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期40年文学理论与批评发展史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时期40年文学理论与批评发展史

58.02 4.5折 128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枢元、刘锋杰 著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A4

上书时间2024-11-06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鲁枢元、刘锋杰 著
  •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8
  • 版次 1
  • ISBN 9787533953805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98页
  • 字数 633.5千字
【内容简介】

《新时期40年文学理论与批评发展史》是著名学者鲁枢元教授率领团队完成的一部中国近40年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发展的总结性著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与文学批评研究”的结项成果,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本书以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建设与文学批评实践的整体发展为思考对象,联系当代社会现实;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文艺观念、道德规范、人文思想,展现中国古代文论的永恒价值和不朽贡献;结合西方现代文学思潮,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中确立中国新时期文学发展的独特地位。通过梳理中国近40年来的文学批评及理论建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扬弃,与世界文学思潮间的相互影响和吸收,本书在古今中外的视域下重新确立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地位和价值,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理论建设、文学批评实践的发展轨迹,勾画出一份清晰的蓝图。

【作者简介】

鲁枢元

 

祖籍河南开封市,出生于1946年1月。苏州大学文学院退休教授。现任黄河科技学院特聘教授、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创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项目中国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文艺学跨学科研究,在文艺心理学、文学言语学、生态文化及生态文艺学诸领域有开拓性贡献。1988年被国家人事部遴选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著作有:《创作心理研究》、《文艺心理阐释》、《精神守望》、《生态文艺学》(获中国图书奖)、《生态批评的空间》、《文学的跨界研究》、《陶渊明的幽灵》(获鲁迅文学奖)、The Ecological Era and Classical Chinese Naturalism:A Case Study of Tao Yuanming等。主编有《文艺心理学著译丛书》、《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生态批评学术资源库》等。2018年荣获世界生态文化界第11届“柯布共同福祉奖”。

 


【目录】


绪论时代长河的文学倒影
章新时期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发展分期、基本特征与历史定位
节何谓“新时期”的文学与文论?
一、从“新时期”到“新时期文学”
二、从“后新时期文学”到“文学”
三、“文论”与“文学理论三十年”
四、关于“时期”问题的辨析
第二节新时期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三个阶段
一、拨乱与反正(1976―1989年):重释文学的特
二、受困与固本(1990年代):文论话题的重建
三、分途与坚守(2000年后):再询文学的意义
第三节新时期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新时期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范式转型
节新时期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三种范式
一、社会政治范式
二、审美范式
三、研究范式
第二节从社会政治范式到审美范式的转型
一、文学理论与批评中的范式转型
二、社会政治范式的危机
三、审美范式的建立
第三节从审美范式到研究范式的转型
一、审美范式的危机
二、研究范式的建立
第四节范式转型的原因
一、1980年代的思想背景:审美范式兴起的原因
二、1990年代的知识状况:研究范式兴起的原因
第三章文学质的多维认知
节反思阶段:文学质论争
一、“写本质”与“写真实”之争
二、《学的主体》与文学质问题
三、《历史无可避讳》和文学质论争
第二节建构阶段:多维度尝试
一、“系统论”与文学的基本质
二、“向内转”同文学质的认知
三、新时期教材中的文学基本质
第三节调适阶段:关系主义与研究
一、观念的调适
二、关系主义的提出
三、文学本质的多维认知
小结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
节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再出发
一、简单的历史回顾
二、译介与研究情况综述
三、与教材情况概观
第二节从“阶级论”到“人论”的文学观
一、阶级与人
二、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
三、人学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文论
第三节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一、意识形态
二、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论争
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
第四节文产
一、发生与创构
二、深化与细化
三、与问题
第五节实践存在论
一、实践及实践美学
二、实践存在论美学
三、对文学观念的启示
第六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的建构
二、中国化路径的探索
三、现实主义问题的深化
四、与中国古代文论的结合
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六、与形式主义文论的结合
第五章古代文论之现代转换
节古代文论之现代转换的意义
一、古代文论之现代价值
二、西方理论的意义
三、从比较到“打通”
四、内容与形式
第二节古代文论之现代转换的定位
一、主体的崛起
二、承载意义之“舟”
三、研究
第三节古代文论之现代转换的出路
一、从建构到解构
二、多元、跨学科与对话
第六章新时期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节跨学科研究的内涵和文学跨学科研究的范畴
一、跨学科与跨学科研究的内涵
二、文学跨学科研究的范畴
三、新时期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动力分析
第二节新时期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进程和主要形态
一、文艺心理学:“人学”旗帜下的文艺学跨界
二、文艺学的科学主义探索:科学新方的借鉴与拓展
三、文学人类学: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视野
四、生态批评:全球生态危机的文艺学思
第三节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争议与辨析
一、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合法和可能问题
二、文学跨学科研究的范式与文学本位问题
三、中国文学跨学科研究过程中的困难及其修正方略
第七章新时期的文学批评实践
节文学批评主体的自觉
一、方与主体意识的觉醒
二、关注艺术形式的意味
三、开掘批评理论的资源
第二节大众传播对批评空间的重构
一、传媒力量楔入批评空间
二、批评空间的多层结构
三、传媒规则制导批评实践
四、批评功能的转换与迷失
第三节大众的批评话语
一、新闻对批评的僭越
二、面对大众的两难
三、研究的兴起
第四节女主义批评
一、女主义浮出地表
二、对女批评的批评
三、女主义批评的理趋向
第五节1990年代文学现象批评
一、王朔现象折的批评主体情境
二、围绕“现实主义冲击波”的争议
三、“另类”写作对批评的挑战
第八章大众的兴起与文艺批评领域拓展
节大众的兴起
一、众说纷纭的“大众”
二、“范式”转型与重编“地图”
三、“典范”转移与大众审美崛起
第二节消费的流行
一、“”商品化及其价值偏向
二、经典在“延异”中解构
三、知识传媒化与“趣味”讲评
四、“媚俗化”:知识意义的消解
第三节常生活的审美化
一、后现代议程与审美转向
二、审美常化的话语困境及人文批判
第四节大众崛起与文艺批评的维度拓展
一、文艺发展的多样
二、文艺批评领域的维度拓展
第五节大众的价值重估与重建
一、描摹大众价值的实然图景
二、规划大众价值的应然愿景
后记
主要参文献
中文参文献
外国(文)参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