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就业空间解析:面向农民工的实证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就业空间解析:面向农民工的实证研究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22.7 4.7折 48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晓、王慧 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2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晓、王慧 著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3
  • 版次 1
  • ISBN 9787564155391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1页
  • 字数 37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大规模聚集,给我国城镇空间带来了全方位冲击。相比于备受关注的居住空间,进城农民的就业空间无疑更有必要成为城市化背景下解析城镇空间的又一关键路径和核心变量。本研究以南京市为例,以大量一手资料和SPSS、GIS等数字技术为依托,在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的同时,希望能从城市层面上建构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的研究框架。
  《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就业空间解析:面向农民工的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总体分职业”视角,比较和解析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的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社会区域分析和因子生态分析手段,发掘和图解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的分异特征;基于土地利用视角,量化和揭示流动人口就业可达性同其居住就业用地的内在关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职住分离的测度和分区,探讨和完成流动人口职住空间的网络关联、错位特征以及各类通勤关系的空间图解;基于“特殊群体城市人口”的“局部整体”视角,宏观把握和剖析流动人口就业空间集聚特征与城市空间的结构关联性等等。本研究对于城市空间格局调控、产业结构优化、和谐小康社会的建设来说,有着显著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供城市规划学科、地理学科、社会学科和经济学科的教学、研究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吴晓,1972年生,男,祖籍福建。2002年获东南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规划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第三层次),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对象;瑞典皇家工学院(KTH)访问学者等。
  著者长期从事城市社会学与社区发展、弱势群体空间及其保障体系、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项、部省级科研课题7项、省部级教学改革课题6项;在核心期刊和国内外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出版专(译)著、教材10部,总被引频次400余次:主持和合作完成的科研、工程和教学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奖励40余次。
  
  王慧,1988年生,女。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2013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弱势群体就业空间等,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对象,在核心期刊和国内外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现状
1.3.1国外就业空间相关研究
1.3.2国内就业空间相关研究
1.3.3总体评述
1.4研究对象、范围和数据
1.4.1研究对象
1.42研究范围
1.43研究数据
1.5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5.1研究目标
1.5.2研究内容
1.5.3研究方法
1.5.4技术路线

2流动人口及其就业空间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流动人口
2.1.2就业空间
2.1.3就业结构
2.1.4空间集聚
2.1.5空间分异
2.1.6可达性
2.1.7通勤
2.2流动人口概述
2.2.1我国流动人口的产生
2.2.2南京流动人口的概况
2.3流动人口就业空间概述
2.3.1我国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的概况
2.3.2南京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的概况
2.3.3小结
2.4本章小结

3南京市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的集聚性解析
3.1南京市流动人口就业空间集聚判别
3.1.1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的集聚判别方法
31.2南京市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的集聚判别
3.2南京市流动人口就业空间集聚分区
3.2.1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的集聚分区方法
3.2.2南京市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的集聚分区
3.3南京市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网络分析
3.3.1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的网络分析方法
3.3.2南京市流动人口就业网络的节点分级
3.3.3南京市流动人口就业网络的关联分析
3.4南京市流动人口就业空间中心识别
3.4.1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的中心识别方法
3.4.2南京市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的中心识别
3.5南京市流动人口就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
3.5.1吸引力因素
3.5.2排斥力因素
3.6本章小结

4南京市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的分异性解析
4.1空间分异解析的方法借鉴
4.1.1国际空间分异的研究方法
41.2国内空间分异的研究案例
4.2就业空间分异的解析路径
4.2.1研究思路确立
4.2.2指标体系建构
4.3流动人口就业空间分异的单因子分析
4.3.1来宁时间
4.3.2来源地
4.3.3文化程度
4.3.4职业构成
4.3.5家庭收入
4.3.6住房指标
4.3.7居住方式

5南京市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的可达性解析
6南京市流动人口就业一居住空间的分离与通勤
7南京市流动人口就业空间一城市空间的关联性解析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