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数字文化经济浪潮 金巍|责编:于宇 9787500171195 中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数字文化经济浪潮 金巍|责编:于宇 9787500171195 中译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29.34 3.7折 79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巍|责编:于宇

出版社中译

ISBN9787500171195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31537367

上书时间2023-06-09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自 序 站在数字世界的大门口
第1章 导言:从数字经济、文化经济到数字文化经济
1.1 数字经济的轨迹 
从信息经济与互联网经济开始 
数字经济的崛起 
数字经济的独特性及新范式 
1.2 文化经济再认识
文化经济的两个研究路径及当代特征 
中国文化经济语境下的几个基本关系 
1.3 我国数字文化经济的源流和汇流
风起云涌的网络文化产业 
双向汇流的数字内容产业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数字创意产业 
全面拥抱数字时代的数字文化产业 
数字经济国家战略下的汇流 
1.4 什么是数字文化经济
经济统计中的数字文化经济 
数字文化经济的含义、特征与构成 
数字文化经济的框架性问题及发展要义 
数字文化经济浪潮:四大趋势 
第2章 政策:我国促进数字文化经济的国家行动
2.1 我国数字文化发展的政策驱动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与“互联网 ”行动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数字化加速 
面向未来的数字经济战略规划与促进立法 
2.2 数字文化经济政策
文化发展规划中的数字文化经济 
文化科技政策中的数字文化经济 
数字文化产业专门政策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 
第3章 变量:文化经济发展中的数字技术演进
3.1 文化领域数字技术变量面面观
不断进化的数字技术集群 
与文化经济紧密相关的数字技术 
文化领域数字技术标准 
文化新基建 
3.2 中国文化技术ABCD
大数据与文化大数据 
云计算与文化云 
区块链如何改变文化经济 
人工智能:从“新打工人”到新基建 
3.3 5G、物联网、虚拟现实及元宇宙
5G与物联网:通向高速泛在的数字网络 
虚拟现实技术:文化消费新场景与虚拟偶像 
文化元宇宙:未来网络世界新叙事 
第4章 形态:向数字世界迁徙的文化经济
4.1 重新认识几个经济学问题
成本与边际收益递增 
鲍莫尔病与“内卷”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帕累托改进与“熊彼特动力” 
4.2 数字文化经济的创作与生产
数字化创作与数字产品 
文化企业管理数字化 
供应链数字化及文化产业数联网 
4.3 数字时代的文化消费与产消者
便利性、体验性与数字空间消费 
消费场景的提升、拓展与融合 
产消者经济 
文化消费圈层与消费壁垒 
4.4 文化贸易数字化
WTO之后的文化贸易及数字化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文化贸易数字化方案 
4.5 03
数字文化新业态成投资热点 203
资本是否有逻辑 206
第5章 要素:数据及文化数据资产
5.1 从数据要素到数据资产
数据要素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文化经济领域生产要素与数据要素问题 
文化数据资源与文化数据资产 
文化企业数据资产管理 
文化数字资产与NFT的是与非 
5.2 文化数据资产的治理
数据产权、价值评估与交易体系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5.3 以数据资产为中心的文化金融服务
文化数据资产对资产结构的重构 
数据资产质押信贷与文化数据信托 
文化金融基础设施新结构 
第6章 治理与科技伦理:未来向何处去
6.1 数字文化经济治理
政府主导与多元共治 
数字文化经济治理的几个重点领域 
推动数字向善 
6.2 技术是否主导未来
技术是否决定文化命运 
数字世界的娱乐消费 
数字世界的“工业化” 
数字化折叠与平行的世界 
6.3 未来主人翁:“10后”与“D世代”
附 录 1995年以来我国数字文化经济相关大事记
参考文献 



 
 
 
 

商品简介

数字文化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与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经济形态。在数字经济国家战略和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推动数字文化经济健康发展是一个全新的重要课题。

 

本书全面而深入地解析了我国数字文化经济的演化脉络、特征及构成,并从政策与治理、技术变量、文化经济形态、数据要素以及科技伦理等多个角度,交叉分析了数字文化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本书是作者关于我国数字文化经济发展多年观察的成果,为相关政策决策、文化经济研究和产业实践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简介
金巍,文化经济与产业金融观察者。毕业于吉林大学,智库研究员,高级经济师,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现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经济、数字经济、文化金融、旅游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等。
2016年,主持创立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并担任秘书长。2017年起,担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文化金融蓝皮书”主编,连续五年出版《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1年,主持编写并出版国内第一本文化金融教材《文化金融学》。同时另有《文化金融:通往文化世界的资本力量》等专著出版。

目录
自 序 站在数字世界的大门口
第1章 导言:从数字经济、文化经济到数字文化经济
1.1?数字经济的轨迹 
从信息经济与互联网经济开始 
数字经济的崛起 
数字经济的独特性及新范式 
1.2?文化经济再认识
文化经济的两个研究路径及当代特征 
中国文化经济语境下的几个基本关系 
1.3?我国数字文化经济的源流和汇流
风起云涌的网络文化产业 
双向汇流的数字内容产业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数字创意产业 
全面拥抱数字时代的数字文化产业 
数字经济国家战略下的汇流 
1.4?什么是数字文化经济
经济统计中的数字文化经济 
数字文化经济的含义、特征与构成 
数字文化经济的框架性问题及发展要义 
数字文化经济浪潮:四大趋势 
第2章 政策:我国促进数字文化经济的国家行动
2.1?我国数字文化发展的政策驱动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与“互联网+”行动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数字化加速 
面向未来的数字经济战略规划与促进立法 
2.2?数字文化经济政策
文化发展规划中的数字文化经济 
文化科技政策中的数字文化经济 
数字文化产业专门政策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 
第3章 变量:文化经济发展中的数字技术演进
3.1?文化领域数字技术变量面面观
不断进化的数字技术集群 
与文化经济紧密相关的数字技术 
文化领域数字技术标准 
文化新基建 
3.2?中国文化技术ABCD
大数据与文化大数据 
云计算与文化云 
区块链如何改变文化经济 
人工智能:从“新打工人”到新基建 
3.3?5G、物联网、虚拟现实及元宇宙
5G与物联网:通向高速泛在的数字网络 
虚拟现实技术:文化消费新场景与虚拟偶像 
文化元宇宙:未来网络世界新叙事 
第4章 形态:向数字世界迁徙的文化经济
4.1?重新认识几个经济学问题
成本与边际收益递增 
鲍莫尔病与“内卷”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帕累托改进与“熊彼特动力” 
4.2?数字文化经济的创作与生产
数字化创作与数字产品 
文化企业管理数字化 
供应链数字化及文化产业数联网 
4.3?数字时代的文化消费与产消者
便利性、体验性与数字空间消费 
消费场景的提升、拓展与融合 
产消者经济 
文化消费圈层与消费壁垒 
4.4?文化贸易数字化
WTO之后的文化贸易及数字化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文化贸易数字化方案 
4.5?03
数字文化新业态成投资热点 203
资本是否有逻辑 206
第5章 要素:数据及文化数据资产
5.1?从数据要素到数据资产
数据要素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文化经济领域生产要素与数据要素问题 
文化数据资源与文化数据资产 
文化企业数据资产管理 
文化数字资产与NFT的是与非?
5.2?文化数据资产的治理
数据产权、价值评估与交易体系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5.3?以数据资产为中心的文化金融服务
文化数据资产对资产结构的重构 
数据资产质押信贷与文化数据信托 
文化金融基础设施新结构 
第6章 治理与科技伦理:未来向何处去
6.1?数字文化经济治理
政府主导与多元共治 
数字文化经济治理的几个重点领域 
推动数字向善?
6.2?技术是否主导未来
技术是否决定文化命运 
数字世界的娱乐消费 
数字世界的“工业化” 
数字化折叠与平行的世界 
6.3?未来主人翁:“10后”与“D世代”
附 录?1995年以来我国数字文化经济相关大事记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数字文化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与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经济形态。在数字经济国家战略和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推动数字文化经济健康发展是一个全新的重要课题。
本书全面而深入地解析了我国数字文化经济的演化脉络、特征及构成,并从政策与治理、技术变量、文化经济形态、数据要素以及科技伦理等多个角度,交叉分析了数字文化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本书是作者关于我国数字文化经济发展多年观察的成果,为相关政策决策、文化经济研究和产业实践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参考。

主编推荐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的国家战略,本书对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文化经济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阐释。我国文化经济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信息经济到互联网经济,再到数字经济的转变,文化经济不断受到技术的冲击,重塑并与技术相融合,最终形成了数字文化经济这一独特的经济形态。我们需要在认识数字经济、文化经济的基本命题的基础上,认识数字文化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源流以及其是如何汇流于数字文化经济浪潮之中的。

本书是关于我国数字文化经济发展的多角度观察。本书全面而深入地解析了我国数字文化经济的演化脉络、特征及构成,并从政策与治理、技术变量、文化经济形态、数据要素以及科技伦理等多个角度,交叉分析了数字文化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为数字经济构建新的理论和模型。对前沿科技企业、文化企业和相关政策制定机构有重要参考和启示作用。

作者权威。作者金巍是文化经济和文化金融领域的重要学者之一,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2016年,主持创立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并担任秘书长。2017年起,担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文化金融蓝皮书”主编,连续五年出版《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1年,主持编写并出版国内第一本文化金融教材《文化金融学》。

专家推荐。本书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高书生、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卓越教授李晓、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胡钰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共同推荐。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自序站在数字世界的大门口在此我将叙述我观察数字文化经济的过程、认识形成的脉络以及本书的由来。

1996年,从吉林大学毕业后到北京不久,在中关村风入松书店,我买了一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未来之路》(TheRoadAhead)。这本书的作者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比尔·盖茨(BillGates),第一章的标题是“一场革命开始了”。比尔·盖茨写道:这不是信息高速公路,而是一个“终极市场”。这本书至今还放在我的书架上,书页已经泛黄。
现在大家都知道比尔·盖茨说的革命意味着计算机革命。我们也知道这也并不是“终极市场”,数字世界展示的时空将更加深邃而悠远。
之前,在从长春来北京的路上,有一本科幻小说陪伴了我,书名为《末日之门》,由我国作家乔良所著。这本当时看起来充满科幻色彩的小说,其中很多关于互联网世界的猜想在数年后已经实现了。现在我还印象深刻的两个情节,一个是驻港部队中校李汉到欧洲执行任务时遇到赤军,恐怖组织的“骇客”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电脑病毒控制了世界;另一个是我方用电脑控制的甲壳虫般大的成千上万的微型智能机器人爬上了敌方航空母舰。
1995年,互联网经济徐徐拉开大幕,微软发布了划时代的操作系统——Windows95。同时,中国的互联网新势力正在中关村悄悄孕育,短短四五年后就形成了“互联网泡沫”。
还有两部科幻电影给我深刻印象。一部是1997年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出品的科幻电影《第五元素》(TheFifthElement),布鲁斯·威利斯从百层高楼开车驶向低空航行交通网络;另一部是1999年首映的《黑客帝国》(TheMatrix)。直到前一段时间扎克伯格(Zuckerberg)将Facebook更名为Meta,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联想到了《黑客帝国》。据说《黑客帝国》的主要演员有一本必读书是电影上映很久以后才风靡于国内的凯文·凯利所著的《失控》(OutofControl)。
从《黑客帝国》上映到Facebook更名为Meta,时间匆匆已过22年。期间,全球经济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知识经济、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交错登场,直到数字技术“出圈”,数字经济成为主角。有人说数字技术变革是第四次技术革命,是继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引起革命的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6G、物联网等组成的数字技术集群。也有人说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我想这大概是从技术促进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产业发展这个角度来认识的。
数字经济不是突然开始的,其几乎是与信息经济一同开始的,或者说数字经济起初的状态就隐含在现代信息技术启动的信息经济之中。1995年前后,美国有两位学者写了两部关于数字经济的著作,一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的《数字化生存》(BeingDigital),另一部是唐·泰普斯科特(DonTapscott)的《数据时代的经济学》(TheDigitalEconomy)?。由此可知,数字经济源起已经有三十几年了,最近十年其突然爆发的原因是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颠覆性影响的数字技术迭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形成了新一代数字化技术集群,5G和物联网技术推动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巨大进步,网络世界从交互但依然中心化的web2.0阶段向开放式去中心化的web3.0阶段转进,数字孪生、脑机结合等新的技术创新在虚拟世界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新空间。
几十年来,人类一直走在通往数字世界的路上。就像网络游戏中的战士,人类一路狂奔,一路上不断数字化,不断开发应用,不断“加装备”。直到今天,站在了数字世界的门口。
数字世界正在呈现它的轮廓,但还蒙着一层厚厚的雾障。
二在通往数字世界的路上,文化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关系,首先是通过文化经济与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的关系而体现的,经过不断融合和技术迭代才日益呈现出完整的数字文化经济形态。
我作为见证过互联网经济爆发的过来人,同时作为研究文化经济和文化金融的学者,对数字文化经济的兴起与发展自然会有一定的兴趣,所以也进行了一些观察。2014年以来,我在一些研讨会、论坛活动、讲授的培训课程和撰写的一些短文中,试着讨论了与数字文化经济相关的问题。
1.文化科技创新及“三元动力结构”我起初是从文化科技创新、文化产业创新驱动问题开始关注数字文化经济问题的,并提出了“三元动力结构”这个命题。
2014年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是莫干山会议三十周年。我当时在《创新的力量——美丽中国建设路径探析》一书中有一篇阐述“文化科技创新”问题的文章,并将这篇文字重新整理丰富向莫干山会议提交了一篇论文,题为《创意经济中的文化产业新形态和产业创新的一种新思维》。我在文章中提出:创意、创新、创业分别构成了文化产业创新的经济特征、核心竞争力和人的要素,应建立一个“三创体系”(或称“三创ICE体系”)。同时在科技创新方面,我提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大趋势要求文化企业尤其是新兴文化企业必须在技术上取得领先才能取得竞争优势,文化科技创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比内容创新更具竞争力。我国文化产业中最具竞争力的是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不仅受到资本的青睐,也会得到政策的更多倾斜。
2012年起,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命题日益重要。我国出台了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相关政策,例如2012年8月科技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可见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问题被讨论得比较多。一个倾向是,创新驱动的议题常常只聚焦于技术创新,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驱动力。所以,我在一些场合中提出,当下的文化产业不仅需要技术创新驱动,还需要“多元驱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投入,所以应是“多元驱动”而不仅仅是“创新驱动”,这是文化产业驱动力方面的特殊的叠加现象。
“多元驱动”的论述不是为了否定科技创新,而是为了寻找一种创新驱动的均衡状态。2016年5月14日,我在文化经济观察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短文,文章标题是《Cul-Tech:描绘文化产业未来图景》。在这篇文章中,我第一次阐述了我对文化、科技、金融三者关系的认识:给一个苹果级的企业做个三维透视,我们会发现这些企业中都有文化、科技、金融三种力量在涌动,而三者的关系是很多种关系的最大公约数。
一家企业可能是三者中以某一种力量为特征(或核心能力)的企业,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另外两种都是必不可少的动力和变量。从文化(或文化产业)这个基点上,科技和金融是最重要的动力源。
图1文化、科技与金融的关系在图1中实际上有六组关系,分别对应六个概念:科技文化,文化科技;金融文化,文化金融;金融科技,科技金融。我在这篇短文中重点阐述的是“促进文化发展的科技”的这一组关系,即文化科技。内容的生成、传播和消费更加依赖技术,而互联网文化产业、数字文化产业是文化科技的直接体现。这篇短文后来被《中国文化报》刊载。
在2016年8月举办的山东省文化产业资本创投峰会上,我首次在演讲中提出,现阶段文化产业创新动力结构是“三元动力结构”,即文化、金融和科技分别指向经济学意义的文化要素、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我笃定地相信这个判断,认为文化产业既不能忽视创新驱动,也不能忽视必要的资本供给。这三个要素对于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来说非常关键,其实对大多数产业也是如此,乃至于对整体经济、区域经济来说也非常关键,所以此后我在很多场合会不厌其烦地阐述这个理论。
2016年12月,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跨界、创新与融合:广州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机遇与途径高峰论坛,我受邀在这次论坛上做主旨演讲,再次阐述了“三元动力结构”理论。这篇演讲后来被整理为《文化、科技与金融:三元动力结构下文化产业的融合与创新》一文,收录于我2021年5月出版的《文化金融:通往文化世界的资本力量》一书中。
我对“三元动力结构”的基本解释是: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处于三元动力结构阶段,文化、科技和金融作为产业发展的三个主要动力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文化创新即内容创新,需要科技创新即文化科技创新,也需要金融创新即文化金融创新f。除此之外,我还扩展了“三元动力”作用的范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系,我提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动能发挥不充分,文化、科技与金融“三元动力”仍需强化;二是“三元动力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未来十年内,文化、科技、金融这三个动力性的、要素性的产业,是任何一个重大的战略区域都必须重视起来的。我们要从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视角,把握战略机遇,以“三元动力结构”为抓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我认为当代全球国家之间的竞争,也不外乎这三个方面。我在演讲和培训时,经常会以代表美国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标志性地理名称阐述什么是“三元动力”:好莱坞、硅谷和华尔街。通常会引起共鸣,因为如果大家还能再举出其他名称,基本也跳不出这三个名称代表的范畴,也就是文化、科技和金融。我认为当代产业的竞争、经济的竞争乃至和平时期的国家竞争,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科技和金融这三个方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研究员很赞同我的“三元动力结构”理论,并在他解释文化经济政策态势的文章中或一些演讲中也使用了这个概念。他一直鼓励我进一步深化这个理论,提炼其机理和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
2.新文化经济及其数字化创新特征
在研究文化产业和文化金融的过程中我观察到,受政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文化经济的形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认为这种变化具有颠覆性,并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新文化经济。
2016年10月,我在发表于《中国民商》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论述了具有融合性特征的一种新的文化经济实践,即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领域的产业实践。我认为这种实践揭示了文化和经济的一种深层关系,也是文化产业研究和经济的文化动力研究的交叉点。
2017年初,我在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CCF50)新年峰会上正式提出“新文化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个论断。我将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新兴文化产业形态纳入新文化经济范畴,明确提出新文化经济时代有三个特征:创新性、融合性与要素性。在创新性方面,我专门阐述了新文化经济形态中科技的作用以及数字创意产业的意义,我认为文化产业在强调文化科技和数字技术方面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新文化经济具有数字化创新特征。
认识数字化创新是认识新文化经济的重要路径。2020年7月,我写了一篇标题为《在新经济金融服务体系视角下进一步发展文化金融》的文章,阐述了新文化经济与新经济的关系。在新经济视角下,基于技术对文化经济的影响和其他非技术因素对文化经济的影响,可以从技术和非技术两种路线认识新文化经济。后工业时代的文化产业,具有与新经济天然的紧密关系,这种关系集中体现在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文化经济正在演变为一种“新文化经济”。我们可以从技术和非技术两种路线来理解文化产业与新经济的密切关系,并认识新文化经济。
在2021年9月出版的《文化金融学》一书中,我对新文化经济做了更清晰的表述,明确将数字文化经济、创意经济和版权经济定义为新文化经济的三种主要形态。随着知识经济和法治经济的发展,版权产业成为文化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形态;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创意产业和创意阶层崛起;数字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数字创意产业与数字文化产业兴起,数字文化经济正引发资本对文化生产、运营、消费及资产的重新认识。
3.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文化数据资产由于我的研究侧重于文化金融,所以在关注数字经济的同时,我也研究数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