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合成之美(戴立信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 朱晶//宫维明|总主编:王春法//张藜 9787504674456 中国科学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合成之美(戴立信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 朱晶//宫维明|总主编:王春法//张藜 9787504674456 中国科学技术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48.29 6.4折 75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晶//宫维明|总主编:王春法//张藜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

ISBN9787504674456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5元

货号3908117

上书时间2023-09-22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朱晶、宫维明著,王春法、张藜主编的《合成之美(戴立信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没有文学想象,没有溢美之词,本书的目的,是如实地还原和呈现戴先生的学术成长生涯,借此展现戴先生在科学研究、工业应用、科研管理、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深刻洞见与别样视野。以期为探寻有机所的学术传统提供启示。

目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导言
第一章  求学少年
  倾心新式教育与民族实业的祖辈
  父辈的影响
  在北京接受启蒙教育
  逃难上海,入读三所中学
第二章  动荡时期的大学生涯:从沪江到浙大
  短暂的沪江大学求学
  颠簸中借读于浙江大学
  在“东方剑桥”钻研化学
  关注国家命运
第三章  到有机所开启科研之路
  从代课教师到钢铁厂分析员
  “技术归队”在有机所
  金霉素研究中的求索
  从翻译著作中认识新理论
  名师影响下的成长
第四章  国防任务下的科学研究与管理
  国防任务下转向科研管理
  高能燃料和氟油研制的管理工作
  开辟硼氢化学研究的两个方向
  建言硝基胍炸药
  负责99号任务
  在“文化大革命”的日子里
第五章  科研的组织管理与国际学术交流
  担任科技处处长:像一台386型计算机
  倡导用计算机推进图书情报工作
  恢复和重建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六章  六十岁学吹打”:秉返科学研究
  走在绿色化学的前列
  研究不对称环氧化及环氧开环反应
  叶立德与氮杂环化合物的选择性反应
  手性配体:双氮与双嗯唑啉
  平面手性与氮一膦配体研究
  过渡金属催化的硼氢化反应与其他
  倡导手性技术,推动药物研究
  研究工作产生广泛国际影响
第七章  关注学科发展,勇担社会责任
  多次组织学科战略规划
  学术交流与组织活动:承认、倡导与推动
  引导化学创新与社会功能的发挥
  关注绿色化学与绿色能源
  倡导和推动企业创新
  倡导科学家党员的社会责任
第八章  续写科学谱系
  做有挑战性的课题
  科学求是,严谨唯实
  孕育良好的学术氛围
  重视科学研究的应用之道
  多渠道提供人才成长的机会
  学生也是我的榜样
  普及科学精神与科学规范
第九章  温馨家庭
  美丽邂逅,执子之手
  相濡以沫共渡难关
  父慈女孝恩泽一生
结语
附录一  戴立信年表
附录二  戴立信主要论著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

精彩内容
 戴立信从未在句容生活过,但他还是从父辈们的口中,获得了有关老家的点滴印象。戴立信从未忘记过自己的故乡,因为句容是他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见证了戴家如何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奋力拼搏追求发展的历程。在填写各类履历表格时,他都会在籍贯栏内写下“江苏句容”,还经常喜欢和别人说,等到有时间了一定要回老家看看,以偿多年的夙愿。这个夙愿直到21世纪初才得以实现。
戴立信出生于耕读世家,而他的父辈们之所以能够走出句容小城,来到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开创事业,为戴立信及其弟妹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就要归功于曾祖父戴光培的高瞻远瞩。戴光培生于1845年(道光廿四年),卒于1891年(光绪十六年)。他在句容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自幼饱读诗书,文化素养高,视野开阔,一直格外敬重读书人,也时常为自己偏安于小县城而心存遗憾。戴光培生活在晚清时期,长年目睹国家备受欺凌、官府腐败无能和民众苦难生活,他深受刺激,遂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原则来要求自己。戴光培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他深知国家的苦难和个人的发展休戚相关,逐渐萌生了学习西方科学,走实业救国、科学救国之路的爱国思想。戴光培的这种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后人,可以说给这个家族日后的发展趋向定下了基调。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戴光培下定决心要把后代培养成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于是把辛苦积攒打拼的家产悉数变卖,趁
太平天国变乱之际,送两个儿子戴儒彬(字质甫)和戴儒珍(字明甫)前往上海读书。儒彬学习英文,儒珍学习法文。这样的安排,即使在今日,同样彰显出戴光培思想之开放和选择之开明。走出小城的兄弟俩,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所以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均奋发图强,刻苦研读,最终学有所成,在各自的领域中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些都为戴立信的日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典范作用。
戴立信的叔祖——戴儒珍生于1876年(光绪二年),自幼聪颖过人,而且勤奋好学,尤其在语言方面展现出过人天赋,来到上海后就专门学习法文。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十八年年初,扬州仪董学堂筹备就绪,招生开学,这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公立学校。仪董学堂
设有外国文课程,主要是教授英文和法文,在当时实属罕见。戴儒珍作为难得的法语人才,就曾在扬州仪董学堂担任过教习之职,专门教授法文。在父辈的影响下,有着远大抱负的戴儒珍并未把教授法文视为一
种谋生手段,而是以此为契机,竭力支持国家的新式教育事业,力争改变当时愚昧闭塞、教育落后的状况。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戴儒珍曾追随过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双方志同道合,共同为教育救国的理念而拼搏。据史料记载,1897年,在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潮的冲击下,绍兴城内出现一批热心讲究西学的有识之士,尤以县绅徐树兰为代表。他创办了绍兴中西学堂,自任督办,聘请蔡元培为校长,主持日常校务。
蔡元培在出任绍兴中西学堂校长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聘请有才称职教师,并且声称将会“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他的感召下,大批新式人才慕名而来,力图为教育事业奉献己力。蔡元培在接办学校后的第6天,就拟定出准备聘请的教员名单,并报知府熊起磻批示,其中戴儒珍赫然在列,被聘为法文教员。在当时,这些教员都是绍兴“极一时之选”的人物,戴儒珍作为法语人才,本身就比较稀缺,再加上怀有一颗赤诚报国之心,自然为蔡元培所慧眼相识。(P8-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