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修辞学
¥
20
4.4折
¥
45
九品
仅1件
作者谭学纯 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2
上书时间2024-12-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谭学纯 著
-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6
-
版次
1
-
ISBN
9787533627997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42页
-
字数
580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从酝酿到写作,笔者们一直关注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前沿状况,重视学术资源的积累。同时,笔者们也不讳言在许多问题上有自己的不同看法。本书的理论定位和框架设计经历了话语研究、接受修辞学研究、从话语层面向文化哲学层面延伸研究三个阶段。内容包括:狭义修辞学内外:广义修辞学的理论生长点、修辞功能三层面、修辞活动的两个主体:表达者和接受者、话语权和表达策略、修辞幻象、修辞原型、解释权和接受策略、修辞接受的特征、文学修辞接受:从话语到文本、预设:表达和接受的认知前提、隐喻和隐喻义:从表达到接受、双向互动:微观和宏观等。
- 【作者简介】
-
谭学纯(1953-),安徽芜湖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副院长。研究方向:文学语言学、修辞学、文艺美学等。著有《人与人的对话》、《修辞:审美与文化》、《文学和语言:广义修辞学的学术空间》,合著《接受修辞学
- 【目录】
-
初版自序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狭义修辞学内外:广义修辞学的理论生长点
一、散点透视:域外修辞学研究
二、中国修辞学:多学科共享的理论资源
第二章 修辞功能三层面
一、修辞作为话语建构方式:修辞技巧
二、修辞作为文本建构方式:修辞诗学
三、修辞参与人的精神建构:修辞哲学
第三章 修辞活动的两个主体:表达者和接受者
一、“修辞活动”:定义和角色分工
二、修辞角色的混杂、分化和转换
三、角色“在场”和“缺席”的修辞意义
第二编 表达论
第四章 话语权和表达策略
一、谁在言说·向谁言说·如何言说
二、话语权再分配和表达策略
三、表达策略和修辞话语的价值重建
第五章 修辞幻象
一、修辞幻象:语言制造的幻觉
二、修辞幻象的生成
三、修辞幻象的延伸
第六章 修辞原型
一、修辞原型:审美化的集体无意识
二、修辞原型个案分析之一:“大”
三、修辞原型个案分析之二:“家”
四、修辞原型个案分析之三:“颜/色”
五、修辞原型个案分析之四:“三/五”
六、修辞原型个案分析之五:“鹰/蛇”
第三编 接受论
第七章 解释权和接受策略
一、解释的隐形权威和解释的自由
二、解释的自由和接受策略
三、解梦:话语模式及其解释权
第八章 修辞接受的特征
一、修辞接受的开放性
二、修辞接受的选择性
三、修辞接受的个体性
四、修辞接受的社会性
第九章 文学修辞接受:从话语到文本
一、文学修辞接受的语言起点和文本落点
二、文本修辞设计和批评指向
三、学科对话和文学话语读解空间的拓展
第四编 互动论
第十章 预设:表达和接受的认知前提
一、双向交流:角色预设·经验预设·价值预设
二、多重预设:正题和反题
三、预设和一个修辞诗学问题
第十一章 隐喻和隐喻义:从表达到接受
一、相似性:主观互联的合法化
二、隐喻化和非隐喻化:语义生成和修辞认知
三、隐喻化和非隐喻化:双向互动的文本建构
第十二章 双向互动:微观和宏观
一、微观分析:修辞话语的双向建构
二、宏观视野:修辞策略的双向调控
余论:基于修辞学学科交叉性质的观察与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初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