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烨、黄鸣奋 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0575
上书时间2020-04-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烨、黄鸣奋 著
-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1
-
版次
1
-
ISBN
9787807306900
-
定价
1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4页
-
字数
2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媒体与文艺丛书
- 【内容简介】
-
《新文学与现代传媒》着重研究了19世纪以来媒体与文学的互动。《新文学与现代传媒》共分五章,内容包括新文学与现代杂志;现代文学副刊与初期革命文学运动;鲁迅文集的出版与传播;新文学作家与现代传媒;新文学的社会传播。
- 【作者简介】
-
王烨,男,博士,1967年生,安徽濉溪县人,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200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20世纪革命文学的研究,已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
- 【目录】
-
总序/黄鸣奋
第一章新文学与现代杂志
第一节《新青年》上海时期的生存策略与文化蕴涵
第二节《新青年》与新文学发展潮流的疏离
第三节《中国青年》的革命文学倡导
第四节《评论之评论》的“革命的文学”讨论
第二章现代文学副刊与初期革命文学运动
第一节《文学旬刊》的革命文学“讨论”
第二节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与初期革命文学倡导
第三节广州《民国日报》副刊的革命文学呼唤
第三章鲁迅文集的出版与传播
第一节《谩》的翻译对鲁迅的影响
第二节《苦闷的象征》对钱杏邮文学批评的影响
第三节《两地书》的出版及接受
第四节革命文学论争与鲁迅左翼身份的建构
第四章新文学作家与现代传媒
第一节郁达夫脱离创造社后的文学翻译
第二节闻一多早期诗歌评论的“影响焦虑”
第三节20年代文化语境对革命诗歌的影响
第四节莎菲作为“ModemGirl”形象的特征与意义
第五节创造社转向期间的革命文学创作
第五章新文学的社会传播
第一节春柳派与近代上海的脆弱情缘
第二节初期革命文学萌生时期的历史遭遇
第三节20年代末革命文学思潮中的“戏仿”现象
第四节丁玲早期小说的悲剧意识及误读
附录:初期革命文学资料编目(1921-192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