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化与中国20世纪文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化与中国20世纪文学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55.78 9.6折 58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曼君 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06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曼君 著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8
  • 版次 1
  • ISBN 9787040377507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5页
  • 字数 320千字
【内容简介】
  《现代化与中国20世纪文学》以现代化视角对中国20世纪文学进行了综合研究,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史”的问题,下编为“论”的问题。作者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对近百年来文学言说的主要命题,诸如现代性、经典性、革命性、民族性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对其中诸多聚讼纷纭的论题作出了独立的判断。作者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文学思想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吸收和消化,总体上致力于史论结合、古今贯通、中西互动,站在新时代的思想制高点上俯瞰文学流变,力求给出新的文学思维灵气,体现出文学研究从思辨走向超越的强烈意识。
【作者简介】
  黄曼君(1935-2010),湖南湘潭人,知名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文系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论沙汀的现实主义创作》、《郭沫若作品欣赏》、《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与新文学主潮》、《新文学传统与经典阐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论》等。主编有《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文艺实践》、《中国现代文学流派》、《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20世纪文学现代品格论》等。承担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屡获嘉奖。
【目录】
绪论

上编 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20世纪文学概观

第一章 现代化的民族基点与中国20世纪文学的核心观念

第一节 现代性:中国文学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双向选择特征

第二节 革命性:中国文学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三节 人本性:重铸民族灵魂的现代人学核心

第二章 新文学“现代性”“新”的特质与中国20世纪文学主流话语

第一节 两种现代性、两种全球化

第二节 中国新文学现代性“新”的特质

第三节 鲁迅、郭沫若与中国新文学主潮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文艺指导思想的现代性观照

第三章 现代化大叙事与中国新文学传统

第一节 新文学传统叙事的多重话语与多向发展

第二节 现代化大叙事中新文学传统特质的新建与阐释

第三节 现代化大叙事中新文学传统的回归与超越

第四章 经典的重新界定与中国20世纪新文学经典的诞生与延传

第一节 经典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第二节 中国20世纪新文学经典的诞生

第三节 多维阐释空间与新文学经典的延传

第五章 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中国古代文学资源

第一节 现代性语境与古代资源重振

第二节 进入古代文学资源的多种范式

第三节 突显问题意识与重建现实生命

第六章 现代风险意识与中国20世纪文学的生态审美存在

第一节 思潮交汇中生态境界的追求

第二节 内外关系中生命内核的多元把握

第三节 视界融合中生态审美系统的生成

第七章 文学史的现代聚焦与中国20世纪文学流派

第一节 作为方法论的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研究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的发展和变迁

第三节 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的总体特征

第四节 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研究的“史”“论”结合问题

下编 中国20世纪文学思想、理论批评现代性研究

第八章 现代化视野中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科学评价

第一节 学理审视的眼光科学求实的评价

第二节 丰富命题的辨析复杂历程的概括

第三节 比较文化的视野中西思潮的交汇

第四节 现代品格的观照活的灵魂的凸现

第五节 开放时代的突破实践形态的重建

第九章 中国新文学语境与中国20世纪文论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预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丰硕与局限

第二节 过渡:中国近代文学理论批评中外交汇、古今杂糅的特征

第三节 勃兴:“五四”时期文论的多元开放局面

第四节 定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批评的兴起和发展

第五节 繁荣:新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大变革、大发展

第十章 文化变迁中主体性的凸显与中国20世纪文论的总体特征

第一节 审美的社会价值论观念

第二节 注重主观选择的理论形态与批评类型

第三节 趋于科学化的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系统

第四节 多元共生、互补交融的文论格局

第十一章 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与方法论问题

第一节 审美的意识形态化的文学理论批评史

第二节 文学理论批评现代品格的确立及其现代化、民族化的双向进程

第三节 批评形态的分离互补与思、诗、史的辩证关系

第十二章 文学思潮的蜕变与新时期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过程回顾

第二节 理论问题探讨

第三节 研究发展前瞻

参考书目

索引

代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