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六讲(增订本)
¥
47.92
7.0折
¥
68
九品
仅1件
作者郜元宝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0-06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A6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郜元宝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20-06
-
版次
1
-
ISBN
9787100184250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28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4页
-
字数
100千字
- 【内容简介】
-
郜元宝教授著《鲁迅六讲》,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初版。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增订本”,初版内容不变,增加了三个“附录”,字数由原来10多万字扩充至353千字,成为郜元宝教授鲁迅研究的代表作,赢得“鲁研界”及学术界广泛赞誉。《鲁迅六讲(增订本)》首次提出鲁迅精神之确立,关键在于中国“心学”传统与西方观念论思想之碰撞,并由此出发进而诠释鲁迅的科学思维、文学创作、语言探索、精神反抗、身体言说的具体内涵,对《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以及留日时期文言论文和旧体诗词,或予以整体把握,或进行文本细读,体现了鲁迅研究中宏观与微观的成功融合。
- 【作者简介】
-
郜元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鲁迅学会副会长,《文学评论》编委。
- 【目录】
-
增订本再版序 1
增订本自序 3
初版自序 5
一 “为天地立心”
——鲁迅著作所见“心”字通诠 1
“心学”与“文学”的开始 1
中西语言接触之际的双重误读 5
“心”与文学翻译的理想 8
“国民性批判”“鉴别灵魂”与“深知民众的心” 10
万恶之始:历代文攻武卫的“治心” 16
自白其心的创作 20
“吾愿先闻其白心”:以心应世的法则 23
“心里的尺”:探寻出路的指针 26
“吐露本心”:“转变”关口的支撑点 30
余论 32
二 神思之心与学之心
——文学与学术的分途 35
1.“心”之源与晚清士人之风气 35
鲁迅与章太炎 37
“冰”之喻:突破门墙 41
文学·学术 48
文学家的根本立场 52
三 “心生而言立”
——语言之路:同一与差异 59
“鲁迅风”·“胡适之体” 59
通儒语言·专家语言 60
“内涵”·“外发” 62
炼字不苟,其美在骨 63
善用不同的语言资源 68
不同的主体定位 72
动态的汉语本体 74
现代汉语两种原型的不同命运 78
四 “言立而文明”
——从小说到杂文 83
小引 83
《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84
《野草》《朝花夕拾》及其他 98
杂文:概念·问题结构·智慧形态 106
五 自由“的”思想与自由“地”思想
——鲁迅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 129
自由主义者与鲁迅 129
共同的文化营养 131
察其言而顾其行 133
自由主义的讽刺者的自由 137
“的”与“地”:根本分歧 139
通过“文学”来表达“自由” 140
自由与平等 144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150
六 反抗“被描写”
——现代中国的自我表达 153
看电影时忽然想到 153
“被描写”与被别人描写 157
不能描写自己 159
自己人的“功劳” 161
现代东方的世纪性焦虑 164
“肺腑而能语,医师面如土” 166
并非“从……到……” 169
语言的创造 171
附录一 175
一 竹内好的鲁迅论 177
在“不安”中接近竹内《鲁迅》 177
文学与思想的关系:鲁迅相的生成及其为东亚知识分子确立的对话场所 178
文学家鲁迅的生成方式 182
鲁迅之死,乃文学之死 184
文学与政治:“从文学的政治化倾向中保卫文学的纯粹性” 186
作家大于作品:本质主义者、主体论者或浪漫主义者的作品论 188
批评竹内的时候真的到了吗? 191
指向宗教 193
回到“不安” 195
二 鲁迅作品的身体言说 197
小引:鲁迅与中国文学身体诉说的传统 197
舍弃与肯定的纠葛 202
言语道断,身体出场 205
“分明地玩味” 209
《野草》:身体书写的自忏之书 214
东西方身体意识的沟通 217
历史、现实、身体与疾病 218
“煮自己的肉”与“连自己也烧在这里面” 221
结论:从舍弃身体到身体的承受 224
三 读《野草》 230
英译本序回避了另一半《野草》 230
《题辞》所示:忏悔“过去的生命” 232
“抉心自食”者的“心学”的失败 239
“大阙口”内外的“游魂” 247
身体:精神之“影”无法“告别” 248
“天地”之间的“求乞者” 251
四 “科学”·“本根”·“神思” 257
“科学”一词的意义纠葛 257
从《教篇》整体论述结构看鲁迅当时的科学观 259
何谓“本根”“本柢”? 264
何谓“神思”? 265
附录二 269
一 鲁迅·黑格尔·胡风 271
二 在祥林嫂的目光逼视下 275
三 阿乎呜呼兮呜呼呜呼 278
附录 三 285
一 读《破恶声论》 287
《破恶声论》在鲁迅早期文言论文中的地位 287
驳“志士英雄”为“无信仰之士人”亦即“伪士” 290
想象中国:充斥“伪士”的“寂漠境”“扰攘世” 294
二 《铸剑》五题 300
历史退化论·“油滑” 300
“中国的脊梁” 304
“逃名” 306
“伤害”·“复仇”·“死” 309
“两个仇人” 313
三 关于《伤逝》 317
四 旧诗略说 329
《别诸弟三首》 330
《哀范君三章》 332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335
《亥年残秋偶作》 33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