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民族形式论争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艺民族形式论争研究

23.96 6.0折 40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石凤珍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8-02

装帧平装

货号A7

上书时间2024-12-09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石凤珍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08-02
  • ISBN 9787101059816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该书针对1938年至1942年由延安兴起,并迅速扩展到桂林、重庆、香港、晋察冀等地区的文艺“民族形式”论争为主要论述对象,全面而系统地对文艺“民族形式”论争思潮及其当代影响和意义加以研究,给其历史应有的地位和评价;同时扩充了近百年文学现代性研究的成果,为中国文学现代化在21世纪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作用。
该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界第一部以专题专论的形式对延安文艺“民族形式”论争思潮进行的系统研究,论著具有填补空白价值。同时,作者率先将“民族形式”命题与当代“中华性”、“本土化”命题想结合考察,对“
【作者简介】
石凤珍
1968年生于山西太原。2005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获文艺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现任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中国近现代学术与思想史。已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构架
第一章 文艺“民族形式”:民族主义的文化诉求与民族国家的文化建构
第一节 背景:民族主义政治转变影响下的文化上的民族主义诉求
一、政治上的民族主义策略转变
二、文化上的民族主义诉求
第二节 文艺“民族形式”运动的发起及任务
一、在新形势下新的文艺运动的酝酿、发起及任务
二、从“旧形式”到“民族形式”
三、“旧形式”与“民族形式”的符号意义
第三节 “民族形式”命题的理论来源与理解
一、斯大林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形式”理论
二、毛泽东对“民族形式”的理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与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与构建
第二章 论争焦点之一:对“五四”新文学的评价
第一节 对“五四”新文学评价的情况考察分析
一、运动发起者对“五四”新文艺的评价
二、“五四”新文学是否是“民族形式”
三、“洋八股必须废止”与民族性
第二节 “欧化”与语言民族主义
第三节 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紧张与意识形态转变的需求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与民族化的悖论冲突
二、文学所属意识形态转变的需求
第三章 论争焦点之二:“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论争
第一节 “民间形式中心源泉论”的论争概况
一、“民间形式中心源泉论”与“新的国粹主义”
二、“旧命题”、“新命题”与“五四”新文学的阐释
第二节 “现实主义中心源泉论”与胡风的“五四传统一现实主义”阐释框架
第三节 向林冰“民间形式中心源泉论”的内在理路及思考
一、大众形式=民间形式=民族形式的等式构建
二、大众—知识分子关系地位的“重新配置论”
三、评价与反思
第四章 文艺“民族形式”运动:中国文学现代化道路的转折点
第一节 从个人主义文艺到集体主义文艺的转变
一、从“左翼”文艺大众化讨论到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
二、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历史突破
三、文艺“民族形式”运动的历史转折点意义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阶层分化与地位转变
一、葛兰西的“领导权”与“有机知识分子”理论
二、毛泽东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三、知识分子阶层分化、地位转变与思想改造
第三节 创立中国文化与文学现代性的新模式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对“五四”新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改造
二、延安文艺的现代化及文艺“民族形式运动的历史作用”
结语
相关历史资料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