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历程研究 荆世群,王文兵 9787010235721 人民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历程研究 荆世群,王文兵 9787010235721 人民出版社

本店所售图书,保证正版新书,有个别图片和实书封面不一样,以实书封面为准,最快当天,一般隔天发货。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开票联系客服

59.83 6.8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荆世群,王文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35721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31490258

上书时间2023-04-11

剡溪书局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主要经历了三次重心转移,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重心转移是从社会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第二次重心转移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第三次重心转移是从传统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经历了国民革命理论、苏维埃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三个理论环节;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理论环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重心转移和两次历史性飞跃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历程,即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历程。
 本选题以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社会现实之合理张力的历史性建构为主线,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重心转移,简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历程,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进程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教学的参考资料。



 
 
 
 

目录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心转移

一、从社会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重心转移

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重心转移

三、从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心转移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心转移的时代意义

第一章 国民革命理论

第一节 从社会主义革命到资产阶级革命的重心转移

一、初步阐明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和策略

二、初步阐明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任务

三、初步阐明资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四、初步阐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第二节 国民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殊形式

一、国民革命仍然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

二、国民革命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革命

三、民族革命、民主革命与世界革命融为一体

四、国民革命的两种可能前途

第三节 国民革命的激进化趋势

一、批判将国民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截然区分开来的观点

二、国民革命不可能由资产阶级领导而走向胜利

三、国民革命必然超越资产阶级革命而行向社会主义革命

四、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才能完成国民革命

第四节 国民革命理论的时代意义

一、首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二、初步建构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社会现实的合理张力

三、初步思考民族革命与阶级革命的辩证关系

四、明确提出反对“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路线

第二章 苏维埃革命理论

第一节 从国民革命到苏维埃革命

一、国民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一体化思想

二、建立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民权独裁制

第二节 苏维埃革命的基本逻辑

一、直接由国民革命失败所引发

二、国民革命的内在矛盾所致

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选择

四、直接体现斯大林“中国革命三阶段论”

第三节 苏维埃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第四节 苏维埃革命理论的时代意义

一、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转变

二、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的艰难探索

三、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张力

四、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建政建国的初步探索和实践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历史背景

一、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

二、国共两党的思想较量

三、回应民族资产阶级等“中间力量”的政治主张

四、回应社会舆论对国共合作的怀疑和忧虑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历史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四、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

五、阐明新民主主义与三民主义的异同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时代意义

一、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

二、阐明中国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

三、阐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四、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参照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内涵

一、社会形态转型与现代化转型的辩证统一

二、所有制变革与技术变革的辩证统一

三、制度改造和人的自我改造的辩证统

四、“三大改造”的辩证统一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双重逻辑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