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从格致到科学:中国近代科学和科学体制化 张剑 9787500877813 中国工人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从格致到科学:中国近代科学和科学体制化 张剑 9787500877813 中国工人出版社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39.71 6.0折 66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剑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77813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6元

货号31349577

上书时间2023-06-08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鸦片战争后,一批批苏醒的中国人跋涉在富国强兵的艰辛之路上,渐渐发出“科学救国”的呼声。从翻译西书敲开近代科学的大门,到推进新教育以促现代大学之诞生;从审定科学名词让科学说中国话,到创建科研机构及社团以促学术之昌明;从建立学术评议机制到科学家社会角色意识的形成,中国传统科学经由这样的途径到达了近代科学的彼岸。

 

从“格致”到“科学”的转换,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简介
张剑1969年生,四川宣汉人,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研究,著有《科学社团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以中国科学社为中心》《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与同时代的中国》《赛先生在中国:中国科学社研究》《一个共产党人的数学人生:谷超豪传》(合著)等,发表论文近百篇,担任《中国技术史杂志》编委、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等。

目录
第一章 传统科学的式微与西方科学的输入 001
传统科学的绝唱 002
西方科学的输入 011
中日比较:科学体制化的全面落后 027
第二章 从“政治救国”到“科学救国” 036
“政治救国”声浪里的科学传播 037
“科学救国”风起云涌 045
科学是什么?——国人科学观念的演进 056
第三章 科学教育体系的创立与发展 071
新学制·新课堂·新教育 072
与时俱进:民国学制的演进 082
从北大到清华:大学的进步 091
“让科学说中国话”:教材的编写与统一 099
第四章 科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 109
中西学人肇其端 110
民间团体接其绪 119
竭力以赴 : 政府与科学社团的合作 128
第五章 科研机构体系的形成及其特征 139
为创建科研机构“鼓”与“呼” 141
名不副实的国立科研机构 148
参差不齐的中央各部门和地方科研机构 158
学科齐全的大学研究所和零星的民间科研机构 168
“半殖民地科学”:外国人设立的科研机构 179
科研机构的体系特征 186
第六章 科学社团的发展及其功能演化 194
“朋党”的演化:传统社团及其近代变异 194
昌明学术:近代科学社团的发展演化 198
综合社团与专门社团的合作与冲突 209
目标与功能演化(一):内部建设 222
目标与功能演化(二):外部吁求 232
第七章 学术评议与奖励系统的形成 242
超前制度设计的失败:民初学术评议 244
科学社团的学术评议实践 255
运行不畅:中央研究院评议会 265
尝试成功: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 277
院士选举与学术评议制度确立 289
第八章 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形成及其演化 303
传统与近代之间:翻译西书的传统科学家群体 305
以匠为特色:洋务运动时期的工程技术专家 311
宣传教育为主、科研为辅:清末民初的科学家角色 318
以科研为特色:科学家角色的形成 324
科学家角色意识与角色变异 330
结束语 343
科学在中国生根发芽 344
科学体制化异途与发展困境 350
注 释 355

内容摘要
鸦片战争后,一批批苏醒的中国人跋涉在富国强兵的艰辛之路上,渐渐发出“科学救国”的呼声。从翻译西书敲开近代科学的大门,到推进新教育以促现代大学之诞生;从审定科学名词让科学说中国话,到创建科研机构及社团以促学术之昌明;从建立学术评议机制到科学家社会角色意识的形成,中国传统科学经由这样的途径到达了近代科学的彼岸。
从“格致”到“科学”的转换,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主编推荐
在国内已出版的综合性中国近代科学史论著中,这是迄今优选的一部。
——中国近代科学史奠基人 樊洪业

精彩内容
 第一章传统科学的式微与西方科学的输入1852年6月,在传统数学研究领域已卓然成家的李善兰(1811—1882)从家乡浙江海宁来到开埠不到10年的上海。据英国人傅兰雅(JohnFryer,1839一1928)追忆:李君……幼有算学才能,于一千八百四十五年初印其新著算学;一日,到上海墨海书馆礼拜堂,将其书予麦[都思]先生展阅,问泰西有此学否,其时有住于墨海书馆之西士伟
烈亚力见之甚悦。因请之译西国深奥算学并天文等书。又与艾约瑟译《重学》,与韦廉臣译《植物学》,以至格致等学无不通晓。又与伟烈亚力译《奈端数理》数十页,后在翻译馆内与傅兰雅译成第一
卷。
作为中国传统数学最
后一位大师,李善兰到上海与西人接触,由此开启其翻译西书生涯,这表明他已深刻地认识到与西方近代数学相比,中国传统
数学全方面处于落后状态
,只有通过翻译引进创立全新的近代数学体系才是中国数学的发展正道。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李善兰到上海标志着中国传统科学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近代科学大规模输入逐渐拉开了序幕。
传统科学的绝唱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在近代以后并没有完全停滞,还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步,直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才逐渐归于沉寂。与此同时,继明末清初后,西方近代科学作为一种与中国传统科学完全不同的异质文化第二次大规模输入,在中国生根发芽,并最终成长起来。在输入早期,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的发展呈交织状态,一批传统科学家在认识到西方近代科学的先进性后,毅然自我否定,走上翻译传输西方科学的道路,在推动西方科学输入上厥功至伟。
近代以来,数学、物理和植物学等传统科学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虽然相对西方近代科学而言,这些成果全面落后,但在整个传统科学的发展进程中,这些成果仍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受乾嘉考据学派的影响,传统数学在清代有大发展,梅文鼎、王锡阐等在吸收西方数学基础上,自成一家。鸦片战争前后,更是出现了一大批数学家,其中的佼佼者有李善兰、项名达、戴煦、徐有壬等,他们独立地取得了一些具有近代意义的成就,虽然比西方近代数学水平低、时间也晚,但亦“匠心独运”。
李善兰的数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数学学科的最高水准,为传统数学唱出了最后的挽歌,同时他又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启蒙者。李善兰自幼迷恋数学,无意于科场,先后与江
浙一带著名学者顾观光(1799—1862)、张文虎(1808—1885)、汪曰桢(1813—1881)、戴煦(1805—1860)等结交为学术上的诤友。“嗟乎!
友朋之助,曷可少哉?”他与罗士琳(1789—1853)、徐有壬(1800—1860)等也“邮递问难,常朝覆而夕又至”。后来李善兰积极参与西书翻译,投身洋务事业,先后担任江
苏巡抚徐有壬和两江总督曾国藩等人的幕僚,长期
任教于京师同文馆。李善兰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汇集在1867年刊行的《则古昔斋算学》13种24卷和《考数根法》《测圆海镜解》《测圆海镜图表》《同文馆算学课艺》等,在尖锥术、垛积术、素数论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