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8 九品
仅1件
作者李乾朗 著;胡先福 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9
上书时间2024-11-01
建筑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筑的历史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历史。
《台湾建筑史》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从史前时代台湾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谈起,直到21世纪初为止,时间跨度极长,娓娓道出在台湾这块土地上,各个时期、各种统治文化下的建筑故事。
李乾朗教授以多年的田野经验,仔细描绘百余座建筑,其中有民宅、有宗教性建筑如教堂及庙宇、有政府统治机关,有汉人的传统合院、有原住民的石板屋、有日本人带来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有20世纪后的现代建筑,以图片辅助文字论述,将台湾历史上的重要建筑与建筑人放进时代脉络中,细腻而丰富。
李乾朗,1949年生于台湾淡水,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都市设计系。自1972年起,积极于台湾各地田野调查,研究台湾古建筑。1974年出版第一本专著《金门民居建筑》,1979年出版《台湾建筑史》,从而建立起在台湾建筑研究界的学术声望,成为台湾建筑史研究第一人。
近年主要主持古迹调查与维护的计划,并持续进行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台湾建筑史》、《台湾近代建筑》、《台湾建筑阅览》、《古迹入门》、《台湾古迹建筑图解事典》、《台湾古建筑二十讲》、《巨匠神工》等。
第1章 史前时期的台湾建筑
第1节 考古出土推测的古建筑
南岛语族的建筑
聚落选址
第2节 原住民诸族的建筑
原住民建筑的特色
原住民建筑的外在影响因素
第3节 平埔族的建筑
17世纪的平埔族聚落
平埔族善用竹材
从清代文献中所见的原住民建筑
第2章 17世纪荷兰与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
第1节 荷兰人在大员的建设
澎湖风柜尾的红毛城
荷兰人建设大员市街
荷兰人建造小堡拱卫大员市区
荷兰人所用的建材
第2节 荷兰人在台湾北部的建筑37
古地图描绘的荷兰时期台湾北部的建筑
淡水红毛城的创建
西洋城堡的设计原则
第3章 18世纪的台湾建筑
第1节 18世纪的台湾建筑背景
垦拓的竞争与筑城
第2节 匠派风格差异浮现
精致化的建筑装饰
第3节 建筑实例
台南水仙宫7(1715年)
凤山县旧城(1722年)
新庄妈祖慈佑宫(1731年)
彰化关帝庙(1734年)
台南三山国王庙(1742年)
彰化孔子庙(1745年)
台北五股西云寺(1752年)
彰化圣王庙威惠宫(1761年)
彰化元清观(1763年)
凤山龙山寺(1764年)
淡水福佑宫(1796年)
第4章 19世纪的台湾建筑
第1节 19世纪的台湾聚落与城镇
行政区划分趋细,社会外弛内张
泉人聚落多呈线性,漳客聚落多呈网式
分类械斗与筑城风潮
第2节 19世纪台湾的宅第
漳泉客的居住文化
地方豪强崛起,兴建大宅第
第3节 19世纪台湾的园林发展
人工堆砌园林假山
道光朝为台湾园林的高峰期
第4节 19世纪台湾四大名园
台湾园林建筑的设计特色
第5节 19世纪台湾的教化事业
筱云山庄的藏书轩
第6节 19世纪的台湾寺庙
玄色审美观的兴起
第7节 19世纪末台湾近代建筑的曙光
近代建筑之滥觞
横跨两世纪的宣教师洋楼
刘铭传新政时期的军事、交通及商务建筑
台北机器局为现代化的重要宣言
第8节 清代建筑实例
屏东六堆天后宫(1803年)
宜兰昭应宫(1807年)
高雄凤山凤仪书院(1814年)
台北艋舺清水岩(1817年)
淡水鄞山寺(1823年)
彰化马兴陈益源大宅(1859年)
台中雾峰林宅(1862年)
桃园大溪李腾芳举人宅第(1865年)
台中丰原吕宅筱云山庄(1866年)
屏东万金天主堂(1869年)
彰化节孝祠(1873年)
台中潭子摘星山庄(1875年)
高雄打狗旗后炮台(1876年)
淡水牛津理学堂大书院(1882年)
台北府天后宫(1888年)
新庄广福宫(1888年)
彰化永靖陈宅余三馆(1891年)
第5章 20世纪前半叶的台湾建筑
第1节 日治时期的建筑
盛行新古典主义建筑
美国的影响浮现
兴亚式与帝国冠帽式
第2节 日治时期的主要建筑师
日治前期
日治后期
第3节 20世纪20年代传统寺庙的复兴
第4节 20世纪30年代颇受欢迎的艺术装饰风格
水泥的运用与装饰技术
台湾第一代的洋楼匠师
第5节 建筑实例
台北总督官邸(1901年)
台北西门红楼市场(1908年)
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8年)
淡水埔顶牧师楼(1909年)
台南地方法院(1912年)
新竹火车站(1913年)
台中州厅(1913年)
北投温泉公共浴场(1913年)
圆山别庄(1914年)
台湾博物馆(1915年)
台北州厅(1915年)
台南州厅(1916年)
台中火车站(1917年)
台湾总统府(1919年)
淡水妇学堂(1920年)
台北专卖局(1922年)
淡江中学八角塔(1925年)
高雄前金玫瑰圣母堂(1928年)
台北邮局(1929年)
台北放送局(1929年)
淡水礼拜堂(1932年)
台北土地银行(1933年)
台湾司法大厦(1934年)
台北公会堂(1936年)
台北第三高女(1937年)
台北电话局(1937年)
台北台湾银行总行(1938年)
高雄市役所(1939年)
台北市役所(1940年)
高雄火车站(1941年)
第6章 20世纪后半叶的台湾建筑
第1节 战后的新镇规划
第2节 二战之后影响台湾的建筑思潮
第3节 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
第4节 20世纪70年代的古迹保存运动
国际化与科技化的省思,以及乡土意识的萌芽
林安泰古厝建筑从专业角度简介
林安泰古厝保存失败却成为保存运动之滥觞
第5节 受到乡土自觉运动影响的垦丁青年活动中心
第6节 近代建筑的修护与再利用
闲置空间再利用蔚为风潮
第7章 21世纪初的台湾建筑
第1节 台北101大楼造型的渊源
第2节 高科技建筑与地域文化传统的契合
第3节 跟上世界主流思想的都市设计
第4节 当代建筑的代言者
融入东方哲学的建筑师──李祖原
追寻根本的建筑师──姚仁喜
第5节 建筑实例
南投民和国中与国小(2001年)
南投中台禅寺(2001年)
台北信义计划区人行天桥(2005年)
高速铁路新竹车站(2006年)
台中宁静海办公大楼(2007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