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论:国家治理转型的十大趋势与中国国家治理问题
¥
18.77
4.1折
¥
46
九品
仅1件
作者刘智峰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8
上书时间2024-10-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智峰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0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49249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7页
-
字数
21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改革开放的总目标,意味着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变革,显示了新一届领导层治党强国的雄心壮志。
国家治理也由此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国家治理论:国家治理转型的十大趋势与中国国家治理问题》从世界历史发展以及国家的概念和模式演变的宏观视野,叙述和分析现代国家的崛起、构建以及随之而来的国家统治和治理方式的演变过程,指出现代国家完全不同于传统国家的主要特点;系统梳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推动下的国家观念和国家模式的变化脉络,以及治理者、被治理者之间关系的不断调整和演变;重点是分析现代国家治理转型的总体走向以及当代世界全球化、市场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国家在治理模式和治理理念方面的重大变革和发展趋势;依据中国社会的历史、政治传统和具体国情,对中国的国家治理问题提出的背景、特殊性、复杂性和改革的重点做了深入分析。
《国家治理论:国家治理转型的十大趋势与中国国家治理问题》的核心论点是:无论是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世界大国,还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失败的国家的历史都证明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支撑,没有政治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现代化,是不完整的、存在缺陷的现代化。其发展和繁荣都是不可持续的。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最艰巨也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 【作者简介】
-
刘智峰,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北京市委党校任教,主要从事中国政治、党史党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1998年以来,主编“中国观察”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七种,即《第七次革命——1998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备忘录》(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初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再版);《解释中国——〈第三只眼睛看中国〉批判》(香港明报出版社1996年版、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报告(1978——1999)》(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版);《道德中国——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的深重忧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初版、2001年再版、2004年三版);《精神的光芒——一代人的心灵历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版);《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干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切·格瓦拉:反响与争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在《当代中国史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战略与管理》、《开放时代》等刊物发表有关中国政治论文二十余篇。
- 【目录】
-
前言国家治理与社会繁荣
第一章国家为什么需要治理
一治理事关国家兴衰
二古代国家与现代国家治理的区别
三现代国家为什么需要治理
四国家治理如何成功因何失败
第二章统治的衰落——国家从统治到治理转型的历程
一统治者阶层的变迁
二国家与资本主义一起成长
三国家统治方式的变迁——从间接到直接
四统治关系的巨变——平等与民主的悖论
五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全面转型——从统治到治理
第三章群众、领袖与权力媒介——国家治理诸因素的演变
一从统治到治理——一个重要的断裂
二被统治者的变化——群众的出现
三领袖——新的上帝与新型治理术
四统治或治理手段——权力媒介的演变
第四章国家治理的起源——现代国家治理转型的五大趋势
一在治理权方面,从国王的治理转向国家的治理
二在治理范围方面,从全能治理转向有限治理
三在治理方法方面,从权力治理转向法治治理
四在治理的主体方面,从国家治理转向社会治理
五在治理的权利方面,从治理者的权力转向被治理者的权利
第五章国家治理的走向——当代国家治理转型的五大趋势
一在治理的目的方面,从治理者的合理性转向被治理者的合理性
二在治理的体制方面,从独断的治理转向同意与共同的治理
三在治理的理念方面,从主观的治理转向客观的治理
四在治理的结构方面,从垂直的治理转向水平的治理
五在治理的对象方面,从对治理对象的治理转向对治理者自身的治理
第六章中国国家治理问题提出的背景和特殊性
一中国国家治理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中国国家治理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三中国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治理国家"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