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例证
¥
14.7
7.4折
¥
20
九品
仅1件
作者曾娅妮 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5
上书时间2024-1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曾娅妮 著
-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9
-
版次
1
-
ISBN
9787561449912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4页
-
字数
9999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新闻学国家特色专业系列教材·媒介批评
- 【内容简介】
-
21世纪是新闻传播兴盛和日常化应用的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目标正朝着培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复合、操作技能综合、职业思维创新的方向快速发展。面对时代的要求、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需求,我们不仅要正视新闻教育中存在的滞后于实践发展的突出问题,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当新世纪新闻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
- 【目录】
-
第一章媒介批评概述
第一节媒介批评的内涵
一、新闻批评与媒介批评
二、“批评”释义
三、媒介批评的定义
四、媒介批评的本质:价值判断和理性审视
第二节媒介批评的功能与任务
一、媒介批评的主要功能
二、媒介批评的具体任务
第三节媒介批评的类型
一、基于学术层面的批评
二、基于感想层面的批评
三、基于观察分析层面的批评
第四节媒介批评的主体
一、媒介管理者
二、专家
三、媒介从业人员
四、受众
链接阅读——风险放大与媒体责任
第五节媒介批评的对象
一、各种新闻传播媒介
二、媒介行为
三、媒介现象
四、媒介从业者
五、媒介产品
课堂案例分析之一
媒介缺席:都市报节假日停减刊现象分析
第二章媒介批评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发展
第一节众说纷纭的媒介批评起源
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媒介批评
一、美国的媒介批评
二、日本的媒介批评
三、英国的媒介批评
四、资本主义国家媒介批评的特征与评析
第三节当代新中国的媒介批评发展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媒介批评(1942-1978年)
二、新时期的中国媒介批评
第三章媒介批评的特性与规范
第一节媒介批评的特性
一、批评指向的差异
二、批评逻辑的差异
课堂案例分析之二
“解说门”事件当中的媒介人角色审视
课堂案例分析之三
部落情感对接:媒介人主观情感与新闻客观规则的调和
第二节媒介批评的规范
一、时空通观
二、整体照应
三、效果求证
第四章媒介批评的常用方法
第一节内容分析法
一、內容分析法概述
二、內容分析法在媒介批评中的适用范围
三、内容分析法的优势与劣势
四、內容分析法的分类
五、內容分析法的步骤
第二节参与观察法
一、参与观察法的具体内涵
二、参与观察法的优势
三、参与观察法的局限
四、参与观察法的分类
五、参与观察法的具体步骤
第三节比较分析法
一、比较分析法的內涵,
二、比较分析法的基本形式
课堂案例分析之四
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看中国媒体的成长
三、比较分析法的原则
第五章媒介批评的理论资源
第一节传媒作为文本世界(一)——符号学分析
一、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
二、巴特、费斯克等人的传媒文本批判理论
三、符号学理论在媒介批评中的运用
第二节传媒作为文本世界(二)——叙事学分析
一、叙事的日常化存在
二、叙事分析
三、叙事学分析在媒介批评中的运用
第三节传媒作为文本世界(三)——女性主义
一、女性主义及其媒介批评理论的形成
二、女性主义批评的主要流派及其批评实践
三、女性主义在媒介批评中的运用
第四节传媒作为文化世界——文化工业与流行文化研究
一、文化工业研究及其媒介批评实践
二、英国文化研究及其媒介批评实践
第五节传媒作为权力世界——意识形态分析
一、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分析
二、传媒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六章新闻传播媒介的解读
第一节新闻传播过程及异化
一、新闻传播过程解析
二、事实向新闻的转化过程及其异化
三、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异化分析
链接阅读——媒体炒作弊端多
课堂案例分析之六——新闻记者的公权益与自侵害
第二节新闻传播功能及异化
一、新闻传播的功能
二、新闻传播功能的异化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