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角与配角:辛亥革命的台前幕后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主角与配角:辛亥革命的台前幕后

25.58 5.9折 43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国涌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0

装帧平装

货号A3

上书时间2024-11-04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傅国涌
  •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10
  • ISBN 9787508521725
  • 定价 4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在近代中国转型之际,不论是官僚、军阀,还是改良者、革命派,几乎任何集团都想扮演权力舞台上的主角,都很难在民主的原则下容忍对方:维新派与革命派互相拆台,革命派内斗不止;陶成章死于革命同仁之手,宋教仁在角色之争中也惨遭暗杀……
本书以独特的“角色意识”审视辛亥前后的典型人物,通过其台前幕后的诸多细节,展现出近代中国的变化轨迹,刻画出生动的角色群像。作者摒弃了“成王败寇”式的传统英雄史观,深入挖掘这场世纪之变的历史渊源,精心剖析辛亥豪杰的境遇与人格,往往片语解纷,于不经意间揭破重重帷幕背后的历史真相。
【作者简介】
傅国涌,自由撰稿人。现居杭州。主要关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命运史、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近代企业传统。著有《1949: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大商人——追寻企业家的本土传统》、《主角与配角——辛亥革命的台前幕后》等,编有《过去的中学》、《过去的小学》。
【目录】
目 录
前言 主角与配角:解读近代中国的新视角
中国式的“天下观”支配下的主角意识畸形发达是我们民族苦难的重要根源之一。
一、“大丈夫当如此也”和“彼可取而代也” 1
二、剧本之争还是舞台之争? 9
三、“他日革命告成,先生其为帝王乎?抑为民主乎?” 12
四、孙黄辞职:“固自高出寻常万万也” 15
五、如何进入“依和平秩序竞争之轨道”? 19
六、需要健全的角色意识 22
康有为与孙中山:谁是主角?
康有为不便与革命党往还。他一方面担心与孙中山这样的革命党首领来往,于自己将来的活动有碍,另一方面还是内心深处的主角意识在起作用。
一、康有为要孙中山“拜师”才可结交 30
二、康有为“托故不见”孙中山 35
三、新加坡事件:康孙合作终成空 43
四、在康有为、孙中山之间的自立会群豪 51
五、孙、康两派交恶 59
黄兴与孙中山——配角与主角的最佳模式
在辛亥之际的历史转型中,黄兴是孙中山的最佳配角,他是一个具有强烈配角意识的历史人物,从未想要取代孙中山,虽然他有这样的机会,也有这样的威望与力。
一、“孙氏理想,黄氏实行” 67
二、黄兴的配角意识 71
三、孙、黄分歧 85
四、黄兴的“雄而不英” 98
五、世上已无黄克强 104
同盟会与光复会:革命“正统”之争?
陶成章之死,结束了光复会、同盟会多年的纷争,同盟会从此成为近代革命史上一家独大的主角。近百年后,种种恩怨都已成灰、成烟,这后面的纠葛错综复杂、千头万绪,该是从头细说的时候了。
一、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合与分 113
二、章太炎、孙中山的早期关系 116
三、章太炎、陶成章与孙中山分歧的开始 118
四、陶成章之死和陈其美 134
五、“章疯子”不疯 143
袁世凯:传统型主角的近世标本
袁世凯注定了跳不出传统帝王政治的老圈套,正如莫理循说的:“袁世凯想穿龙袍的疯狂野心,毁了他自己的前途,也严重地连累了他的国家。”
一、“非袁不可” 158
二、兵变之谜 182
三、“办共和” 187
四、将天下变为囊中物 194
五、容不下“七嘴八舌”的国会 199
六、“非去袁不可” 204
宋教仁:健全的角色意识
宋教仁超越了传统的“主角与配角”意识,试图堂堂正正地在阳光下追寻自己的理想,找到自己最恰当的位置,在他身上已经有较为健全的角色意识,然而他的超前却让世人对他的误解更深。
一、“不如另外早自为计”到同盟会中部总会 219
二、“英而不雄”:总理“自许”本为虚 223
三、宋教仁与孙中山、胡汉民等的分歧 228
四、“以政治为生命” 233
五、从革命党到普通政党 236
六、宋教仁之死的原因? 247
七、到底谁是“宋案” 的真正主使人? 255
梁启超:进退之间的角色尴尬
梁启超遭遇角色尴尬不是始于辛亥革命之后,当年在日本流亡期间,在与
孙中山代表的革命派合作问题上他就表现出进退两难。
一、革命与保皇之间 264
二、梁启超与袁世凯之间 273
三、在国民党与袁世凯之间 281
四、一篇文章胜过三千毛瑟 290
五、在进与退之间 298
蔡锷:不争主角争人格
袁世凯恐怕至死都不明白,蔡锷反对他称帝的目的竟然不是为了权力,不是为了争舞台主角,而是“为国民争人格”。
一、袁世凯问莫理循:“蔡锷会统治中国”吗? 309
二、蔡锷与袁世凯 313
三、蔡锷与唐继尧 322
四、“为国民争人格” 328
五、飘然引退
后记 33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