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哲学:西方人的盲点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家哲学:西方人的盲点

151.08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笑思 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0-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3

上书时间2024-10-28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笑思 编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10-08
  • 版次 1
  • ISBN 9787100065221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24页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反思西方文化,以“家”为人类存在的基本单位,解构了西方哲学——文化中的核心观念,形成了自己独创的思想体系。
【作者简介】
笑思,旅美学人。生于姑苏,长于长安。曾为下乡知青、装卸工人。七七年入大学,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本书思想脉络曾以“家的哲学纲要”为题,发表干《留美哲学博士文选: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出版)。
【目录】
自序
第一章导言
一、思想源由
二、各章简介
三、神学-哲学
四、家是善源
上卷:人家在西方的原罪——西方家弱点、家盲点的存在及其缘由(第二章到第六章)
导言
第二章如果亚当与夏娃有童年会怎么样?——西方文化的成人中心主义倾向与反家主义渊源
一、从成人出发,还是从儿童出发?
二、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
三、神圣与世俗,能否分清?
四、行为主体是完整的,还是可分的?
五、“个人”总是完整的,还是也可以不充分?
六、“个人”是唯一的道德单位吗?
七、个人决定家,还是家决定个人?
八、人类的被抚养是应该而正当的,还是罪恶而遗憾的?
九、阴阳必须俱备,还是可以有阳无阴?
十、人有人格,家有没有“家格”?
十一、人类的初始存在单位是什么?
十二、政治单位仅仅是个人,还是也有家?
十三、人是个人独立的,还是同时也依赖家庭?
十四、如果亚当、夏娃没有童年又怎么样?
十五、西方人的被迫离家与渴望归宿
十六、结论与问题
第三章“洞穴”、“苹果”、“蘑菇”、“幕布”有什么共性?——“四重断裂”突然造就个人与西方哲学的成人重构性质
一、西方文化三大理论传统中的四个比喻
二、四个比喻之间的不同
三、共性一:四种空间(领域)转换
四、共性二:四个瞬间突变
五、共性三:前理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切换
六、共性四:价值性的叛变
七、四重断裂的其他形式
八、成人重构主义
九、四重断裂后的“个人”及其问题
十、四重断裂的实质是跳过家,同时强迫家人完成社会化一个人化
十一、简述东方的情形
十二、结论与问题
第四章文化还是“武化”?——战争导致中距离政治和异化人家
一、文化还是武化?
二、战争在希腊世界中的频繁、中性与正面性
三、战争、暴力被中性化、正面化的经济根源
四、荷马神话的战争-暴力教育
五、斯巴达对西方文明形成武化倾向的贡献
六、阿希那对西方文明武化倾向的贡献
七、罗马对西方武化倾向的贡献
八、教会对武化、生活中距离化的贡献
九、武化的中世纪封建贵族
十、近代欧美的武化倾向
十一、武化对中距离城邦政治的推重
十二、中距离公域压倒近距离私域
十三、家的两元割裂:中距离伪家与户
十四、家的异化与人的异化
十五、不同距离的四种生活范围
十六、中华文明的“泛近距离化”性质
十七、结论与问题
第五章谁是深入人家从事异化的内奸?——奴隶制变家为“政治户”和“经济性私有财产”
一、家的中距离化有内外两种根源
二、奴隶制在西方自始至终存在
三、西方宗教、政治思想、文化心理习惯的主要塑造制度
四、奴役的深重与西方人求自由的狂热
五、主奴关系是希腊-罗马户中的第一关系
六、暴力和强力成为区别人的标准并被奴隶制带入家中
七、奴隶制对家与家人的“物化
八、奴隶制引入阶级制而破坏“家格”
九、奴隶制对父子关系的异化
十、通过“奴隶-子女”途径对妻子的贬低
十一、家长被奴隶制异化为户主
十二、家务的地位和家庭幸福受到的否定
十三、西方户的普遍性问题
十四、努力“缩短”奴隶制:西方人对制度及其进化抱幻想
十五、努力“缩短”奴隶制:世俗化末世学的影响
十六、努力“缩短”奴隶制:道义作为软实力
十七、家文化使中国人的奴隶制、阶级意识都不强
十八、结论与问题
第六章家是如何变得形象消极,在逻辑上消失的?——神话反家教育与两极模式对泛申距离化的概括
一、神话中的希腊败家
二、神话败家对西方家源道德的影响
三、两极思维与评价模式的历史沿革
四、希腊早期哲学中还原人家的因素
五、第一个两极模式:原子与空间
六、从自然研究到人类研究
七、公民与城邦:柏拉图的贡献
八、公民与城邦:亚里士多德的贡献
九、男人与国家
十、两极模式较为间接的形式
十一、“个人一社会”两极模式
十二、“个人化一社会化”作为西方教育的实质
十三、两极模式的泛中距离化性质和还原家一天下的功能
十四、个人一社会模式与西方的社会科学
十五、西方思想中的两极模式与两极模式中的西方思想
十六、结论与问题
下卷: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第二部分:关于家的哲学(第七章到第十章)
导言
第七章人类的家庭化——战争导致中距离政治和异化人家
一、为什么需要家庭化观念?
二、家庭化的必要性
三、家庭化的可能性
四、家的标准:有无与高低
五、家庭化的历史:家中的“正名”
六、家庭名称系统及其充分性
七、生活习惯家庭化
八、同时(横向)家庭化
九、历时(纵向)家庭化
十、家庭化的主体与对象
十一、家庭化的核心内容
十二、家庭化的结构条件
十三、家庭化的内容条件
十四、家庭化是教育的基础部分
十五、家庭化与家哲学
十六、中国人的家庭化与家庭素质
十七、结语
第八章人类的家存在——家哲学的存在论
一、为什么存在问题会发生?
二、我家,故我在
三、自然、天时与家式共在
四、使人的家存在成为“缘在”的家因缘
五、导致家存在的第一因缘:天时-时机或年龄
六、导致家存在的第二因缘:遗传-血缘-姓名
七、导致家存在的第三因缘:亲情
八、导致家存在的第四因(姻)缘:性别
九、从生前家存在到童年家存在
十、从老年家存在到家存在的身后形式
十一、人的家存在单位:母子、夫妻与三代以上家庭
十二、个人存在、家存在和社会存在
十三、简要的结论
第九章家伦理学
第十章家知识论
结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