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

85.36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闻黎明

出版社上海书店

出版时间2004-01

装帧其他

货号A7

上书时间2024-12-09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闻黎明
  • 出版社 上海书店
  • 出版时间 2004-01
  • ISBN 9787806783245
  • 定价 44.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2004年总第二辑之一种,由张海鹏先生着意为序热心介绍。全书旨在考察抗战时期处于国共两大政党之间之第三种力量(或称中间势力)的存在状况,是以宽泛的视野、丰富的资料,对其社会基础、阶层构成、党派组织以及在当时形势下它的政治态度、立场倾向、策略主张、行为活动等作了一次全景式的问题论述。笔力所及,既是对以往研究的薄弱部分予以加强与深化,更是对相关问题的独立思考之所见,通览之下,能使人们对于那一时期的中国政治及国共势力消长原因等会是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问政之初:发端国防参议会
第一节 应聘国防参议会
第二节 朝野的最初合作
第二章 论政舞台:国民参政会
第一节 战时民意机关的提出
第二节 在野力量登上政坛
一 中国青年党
二 中国国家社会党
三 第三党
四 中华职业教育社
五 乡村建设派
六 救国会
七 教授派
第三节 对抗战建国的期待
一 拥护国民参政举措
二 国民参政会性质的分歧
第三章 早产的革命:第一次宪政运动
第一节 宪政运动的发韧
一 宪政问题的提出
二 在野党派提案之分析
三 激辩中通过的决议
四 宪政运动的展开
第二节 具有改革意义的“国民大会议政会”之设计
一 昆明九教授的修宪草案
二 “期成宪草”的通过与意义
三 “期成宪草”的夭折
第三节 战时是否需要宪政的论争
第四章 力求发展:中间党派的联合
第一节 力图走出边缘:统一建国同志会的建立
一 联合的外因:党派问题
二 解决党派矛盾的两种意见
三 初步合作的建立
第二节 走近政治中心: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一 改组统一建国同志会的提出
二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诞生
三 由十二条到十大纲领的波折
第三节 民主同盟的基本主张
一 “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
二 “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的顺序调整
第四节 政治交换的挫折
第五章 居中斡旋:调解国共矛盾
第一节 调解国共关系的最初尝试
第二节 对待皖南事变的态度
一 反对国民党制造摩擦
三 内战趋势的忧心
第三节 介入皖南事变善后处理
一 两重意义的善后意见
二 奔走国共之间
三 力劝中共忍辱让步
第四节 冀望于各党派委员会
第六章 温和改良:第二次宪政运动
第一节 发动第二次宪政运动
一 第二次宪政运动的起因
二 宪政实施协进会的组成与风波
第二节 宪政观念的大普及
第三节 得之不易的三项成果
一 争取言论自由
二 争取身体自由权利
三 争取参政会预算权
第四节 呼吁奉行《训政时期约法》
第七章 第三种力量的形成:社会力量大整合
第一节 对动荡时局的反思
一 豫湘桂大溃败造成的社会动荡
二 追寻政治原因
第二节 知识精英走出象牙塔
一 坚持学术自由
二 贫困生活的刺激
三 政治态度的转变
第三节 民族工商业者的变化
一 迁徙中的巨大损失
二 被迫过问政治
第八章 建国模式:政权结构的选择
第一节 对中共建立联合政府建议的反应
一 最初的谨慎态度
二 预料之外的空前响应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的发展
一 适应形势需要的改组
二 新形势下的政治目标
第九章 严峻的考验:坚持联合政府路线
第一节 抵制所谓“还政于民”
一 坚持以民意为基础的民主政治
二 取消国民参政会的呼声
第二节 背离初衷之六参政员的延安之行
一 国共双方对中间党派的争取
二 延安之行的本来目的
三 在延安与中共达成的共识
第三节 反对召集国民大会的斗争
一 国民大会问题的激烈论争
二 抑制国民党的一意孤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