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胡适画传 编者:申国昌|总主编:周洪宇 9787532887330 山东教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胡适画传 编者:申国昌|总主编:周洪宇 9787532887330 山东教育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24.06 3.5折 69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申国昌|总主编:周洪宇

出版社山东教育

ISBN9787532887330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3189645

上书时间2023-06-08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申国昌,1967年生,山西山阴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阳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湖北省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长江教育研究院秘书长。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研究方向:教育史、教育政策。出版专著《守本与开新——阎锡山与山西教育》、《抗战时期区域教育研究》、《中国学习思想史》、《生活的追忆——明清时期学校日常生活》、《道教教育观与儒道学习观研究》等5部,主编、参编著作《教育活动史研究与教育史学科建设》、《教育史学通论》、《陶行知教育名篇导读》、《中外名家教育美文选》、《中国教育史教程》(现代卷)等20余部。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教育研究与实验》等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人文社科项目等12项,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

目录
由家庭启蒙到翟学美国
  上庄九年童蒙生活
  上海求学生活小影
  留美七年异域洗礼
留美归来兼顾家事国事
  留美归国完婚
  任教北大缩影
  新文化运动主将
  国难当头出任驻美大使
  民国最后一任北大校长
经受凄风苦雨的晚年岁月
  寓居美国的日子
  台湾的凄楚岁月
  晚年纷争与巨星陨落
家庭、友情与爱情
  亲情做半径画出的港湾圆
  海内存知己的白开水之交
  几缕相思千万绪的心头痛
执着追求的政治信仰
  政治意识的萌动与生成
  心态的转变与理念的深化
  高调倡导追求政治自由
追寻实验主义的哲学心路
  中西文化熏染下的实验主义哲学
  实验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体认
  辛勤耕耘田地中结出的哲学硕果
为创建中国一流大学而呼号
  大学需要独立兴办
  久藏心中的大学蓝图
  融通中西的治学方法
  胡适眼中的学生运动
吹响文学革命号角的文化先锋
  充当文学革命急先锋
  大力倡导整理国故
  开启文史考证研究之先河
高举科学与民主大旗
  坚定的无神论者,服膺于科学人生观
  “拿下孔丘招牌”,倡导自由独立人格
  褒赞婚姻自由,青年要敢于追求幸福
  谴责礼教毒害,批判封建纲常名教
胡适大事年褒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申国昌主编的《胡适画传》以画传的形式对文化大师胡适(1891-1962)的求学、家庭、事业、社交、
思想等做了全面介绍,从胡适的童蒙生活与求学经历谈起,生动叙述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胡适从安徽绩溪步人世界一流学府,回国后执教北京大学,投身新文化运动,首倡采用白话文,提倡文学革命,主张中西文化融通,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综合大学的设想。同时,他在抗战期间出任过驻美大使,并成为民国时期最
后一位北大校长。胡适是一位著名学者和文化巨匠,也是一位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

精彩内容
 识字读书,奠定根基胡适的父亲胡传、母亲冯顺弟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共结连理,婚后不久,母亲便跟随父亲胡传到任,两年后,即光绪十七年(1891年),胡适生于上海,胡传为其取名“嗣糜”,行名“洪骍”。“糜”意为“麻禾生”,就是告诫家人不要忘记自己是农家的子弟。胡传于光绪十八年调任台湾,次年,母亲冯顺弟、四叔介如、二哥嗣柜、三哥嗣秠及胡适也到达台湾,也正是在台湾,胡适写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方块字。正如其在《四十自述》中所记载:我小时也很得我父亲钟爱,不满三岁时,他就把教我母亲的红纸方字教我认。父亲做教师,母亲便在旁做助教。我认的是生字,她便借此温她的熟字。他太忙时,她就是代理教师。我们离开台湾时,她认得了近千字,我也认了七百多字。这些方字都是我父亲亲手写的楷字,我母亲始终保存着,因为这些方块红笺上都是我们三个人的最神圣的团居生活的纪念。
也正是在台湾所打下的认字基础,为胡适回到上庄接受传统私塾教育奠定了文字功底。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国传统的父母均将读书作为望子成龙的主要途径,胡适父母亦是如
此。母亲盼望胡适念书的心是急切的,于是在胡适三岁零几个月时,便将他送到四叔介如先生的学堂里读书了。读书时,胡适号称五岁,但他还不能跨过七八寸高的门槛,读书时需要别人把他抱到板凳上,由于身体太小,胡适是坐得上而爬不下,每次上下都得需
要别人的帮助。胡适在进入学堂前已认识了近一千字,所以他不需要念诸如《三字经》、《千字文》、《神童诗》之类的“破蒙”书。胡适所念的第一部书便是父亲胡传亲自编写的四言韵文《学为人诗》,书中所说的主要是做人的道理。开头几句就是:“为人之道,在率其性。子臣弟友,循理之正;谨乎庸言,勉乎庸行;以学为人,以期作圣。”由此可以看出,这完全是宋儒的口吻,胡传希望通过宋儒理学来教育子弟遵守五伦之义,谨言笃行,希望家族子弟能“学为圣人”。在胡适看来,《学为人诗》的最末三节是父亲思想的代表,其日:五常之中,不幸有变,名分攸关,不容稍紊。
义之所在,身可以殉。求仁得仁,无所尤怨。
古之学者,察于人伦,因亲及亲,九族克敦;因爱推爱,万物同仁。能尽其性,斯为圣人。
经籍所载,师儒所述,为人之道,非有他术;穷理致知,返躬践实,黾勉于学,守道勿失。
胡传以“道”勉励子孙,劝诫后世要卫道勉学、
躬行实践,希望后世子弟能坚守道义,有所作为。可年幼的胡适尚不能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更难解其中的奥妙,只能死记硬背。在这种读与背的教育方式中,胡适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国学教育的熏陶。
胡适所读的第二部书也是父亲所编写的,名为《原学》,“是一部略述哲理的书”,先生讲不了,胡适也懂不了,只能硬着头皮背下来。也许正如古语所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熟读到背诵,小小的胡适也许就会慢慢懂得其中的道理。在私塾的童蒙教育中,胡适还先后读了《律诗六钞》、《孝经》、
《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书经》、《易经》、《礼记》、《纲鉴易知录》、《御批通鉴辑览》、《资治通鉴》,这些传统国学著作的学习,为胡适奠定了坚实的国学基础。
在上庄九年中,胡适可以说不曾享受到儿童般游戏的生活,只学得了读书和写字这两件事。无论在任何地方,总是一副文绉绉的模样,因此人们都称呼他为“糜先生”。一次和一班孩子玩“掷铜钱”的游戏,却被路过者笑道:“糜先生也掷铜钱吗?”胡适听了羞愧难当,觉得失了“先生”的身份。虽然在文字和思想上有一定的功底,但胡适在上庄的学习是文理有余而其他方面不足。正如胡适在《四十自述》中所
说:“三十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会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胡适在上庄的童蒙生活始终以学习为主导,这与父亲的遗嘱、母亲的严厉有关,同时又与胡适的文静性格及爱好读书的兴趣有关,这些都是导致胡适游戏童年缺失的原因。
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