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证中国当代美术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见证中国当代美术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30.94 3.5折 88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钦忠 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7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钦忠 著
  •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5
  • 版次 1
  • ISBN 9787548601494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6页
  • 字数 213千字
【内容简介】
《见证中国当代美术》稿系关于中国当代美术现状的回顾、评述与研究的原创性专著,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发生、发展、流派、代表性人物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追踪、研究的深层思考。
【作者简介】
马钦忠著作:《书法与文化形态》、《消费文化与卡通一代》、中国上海2000年双年展及外围展文献》、《雕塑·空间·公共艺术》、《语言的诗性智慧》、《公共艺术基本理论》、《中国美术的六个问题》、《中国书法的当代诠释》、主编《中国公共艺术与景观》。
【目录】
第一辑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立判断
1作为国际潮流的波普艺术与中国波普艺术的缘起
上:波普艺术的国际潮流
一、波普艺术从发起到成为主流的启示
二、波普艺术的社会问题和艺术问题
三、消费社会、后现代主义和波普艺术
下:波普影响下的中国艺术问题
四、中国波普的政治特征和作为知识分子的艺术家的境遇
五、中国波普艺术的主题
2政治波普:用“艺术的政治”消解“政治的艺术”
一、艺术的自主性:还原艺术的社会政治
二、波普社会化:关于“艺术”的社会消费
3文化波普: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基点
一、媒介的社会职能和当代人的存在空间
二、传统价值观的波普表述
三、距离化历史:近代以来两个中国文化“考古”例证
四、中国文化波普的三个特点
4材料与符号:波普艺术的另一维度
一、波普艺术的材料运用与当代艺术形态学的变化
二、中国波普艺术运用材料的倾向和特征
5关注消费文化的中国波普
一、文化工业的消费本质和艺术家在当代情境的分化
二、中国当代消费文化的视觉创作的关注焦点
6结语:中国波普艺术成就和中国艺术前景
一、中国波普艺术是中国百年来视觉文化的创造第一次自主的文化判断
二、“国际化”的中国波普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建构国际视野的本土艺术价值的根基才是中国艺术发展的未来
第二辑都市消费文化的质询与自我在场
7当代艺术的文化质询
一、大众文化与“卡通一代”的人类学题旨
二、“文化工业”时代的价值质询
三、责任风险与文化调侃
四、好果子、美梦与时尚
五、消费青春与青春祭祀
六、梦呓私语少年时
七、从想象离开传统的距离能走多远
八、拷掘“在场”
8身体问题的视觉哲学思考
一、身体哲学的视觉触摸
二、身体以及身体物品的神话
三、穿越于历史时空的身体符号
四、日常生活的精神寓言
五、身体、角色、自我
六、从“皮肤的年轮”去寻找历史的折痕
9消费文化中的都市沉思
一、货币符号的历史记忆
二、记忆物化中的人生向度
三、把宠爱制造成为一场演出
四、关于“梦想成假”的美丽告诫
五、都市情结与个体生命的沉思
六、游戏魔方、快餐消费、感官愉悦
七、美丽至极的都市寓言
第三辑艺术现象评述与人物速写
10态度、立场与现象评述
一、作为“资源”的传统
二、我们靠什么进行“观念的拓展”
三、.从“感性之后”看当代艺术的生存论基础
四、为“资本”供养的美术批评必然患失语症
五、前卫美术不要变成“创意产业”
六、从“被西方定义”到“自主定义”的中国当代艺术
七、中国传统工艺造型怎样嫁接当代生活需求
八、守护学院艺术精神与推进当代艺术进程
11艺术对话录
一、把生命放在作品过程之中——与谢德庆对话
二、中国画的视觉改造——王川访谈录
三、东方精神的忧思——石虎访谈录
四、艺术家、自由——寻找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对话王易罡
12人物专论
一、承载起历史的重负——90年代李世南
二、传统形式的当代转化——关于田黎明的中国画
三、余啓平与他的红房子
四、意象个性化审美与张桂铭的水墨画
五、徐晓燕:土地的情怀
六、艾轩:孤独美的追寻者
七、杨飞云与他的古典主义油画
13艺术人物速写
一、都市的精灵邵戈
二、袁进华“山水之梦”的哲学表达
三、王家增铜版画的伤感的情怀
四、拟真的意义置换——关于史金淞的《莲》系列
五、梁蓝波的水墨实验所拓展的审美空间
六、钟曦版画关于“痕迹”的技艺
七、刘广云的综合媒材对“记忆”的重述
八、汪天亮:古老工艺的审美转换
九、钢铁的材料属性的视觉之美
十、工艺与手艺:武真的藏传佛教造像
十一、黄渊青的视觉语汇
十二、曲丰国《手迹》系列的生机性
十三、戴着镣铐舞蹈的刘西洁
十四、从技术审美到文化审美
十五、“隐喻”的魅力
十六、与时尚比肩而行
十七、周湧水墨艺术的日常情怀
十八、迷离重叠的文化语境与徐天润的“艺术之思”
十九、心语心画——读程建佐的画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