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的朝圣路
¥
15.29
4.5折
¥
34
九品
仅1件
作者周国平 著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0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A2
上书时间2024-11-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国平 著
-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10
-
版次
1
-
ISBN
9787543866614
-
定价
34.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22页
-
字数
36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各自的朝圣路(经典散文·珍藏版)》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二本散文集。《各自的朝圣路(经典散文·珍藏版)》收集了作者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书中作者由读书而发感想,在读书中仿佛结识了一个个不同的朝圣者,他们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在写作时,作者心中悬着的对象也常是隐藏在人群里的今日的朝圣者,不管世风如何浮躁,朝圣者依然存在。每个人正是靠自己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精神传统的,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 【作者简介】
-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1986)、《尼采与形而上学》(1990),散文集《守望的距离》(1996)、《各自的朝圣路》(1999)、《安静》(2002)、《善良·丰富·高贵》(2007),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1996)、《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2004)、《偶尔远行》(2006),随感集《人与永恒》(1988)、《风中的纸屑》(2006)、《碎句与短章》(2006),诗集《忧伤的情欲》(1991),以及《周国平人文讲演录》(2006)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1986)、《尼采诗集》(1986)、《偶像的黄昏》(1987)等。
- 【目录】
-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第一辑朝圣的心路
苦难的精神价值
与世界建立精神关系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精神生活的哲学
孤独的价值
勇气证明信仰
第二辑守望者语
守望的角度
被废黜的国王
在沉默中面对
有所敬畏
哲学与孩子与通俗化
哲学的命运
名人和明星
读书的癖好
哲学与精神生活
都市里的外乡人
记住回家的路
愉快是基本标准
第三辑文学的安静
私人写作
小说的智慧
读《务虚笔记》的笔记
第四辑不时髦的读书
人不只属于历史
给成人读的童话
也重读安徒生
临终的苏格拉底
《李白与杜甫》内外
回到世界名著
简洁的力量
世上本无奇迹
第五辑爱者的反思
爱:从痴迷到依恋
婚姻反思录
嫉妒的权利r
点与面
男子汉形象
婚姻的悖论与现代的困境
关于好男人
生命中的无奈
婚姻中的爱情
人人都是孤儿
爱的反义词
情人节
第六辑科学与人文
电脑:现代文明的陷阱?
关于绿色文明的访谈录
“天人合一”与生态学
现代技术的危险何在?
人是地球的客人
我反对克隆人
医学的人文品格
第七辑闲文或时文
五十自嘲
奢侈品的不便
侯家路
启蒙的契机
录音电话
朋友
小散文模式
报应
“己所欲,勿施于人”
不敢善良
生病与觉悟
老同学相聚
另一个韩愈
树下的老人
论自卑
人生话题
杞人是一位哲学家
议论家
第八辑序评无类
《思想者文丛》编者的话
心理史的写法
纯真的心性
自由的灵魂
纯粹的写作
都市生活与爱情
超验的死和经验的死
不寻常的《适量弃》
作为读者的批评家
散文这一种作物
为了孩子的平安
第九辑准学术谈
圈外人的臆想
伦理学和价值层次
辩论与真理
哲学与文学批评(论纲)
第十辑并非争鸣
作伪的逻辑
一本沉渣泛起的伪劣书
——评《心香泪酒祭吴宓》
纪实、虚构和伪造
莫须有的“尼采版本之争”
第十一辑自叙和访谈
自由的写作心态
一次采访的摘录
写作·童心·气质
——答《婚姻与家庭》杂志读者问
我的命运之作
——答《新民晚报》记者问
周国平和他的散文
——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专题节目
为孩子们写书
答《时代青年》杂志
我的北大岁月
关注人生的哲学之路
哲学与时代
——在中央电视台答大学生问
第十二辑精神的故乡
开场白
灵魂是一个游子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梦并不虚幻
精神栖身于茅屋
生命树上的果子
人所能及的神圣
信仰之光
谁是最智慧的人
智慧和童心
成为你自己
独处的充实
自己的园地
幸福是灵魂的事
有爱心的人有福了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
面对苦难
真·善·美
怀念土地
读永恒的书
度一个创造的人生
第十三辑哲学:对世界的认识
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
世界究竟是什么?
能问“世界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吗?
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宇宙在空间上有没有边界?
时间之谜
因果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自然有没有一个目的?
人能否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什么是自由意志?
感觉可靠吗?
存在就是被感知吗?
贝克莱的是与非
庄周梦蝶的故事
感觉能否证明对象的存在?
思维能否把握世界的本质?
世界有没有一个“本来面目”?
你的“自我”在哪里?
语言能否传达感觉?
语言能否传达思想?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