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纪跨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工业化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世纪跨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工业化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23.73 5.3折 45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根山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6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根山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7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45464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6页
  • 字数 275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以“理论创新推动改革开放”为主题,以“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工业化”为主线,从理论创新、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主体参与模式改革、区域发展战略改革等不同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工业化道路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述和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工业化历程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深入探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业化运动的历史经验,并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理论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录】
自序
引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开创
第一章理论创新推动中国工业化实践新探索
第一节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
一、时代主题转换
二、时代主题转换的科学判断逐步形成
三、时代主题转换是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赋予中国工业化新特色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形成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的中国特色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中国工业化新途径
一、原生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欧美工业化
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苏联工业化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工业化
第四节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激发中国工业化新动力
一、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认识偏差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坚定中国工业化正确方向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赋予中国工业化直接动力

第二章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中国工业化迈向新阶段
第一节1979-1996年的产业结构调整
一、1979-1984年的产业结构调整
二、1985-1992年的产业结构调整
三、1993-1996年的产业结构调整
四、简要评价
第二节1997年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一、1997-2002年的产业结构调整
二、2003-2008年的产业结构调整
三、2009年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节改革开放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与问题
一、成就重大
二、任重道远

第三章主体参与模式变革开辟中国工业化的新道路
第一节改革开放前的社队企业
一、农业合作化时期起步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迅速壮大
三、治理整顿时期遭遇政策困境
四、“文化大革命”期间择机发展
第二节改革开放之初的社队企业
一、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二、曲折发展
三、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1984年以来的乡镇企业
一、“异军突起”阶段(1984-1988)
二、整顿提高阶段(1989-1991)
三、超常发展阶段(1992-1996)
四、分化重组、调整创新阶段(1997-2002)
五、转型发展阶段(2003-2013)
第四节乡镇企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带动经济增长,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二、改善产业结构,推进农村工业化
三、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经济收入
四、促进城镇化,支持农业现代化
五、乡镇企业开辟了中国工业化新道路
第五节乡镇企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一、乡镇企业发展现状
二、乡镇企业继续发展的动力

第四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的新成就
第一节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基础增强
二、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效果显著
三、工业综合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
第二节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三节工业化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社会变迁
一、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二、中国社会开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第五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的新经验
第一节中国工业化进程必须正确处理政治变革与经济变革的关系
一、经济变革与政治变革: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两个基本方面
二、近代,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延缓工业化的启动
三、现当代,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降低工业化的绩效
四、当前,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事关工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五、结语
第二节中国工业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一、领导地位根源于党的先进性
二、领导地位形成于追求独立与富强的历史进程
三、领导地位认同于探索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地位
四、领导地位巩固于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贡献
五、结语
第三节中国工业化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创新
一、科学技术是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
二、科技进步推动世界工业化进程
三、科技落伍是近代中国工业落后的重要原因
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七、建设创新型国家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