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时期《礼记》研究考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时期《礼记》研究考论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33.08 3.8折 88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郎文行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5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郎文行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6
  • 版次 1
  • ISBN 9787520150200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0页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揭示民国时期《礼记》研究的基本风貌,并据此研究《礼记》学的基本问题,以《礼记》学研究内容为对象,分为绪论、《礼记》考证研究、《礼记》经解研究、《礼记》通论研究、结论等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包括民国时期《礼记》研究的文献概况、选题理由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考证部分分作上下两章。*章考察民国学者有关《礼记》渊源、《王制》作者的研究。《礼记》渊源一节,梳理民国以前学术史,考察民国学者各家之说的观点与论据,研究发现民国学者对《礼记》渊源的探究,受清代考据学与今文经学的影响,可以分为考信与疑古两类,他们相互对立的往返论证,奠定了此后《礼记》渊源研究的基础。《王制》作者一节,梳理民国以前学术史,考察民国学者各家之说的观点与论据,研究发现民国学者所持《王制》为汉文帝博士所纂作的观点,乃是基于反思清代考据学与否定晚清今文经学而展开,本文认为民国学者的研究大体合乎《王制》实情,并征引其他材料,对相关问题续作论证。
第二章考察民国学者有关《月令》来源、《今月令》出处、《学记》作者的研究。《月令》来源一节,梳理民国以前学术史,考察民国学者各家之说的观点与论据,研究发现否定《月令》出自《吕纪》、或否定《月令》出自《周书》的论据均不充分,民国学者的研究事实上打破了《月令》不出《吕纪》则出《周书》的二说对立局面,为《月令》渊源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今月令》出处一节,梳理民国以前学术史,考察民国学者各家之说的观点与论据,引证相关材料,认为《今月令》应为汉代《月令》的不同传抄之本,《今月令》为汉代所行月令等说法并不可信,汉代所行月令应为《四时月令诏条》一类文书律令,诸书称引《明堂月令》其名虽同而其实则异,《明堂月令》并不等同于《今月令》。《学记》作者一节,梳理民国以前学术史,考察民国学者各家之说的观点与论据,引证相关材料,认为《学记》时间当在《荀子》以前,具体作者难以考定,民国时期杜明通所持《学记》作者为汉代董仲舒的观点,与他有关《礼记》成书年代的认知有关。
第三章考察民国学者对《礼记》经解的研究。简朝亮《礼记郑注子思子言郑注补正》一节,梳理《补正》的内容,分析《补正》驳郑、申郑、补郑有关文字训诂、经义阐释、名物训释、礼制解说的典型条目,讨论《补正》的学术价值、学术特征及不足之处。魏元旷《礼训纂》一节,梳理《训纂》的内容,分析《训纂》驳郑、驳孔、辨他说、述礼义的典型条目,讨论《训纂》的学术价值及不足之处。刘咸炘《礼记温知录》一节,依据《温知录》的内容特点,从划分章节、厘定文字、疏通经解等层面,抽取相关条目,讨论《温知录》的学术价值与学术特征。
第四章考察民国学者对《礼记》通论的研究。刘咸炘《礼记》学一节,以刘咸炘《治记绪论》为依据,梳理刘咸炘对《礼记》的体例、宗旨、研究方法的论述,探讨刘咸炘学术思想的来源,评价刘咸炘《治记绪论》的学术价值及学术史意义。蔡介民礼学研究一节,考察蔡介民的礼学史研究,梳理蔡介民《礼记通论》对《礼记》成书及篇章来源、《礼记》与《仪礼》的关系、《礼记》的研究方法、《礼记》大义等的论述,评价蔡介民礼学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学术史意义。研究发现,两种《礼记》通论著作都受“六经皆史”观念的影响,其中《礼记通论》还吸收了民国时期经学研究的*新思想与成果,两种著作均有《礼记》研究学术新变的特征,是民国时期经学转型学术背景下的特殊产物。
结论部分讨论了民国时期有关《礼记》考证、《礼记》经解、《礼记》通论三方面研究的成就、局限、影响以及学术史意义,是本文有关民国时期《礼记》学研究的结论。
【作者简介】
郎文行,男,安徽金寨人,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讲师。201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1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从事礼学文献研究。硕士论文题为“阮刻本《礼记注疏》校读札记”,博士论文题为“民国时期《礼记》研究考论”。曾点校出版《仪礼郑注句读》,发表《阮刻本〈礼记注疏〉版本改字初探》、《阮刻本〈礼记注疏〉校勘记符号初探》、《〈今月令〉与〈明堂月令〉考论》,《辨体知类,分理篇章——刘咸炘〈礼记〉学探微》、《论郑玄对丧服理论的建构》、《〈仪礼?丧服〉贾公彦疏标点志疑》等论文。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