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刑事庭审的中国问题及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十四五”时期国家重 李学军//朱梦妮//崔鲲鹏//陈艾璐//杜磊等|责编:易玲波 9787300301105 中国人民大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刑事庭审的中国问题及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十四五”时期国家重 李学军//朱梦妮//崔鲲鹏//陈艾璐//杜磊等|责编:易玲波 9787300301105 中国人民大学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124.68 7.9折 158 全新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学军//朱梦妮//崔鲲鹏//陈艾璐//杜磊等|责编:易玲波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301105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58元

货号31378521

上书时间2023-06-08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庭审是刑事诉讼形态完整的体现,也是整个诉讼活动的中心和重心:在刑事庭审现场,法官需基于控辩双方的证据展示和意见阐述,方能对侦查、审查起诉的有效性作出结论性评断,并终决定被告人的命运。
我国现行刑事庭审制度以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为标志、以2014年启动的司法改革为基点,确立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刑事庭审模式,即:既具备当事人主义的某些特征,又不乏职权主义的元素设置,还带有传统诉讼文化的固有内容。但与此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予以解决。故为了给出一个刑事庭审问题的中国解决方案,本书首先梳理了我国庭审模式、相关制度及程序规范的过往历程,并从审理秩序、庭审功效、职能均衡、规程运作方面的深层原因切入,剖析了刑事庭审虚化背后的典型问题。随后立足于我国刑事庭审所身处的深化转型期,评述了以审判中心主义为代表的新近改革的积极意义,反思了亟待深入展开的学理盲点,并从理论和机制两个维度对本土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升华,对域外的法治要素予以合理借鉴。后围绕关系到我国刑事庭审未来发展的四个重要问题,即作为前提的程序分流机制、作为主体的证据调查规程、作为保障的庭外相关制度和作为助推动力的智慧创新探索,分别进行了专门化研究,以期在整体上为推动、促进我国的刑事庭审真正走向实质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贡献一定的理论增量。



作者简介
李学军,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证据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证据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物证技术鉴定中心主任。北京物证技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司法鉴定业协会文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诉讼法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2012年3月至4月,赴芬兰拉普兰大学法学院任交换教授。主要从事证据法学、物证技术学、刑事诉讼法学研究。
代表作品:著作:《美国刑事诉讼规则》、《物证论:从物证技术学层面及诉讼法学的视角》、《新编物证技术学》;论文:《物质可分性原理的评介》、《物证收集的合法性问题》、《美国传闻证据规则的里程碑式变革》、《程序和实质:鉴定结论发挥证明作用的双重保障——以物证鉴定为例》、《鉴定结论的专家论证及其他证据问题研究》、《<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评析》、《醉驾入刑的程序考量及证据法思考》、《鉴定人出庭作证难的症结分析》、《意见证据规则要义》、《新诉讼法规制下的鉴定新制度》、《电子数据认证问题实证研究》、《专家辅助人制度研析》等。

目录
第一章  刑事庭审的中国发展足迹
  一、刑事司法的过往发展路径
  二、刑事庭审的相应发展变革
  三、刑事庭审制度的中国特色
第二章  刑事庭审的典型问题透视
  一、审理方式间接
  二、预设功效失灵
  三、诉讼关系失衡
  四、规程运作失序
第三章  刑事庭审的新近改革述评
  一、“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二、刑事庭审改革的实践试点
  三、刑事庭审改革的学理建言
第四章  刑事庭审转型的理论推进
  一、刑事庭审的内涵要求
  二、刑事庭审的功能定位
  三、刑事庭审的影响因子
第五章  刑事庭审转型的机制展开
  一、事实发现机制的重塑
  二、心证约束机制的构建
  三、裁断审决机制的规范
第六章  刑事庭审的分而治之
  一、定罪量刑的相对分离
  二、庭审量刑规程的设计
  三、刑事庭审的繁简分流
第七章  刑事庭审的调查规程
  一、刑事庭审调查的基本原则
  二、影响庭审调查的制度环境
  三、庭审证据调查方式的变革
  四、讯问、发问程序
  五、出庭作证程序
  六、举证、质证程序
第八章  刑事庭审的庭外保障
  一、庭前阅卷与预断防范
  二、庭前会议的规范与完善
  三、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完善
第九章  刑事庭审的智慧探索
  一、智慧法院的转型背景
  二、智慧庭审的创新探索
  三、发展痛点与应对建言

内容摘要
 庭审是刑事诉讼形态最
完整的体现,也是整个诉讼
活动的中心和重心:在刑事庭审现场,法官需基于控辩双方的证据展示和意见阐述,方能对侦查、审查起诉的有效性作出结论性评断,并最终决定被告人的命运。
我国现行刑事庭审制度以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为标志、以2014年启动的司法改革为基点,确立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刑事庭审模式,即:既具备当事人主义的某些特征,又不乏职权主义的元素设置,还带有传统诉讼文化的固有内容。
但与此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予以解决。故为了给出一个刑事庭审问题的中国解决方案,本书首先梳理了我国庭审模式、相关制度及程序规范的过往历程,并从审理秩序、庭审功效、职能均衡、规程运作方面的深层
原因切入,剖析了刑事庭审虚化背后的典型问题。随后立足于我国刑事庭审所身处的深化转型期,评述了以审判中心主义为代表的新近改革的积极意义,反思了亟待深入展开的学理盲点,并从理论和机制两个维度对本土
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升华,对域外的法治要素予以合理借鉴。最后围绕关系到我国刑事庭审未来发展的四个重要问题,即作为前提的程序分流机制、作为主体的证据调查规程、作为保障的庭外相关制度和作为助推动力的智慧创新探索,分别进行了专门化研究,以期在整体上为推动、促进我国的刑事庭审真正走向实质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贡献一定的理论增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