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的文化路问
¥
16.62
5.9折
¥
28
九品
仅1件
作者彭虹斌 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8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彭虹斌 著
-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4146403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5页
-
字数
220千字
- 【内容简介】
-
教育管理现象作为人类教育活动中的一种特定现象,自学校教育产生之日起就已存在。我国在夏朝就创立了最早的学校,学校的名称有“校”、“序”、“庠”三种,汉代学者郑玄认为“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虞庠,亦小学也”,庠是殷、周时的学校。在许多典籍中均有记载,如“庠,礼官养老,夏日校,殷日庠,周日序。”(《说文》);“殷日序,周日庠。”(《孟子·滕文公上》);“庠序,官也。”(《尔雅·释官》);“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礼记》)。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庠即古代的乡学;校一般设在乡里,主要承担着对乡民的道德教化任务;序,原是射箭比武的场所,夏朝在“国”设“序”为大、小学,足以见得夏朝的教育是以军事教育为重点的。学校发展到商代,增开了“瞽宗”和“学”,至西周我国在奴隶社会已建成了比较完备的国学和乡学平行发展的体制,学在官府是此时期共同的特点。自秦汉开始,我国便创立了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体制,至唐朝,官学的管理体制日臻完备。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教育管理学的诸多问题进行反思的结晶。书中具体包括了:教育管理理论运动的反思、理论运动的主要观点及其后果、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文化学分析、中国的文化传统与教育管理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作者简介】
-
彭虹斌,男,1970年生,汉族,湖北洪湖人。1995年9月至1998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攻读外国教育史专业硕士学位,方向为比较教育学;1998年7月至2001年9月在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从事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学报编辑等工作;2001年考入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攻读教育学原理专
-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教育管理理论运动的反思
第一节 理论运动的背景
第二节 教育管理理论运动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理论运动的主要观点及其后果
第四节 管理理论运动的反思
第二章 教育管理学的文化分析
第一节 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学问
第二节 教育管理学学科的文化性
第三节 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的文化分析
第四节 教育管理规律问题探究
第五节 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文化学分析
第六节 教育管理中的关系
第三章 教育管理的民族性格
第一节 英国的文化传统与教育管理
第二节 美国的文化传统与教育管理
第三节 日本的文化传统与教育管理
第四节 中国的文化传统与教育管理
第四章 学校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概念
第二节 学校组织文化的产生
第三节 组织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第四节 学校组织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教育管理的文化转向
第一节 科学观的文化转向
第二节 人的文化本性
第三节 教育管理文化转向的成因
第四节 教育管理文化转向的表征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