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牢记三个务必 张荣臣//梁静|责编:张佳彬//高文鹏//刘险涛 9787516230862 中国民主法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牢记三个务必 张荣臣//梁静|责编:张佳彬//高文鹏//刘险涛 9787516230862 中国民主法制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28.89 6.0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荣臣//梁静|责编:张佳彬//高文鹏//刘险涛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

ISBN9787516230862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1729892

上书时间2023-06-08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荣臣,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和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经典著作、文献的研究上,在党群关系和党的作风建设的研究上有其深入的思考和学术厚度。集中讲授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课程。
梁静,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青年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教学和研究,尤其擅长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在《理论导刊》《宁夏日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研或参研省部级课题4项,参编著作4部。

目录
第一章  “两个务必”与“三个务必”
  一、“两个务必”的思想内涵与价值意蕴
  二、“三个务必”的内涵架构与深刻意蕴
  三、“两个务必”与“三个务必”的关系
第二章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一、领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
  二、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价值
  三、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践要求
第三章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一、明确“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定位作用
  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品质
  三、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第四章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一、把握“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渊源与形成
  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法宝
  三、领导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第五章  牢记“三个务必”,谱写绚丽华章
  一、“三个务必”彰显了百年大党“担当”的自信与自觉
  二、“三个务必”彰显了百年大党“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三、“三个务必”彰显了百年大党“拼搏”的坚强和韧劲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深入分析了“两个务必”与“三个务必”的内涵、意蕴及相互关系,重点围绕“三个务必”,条分缕析地解读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有助于读者深刻理解“三个务必”的要求,把握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特殊使命,并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真正做到牢记初心使命,不忘党的优良传统,发扬斗争精神。

精彩内容
一、“两个务必”的思想内涵与价值意蕴“两个务必”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拒腐防变的重要法宝,集中回答了共产党人应如何应对将要到来的胜利和执政的考验。1949年3月,党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这是迎接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一次中央全会,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追溯考察“两个务必”论述萌生、形成的历史,解析“两个务必”论述内容的思想内涵,有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毛泽东当年提出“两个务必”论述的思想意蕴和历史意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重提“两个务必”,强调其“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告诫和期望,同时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历史观。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越是走向兴盛之时,越需强化忧患意识,越需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两个务必”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实践基础,萌生于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形成于党中央进驻河北西柏坡之后。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既有鲜明的现实指向,体现出毛泽东对即将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前途命运的高度忧思;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反映出毛泽东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敏锐洞察和对党的性质宗旨的深刻认识。194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浴血奋战28年,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和迎来新中国成立这一重要历史关头,面对进城的新挑战、执政的新使命,如何拒腐防变、实现长期执政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大课题。从1947年5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到1949年3月毛泽东、党中央由西柏坡移驻北京,前后不到两年时间。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发动了三大战役并取得全面胜利,标志着蒋介石反动政权即将垮台,中国共产党将由一个长期被压迫、被“围剿”的党变成执政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包围城市转入城市领导农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夺权即将成为过去,而巩固和开创新生政权的考验将成为现实;标志着中国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在此历史条件下,党执政之后如何防止“其亡也忽”的悲剧发生很尖锐、很现实地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一切活动,就是为加速实现这样的历史性转变和战胜转变之后所面临的各种新考验,作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毛泽东非常注重学习、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注意从中国历朝历代的兴衰治乱中,汲取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本色的历史智慧。早在延安时期,他就把“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作为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基于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总结,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提醒全党:“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为此,他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号召。他还在会议上提议:不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毛泽东的这个提议不但得到了全党一致拥护,而且成为全党必须遵守的规定。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即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重要历史节点,毛泽东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针对中国共产党即将面临执政及长期执政考验提出的思想警示。那么“两个务必”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