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

17.83 8.5折 21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新华 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04-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8

上书时间2024-12-11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邓新华 著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 出版时间 2004-05
  • 版次 1
  • ISBN 9787806595749
  • 定价 21.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6页
  • 字数 275千字
【内容简介】
  从1983年第一次发表中国古代文论方面的论文至今已经整整二十年了,尽管这些年来自己始终没有忘怀对于学术的追求,但由于种种俗事的缠绕再加上自己的懈怠,所以到现在总共发表的论文不过六十来篇,平均每年仅有三篇,与现今那些拥有数百万字论文的同龄学者相比,只有自惭形秽了。然而即便是如此,我也没有理由妄自菲薄,因为发表的这些论文,都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也凝聚着自己对学术的虔诚,自信对古文论领域内相关的某些理论问题的研究会有所推进。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从已公开发表的论文中选出其中的二十来篇结集出版,作为对自己从事中国古代文论学习和研究二十年的一个阶段性的回顾和总结。

  本书从内容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这实际上是自己二十年来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论所选取的三个主要的视角:首先是文艺心理学和美学的视角,这是八十年代末期我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受我的导师——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王先霈先生的影响所选择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本书第一辑的几篇论文大多是此期完成的,它们着重对“虚静”、“诗味”、“兴会”、“品味”等古代文艺心理学和美学核心范畴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发,以求挖掘和总结出蕴涵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极为丰富极为宝贵的文艺心理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其次是接受美学的视角,九十年代末期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在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指导下所做的古文论研究就是围绕这一特定的视角展开的,本书第二辑所选的这几篇论文正反映自己当时的研究路径:这就是以西方现代阐释学和接受美学为理论参照,在中国传统文论的大背景下对中国古代文论所蕴涵的文学接受思想进行研究和阐发,以求揭示中国古典接受诗学独特的理论内容、特征、意义和价值,从而对林林总总的包括阐释学和接受美学在内的西方文学理论咄咄逼人的挑战作出强有力的应答。最后是中西比较的视角,本书第三辑所选的几篇论文即是自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近年来自已之所以把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重心逐步转到中西比较方面,固然首先是出于博士论文选题的需要(我的博士指导老师是华中师范大学著名的东方美学史专家邱紫华教授),但从学理上则是希望通过中西方异质文化和文论的比较来明确中国文化和文论的独特身份和价值,重建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以求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文论的“失语”问题。

  尽管在整整二十年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过程中,自己先后选择过三个不同的研究视角,但这三个貌似迥异的研究视角其实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就是都是运用现代理论的思想成果,站在现代理论的高度来研究中国传统文论,因而将本书命名为《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便是十分自然的了。
【目录】
第一辑 中国传统文论的美学、心理学研究

 “品味”的审美心理过程及特征

 “品味”的艺术接受方式与传统文化

 “虚静”的文艺心理探索

 “诗味”说与“兴会”认的文艺心理学考察

 阳明心学与明清文论

 金圣叹关于艺术虚构的小说美学思想

 金圣叹的戏剧美学思想初探

第二辑 中国古典接受诗学研究

 建构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接受诗学

 先秦接受者意识觉配与接受理论的早熟

 汉儒说《诗》的接受策略

 葛洪的文学接受理论试探

 《知音》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接受论”

 朱熹以“涵泳”为中心的文学解读理论

 王夫之“读者以情自得”的诗歌接受理论

 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说词方式

第三辑 中国传统文论与西方文论比较

 从中西比较的视域看中国传统文论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样态特征论析

 比较视野中的中西方文学释义理论

 中西接受理论比较

 中西印象批评比较

附录 作者发表与本书相关论文目录辑览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