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法意清华 编者:王振民 9787302415909 清华大学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
43.1
6.3折
¥
68
全新
仅1件
作者编者:王振民
出版社清华大学
ISBN9787302415909
出版时间2015-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362335
上书时间2023-07-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辑 萌芽期
第一章 综论
第一节 史前期
第二节 留美预备部时期
第二章 留美预备期校园生活
第一节 课程设置:通才教育理念下的法政萌芽
第二节 学会与结社:法政思想的扩展
一、演说辩论盛况空前
二、政治学研究会
三、两相对峙:唯真学会与大江学会
第三节 清华学生会“学生法庭”——学生自治与司法独立的试验场
一、高等科学生法庭
二、漫长酝酿:作为学生会“司法机关”的学生法庭
三、宣告成立
四、小试牛刀:第一次开庭前后
五、惨淡运行、逐渐消弭
第四节 出版物:《清华周刊》
第五节 爱国运动
一、“五四”运动
二、“三·一八”惨案
第三章 列传
第一节 教者列传
一、余日宣
二、鲍明钤
三、杨永清
四、燕树棠
五、华秀升
六、钱端升
七、陈复光
八、萧公权
九、沈乃正
十、王世富
十一、潘大逵
十二、林同济
十三、张汇文
十四、何孝元
第二节 政经列传
一、张福运
二、卫挺生
三、戴恩赛
四、何杰才
五、谢保樵
六、昊国桢
七、浦薛凤
八、赵锡麟
九、罗隆基
十、翟桓
十一、梁朝威
十二、冀朝鼎
十三、王造时
十四、彭文应
十五、包华国
十六、张彝鼎
第三节 外交列传
一、唐悦良
二、邓宗瀛
三、甘介侯
四、刘师舜
五、刘驭万
六、杨光洼
七、段茂澜
八、时昭瀛
九、王化成
十、李迪俊
十一、张忠绂
十二、徐永
十三、陈之迈
第四节 司法列传
一、陆守经
二、张国辉
三、向哲溶
四、梅汝璈
五、曾友豪
六、黄宗法
七、刘世芳
八、姚永励
第五节 军事列传
一、王赓
二、汪世铭
三、曾锡珪
四、潘白坚
五、梁思忠
第二辑 成长期
第四章 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1925一1937年)
第一节 政治学系的发展概略
第二节 师资
第三节 课程设置
第四节 法律学系之筹建与裁撤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37—1946年)
第一节 长沙临时大学时期(1937年9月一1938年4月)
第二节 西南联合大学时期(1938年4月一1946年7月)
一、概述
二、师资和教研
三、课程设置
四、研究生教育
五、爱国民主运动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复员——院系调整(1946一1952年)
第一节 复员时期
一、法律学系的复建
二、课程设置和师资
三、爱国运动
第二节 院系调整时期
一、法律学系的再次取消
二、课程设置的变化
三、全面的院系调整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毕业生列传
一、陈舜礼
二、陈体强
三、戴克光
四、戴世光
五、端木正
六、龚祥瑞
七、韩克信
八、靳文翰
九、李侠文
十、李增德
十一、梁方仲
十二、楼邦彦
十三、楼福卿
十四、罗应荣
十五、邵循恪
十六、邵循正
十七、孙碧奇
十八、王秉厚
十九、王赣愚
二十、王铁崖
二十一、巫宝三
二十二、熊应栋
二十三、徐毓楠
二十四、严中平
二十五、杨联陞
二十六、俞国华
二十七、袁家麟
二十八、曾炳钧
二十九、张天开
二十、邹文海
附录206
附录一 1909一1929法政学生概况
附录二 1929一1952年清华法学院毕业生名单
一、1929一1952年清华法学院本科毕业生名单(不合联大期间联大学籍者)
二、1929一1952年清华法科研究所毕业生名单
内容摘要
由王振民主编的《法意清华》介绍了从1909年到1952年清华法学的萌芽和成长。从这里,走出了特法律正义之剑,参与东京审判的法官梅汝璈和检察官向哲浚;从这里,走出了“融合中的两大学统菁华”的学者萧公权;从这里,走出了曾任北大、清华、西南联大、武大法律系主任的法律教育家燕树棠;从这里,走出了国际法的大师王铁崖;从这里,走出了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端木正……在这里,走出了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端木正……在这里,有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传承;在这里,有着民族危难之际刚毅坚卓品性的辰现;在这里,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风骨的践行……这是清华法学,她与清华、与民法、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精彩内容
限于史料,幼年生的录取条件尚未得知,但此时期仅有1911年一批幼年人12人派遣出国,其中有3人学习法政:李达、陈宏振、薛学海。
所谓津贴生,依据宣统元年(1909)《奏设游美学务处津贴在美自费生章程》,“津贴之役,所以体恤寒睃,奖励游学,期使在美自费诸生之有志向上而无力卒学者得成所学,归国效用”,对象是“大学正班肄业,实业已入第二年班以上”且“境况实在困苦、
功课实有成绩者”,类似的规范可见《清华学校津贴在美自费生章程》。1909一1936年清华津贴生学习法政的有邱昌渭等12人。(有必要指出,《清华同学录》上很多津贴生并无注明其在美留学的信息,所以这一数据并不全面)限于史料,补助教部宫费生的情况不详。
对这一时期的法政留学生,可注意的有如下几点:(一)延续了史前期的特点,留学的学校多为美国名校,诸如Columbia、Yale、Chicago、Princeton、Harvard等,且多以较快的时间拿到学位,第一个学位一般都少于四年,更有不少是在两年内拿到,这说明留学时应该是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二、三年级就读,可证学生素质不低;其中,更有不少人是读了两个不同的学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华留美预备部时代通识教育的成果(最为特别的是金岳霖,其后来转向哲学领域并大放异彩)。
(二)留学回国后,有不少成为清华及其法政教育的教员。比如:浦薛凤(曾任政治学系主任)、钱端升、燕树棠(曾任法律学系主任)、王化成、余日宣(曾任政治学系主任)、金岳霖(曾在政治学系任教,后任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刘师舜、陈之迈、陈复光、沈乃正、萧公权、杨光洼、张忠绂、胡道维等。
(三)这批学生在留学期间多有结社办刊等活动,早期共产党人徐永煐、冀朝鼎主持、创办的报刊就有《国民日报》《奋斗》《先锋周报》《今日中国》《美亚杂志》等,其余尚有何杰才任《共和月报》社长,留美学生会会刊《留美学生年报》(最初名为《美国留学报告》)历任主编中有胡适、罗隆基、邱昌渭、梁朝威等法政人,《中国学生月刊》主编有法政人杨永清、何杰才、杨光洼。留美学生会、政治学会、
经济学会等社团中法政人均参与较多。当然,他们在清华学校预备留美时,结社办刊等活动已然相当活跃,例如萌生于五四运动的清华学生会、“大江学会”“唯真学会”“教育学会”等社团,法政人或担当重要角色或为发起及运作者,《清华周刊》亦由学生主办,法政人在其中颇为活跃,不惟发表文章为数众多,还有多人在其中担任总编辑等要职。
(四)大多担当“公共知识分子”甚而“革命知识分子”的角色,较少“专业知识分子”。这一取向具象之一即为,无论从事何样职业,总不辍发言论政之士子情怀,几乎人人参与报刊言论,许多人热衷创办报刊或担当主笔,跻身当时重要时评家、政治评论家之列,如钱端升、罗隆基、王造时、林同济、陈之迈等。
这批法政留学生,后来颇多在各自领域有广泛影响者,有如萧公权、钱端升、浦薛凤、杨永清、燕树棠、梅汝璈、向哲溶、杨光洼、王化成、甘介侯、刘师舜、刘驭万、段茂澜、时昭瀛、李迪俊、陈之迈、
吴国桢、王造时、罗隆基等。亦有多人虽未有举世瞩目之声名,仍以其成就堪称各自领域中坚,其履历亦足令人称道。
以职业分布论,这批法政留美生有从教经历者甚多,于时局动荡、内忧外患之际,以救国报国志向从政者、投身革命者亦为数众多。大体可以说,赴美学习法政者,或多或少以天下为任,胸怀政治抱负,归国后投身教育以开启民智为社会培养更多英才,或投身政界以直接参与国是,也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了。
而法政人由于其志趣及学术训练,始终是社会变动的敏感人群,在风起云涌的年代,他们在各个领域弄潮并因此浮沉世间于是也不足为奇。
P8-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