劣”,创新发展路径 9
1.2.2碳市场已成为全球主要减排政策工具10
1.2.3国际碳市场实践13
1.3中国碳市场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作用20
第 2 章O Chapter 2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基本知识及运作方式23
2.1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基本原理23
2.1.1基于总量控制交易机制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24
2.1.2基于基线信用机制的减排量交易体系26
2.1.3两种交易体系的关系27
2.2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核心要素28
2.2.1覆盖范围29
2.2.2配额总量30
2.2.3配额分配32
2.2.4排放监测、报送与核查36
2.2.5履约考核41
2.2.6抵消机制42
2.2.7交易机制44
2.2.8市场监管46
2.2.9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49
2.3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支撑系统51
2.3.1碳配额注册登记系统51
2.3.2碳排放数据报送系统53
2.3.3交易系统和结算系统54
第 3 章O Chapter 3
中国碳市场发展现状和制度设计56
3.1清洁发展机制为国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奠定基础57
3.2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提供实践经验58
3.2.1试点建设运行基本情况58
3.2.2自愿减排市场交易情况63
3.2.3试点碳市场减排成效65
3.2.4试点建设经验66
3.3全国碳市场核心要素设计68
3.3.1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体系69
3.3.2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73
3.3.3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的制定81
3.3.4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及流程82
3.3.5全国碳市场 MRV 制度92
3.3.6全国碳市场履约制度97
3.3.7全国碳市场抵消机制99
3.3.8全国碳市场交易结算制度100
3.4全国碳市场首年运行情况105
3.5碳普惠机制推动全民积极参与碳市场108
3.6全国碳市场运行面临的挑战112
第 4 章O Chapter 4
各级政府参与全国碳市场的步骤和措施116
4.1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分工116
4.2地方主管部门参与碳市场建设重点任务118
4.2.1建立工作机制118
4.2.2组织排放数据报告与核查120
4.2.3做好重点排放单位名单管理121
4.2.4做好配额年度分配与调整122
4.2.5做好企业履约管理123
4.2.6建立市场监管机制123
4.2.7建立健全评估机制124
4.3落实碳市场保障措施124
4.3.1领导高度重视124
4.3.2加大资金支持125
4.3.3强化能力建设125
4.3.4积极宣传引导126
第 5 章O Chapter 5
重点排放单位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实操指南128
5.1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128
5.1.1建立专业的组织机构128
5.1.2企业碳排放管理制度132
5.1.3将碳排放下降纳入工作考核136
5.2碳排放 MRV 工作内容138
5.2.1碳排放数据监测管理138
5.2.2企业碳排放报告139
5.2.3完成碳排放第三方核查141
5.3碳排放履约交易管理145
5.3.1履约账户的管理145
5.3.2交易和结算账户的管理146
5.4加强能力建设147
5.4.1不同职位的人员的能力建设内容147
5.4.2能力建设方式148
5.5建设信息化管理工具149
5.5.1信息化管理的优势149
5.5.2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两大原则150
5.5.3信息化碳管理系统的五大模块151
第 6 章O Chapter 6
自愿减排项目实操指南153
6.1项目基础知识153
6.1.1CCER 项目政策体系153
6.1.2试点自愿减排机制介绍155
6.2CCER 项目开发流程160
6.2.1编制项目设计文件175
6.2.2项目审定178
6.2.3项目备案179
6.2.4项目实施与监测180
6.2.5减排量核查与核证180
6.2.6减排量备案签发180
6.3CCER 项目开发周期与成本181
6.3.1项目开发周期181
6.3.2项目开发成本181
第 7 章O Chapter 7
第三方核查机构实操指南183
7.1全国碳市场第三方核查机构实操指南183
7.1.1第三方核查机构法律体系和技术标准183
7.1.2第三方核查机构管理办法185
7.1.3第三方核查机构核查程序190
7.2CCER 审定与核证机构实操指南194
7.2.1审定与核证机构备案要求196
7.2.2审定与核证工作要求199
7.2.3CCER 审定与核证工作的基本原则及程序201
第 8 章O Chapter 8
碳排放权交易实操指南210
8.1碳排放权交易策略制定的要点210
8.1.1做好碳市场风险管理211
8.1.2制定自身交易策略215
8.2碳资产管理的主要手段216
8.2.1减排量与配额置换216
8.2.2套期保值交易217
8.2.3储备碳减排项目222
8.3碳金融产品开发案例223
8.3.1融资类金融创新223
8.3.2资产管理类创新229
8.3.3多元化投资类创新232
第 9 章O Chapter 9
全国碳市场发展展望236
9.1出台法规条例,支撑碳市场建设237
9.1.1明确碳市场的地位和作用237
9.1.2明确开展跨部门联合监管238
9.1.3制定和分配着眼长远的配额总量238
9.1.4提出严格的违规处罚239
9.2完善碳市场基础制度239
9.2.1完善监管制度239
9.2.2增加纳入行业和主体240
9.2.3完善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方法241
9.2.4重启 CCER 机制241
9.3让碳期货等衍生品发挥更大作用242
9.4提升碳市场参与度和专业性243
9.5全国碳市场和其他碳市场连接展望244
参考文献246

内容摘要
作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启动,将逐步覆盖超过8000家高排放企业,创造一个千亿级别的交易市场。本书首先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原理、国际碳市场我国碳交易试点发展情况,为读者提供碳市场运行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国碳市场的最新政策,详细阐述了企业、核查机构、投资机构等不同主体如何参与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排放核查、碳资产开发、碳排放权交易和碳资产管理,从实操的角度帮助各相关方更好地投身碳市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