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红利与居民分配格局变化——从“逆全球化”浪潮看包容性发展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球化红利与居民分配格局变化——从“逆全球化”浪潮看包容性发展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51.06 8.5折 60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佳 著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9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6-04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袁佳 著
  •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9
  • 版次 1
  • ISBN 9787522006840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8页
  • 字数 210千字
【内容简介】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形成完善,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出现主体多样性、利益来源多元性、实现形式复杂性的特点,传统的全球化理论内在的缺陷和不足开始显现:一是无法有效兼顾“效率”与“公平”,二是无法有效兼顾“开放”与“稳定”,三是“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这些弊端被放大,引发了全球化的波折和倒退。
  在此背景下,如何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解决公平公正问题。本书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逆全球化”的表现、原因及未来趋势;参与全球化进程对中国居民分配格局的影响;如何处理好公平公正问题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全书分三篇,共六章。*篇,从国际层面,探讨了“逆全球化”的表现、原因及趋势,并以中美两国为例讨论了全球化收益的分配问题。第二篇,从国内视角,分析了参与全球化对中国居民收入、财富分配格局的影响。第三篇,讨论如何在新时期实现公平增长和包容性发展。这本研究成果紧跟金融热点前沿,既有学术理论上的探索,也有实践工作的调查和提炼,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政策参考作用。
【作者简介】
袁佳,山东省日照市人,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领域包括国际经济金融、收入分配等。在《金融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金融》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重大课题项目,多次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重点研究课题一、二等奖。
【目录】
第一篇 从“逆全球化” 浪潮看全球化红利分配

 

第一章 新一轮“逆全球化”浪潮:“黑天鹅”or“灰犀牛” / 003

  一、从全球化1.0到全球化3.0 / 004

   (一) 全球化1.0时代: 工业革命的冲击/ 006

   (二) 全球化2.0时代: 东西方的冷战割据/ 008

   (三) 全球化3.0时代: 全球价值链的天下/ 010

  二、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逆全球化” 现象/ 015

   (一) 反全球化思潮由来已久/ 015

   (二) 贸易和资本流动的“逆全球化” / 017

  三、“逆全球化” 浪潮中的“黑天鹅” 与“灰犀牛” / 022

   (一) “逆全球化” 浪潮中的“黑天鹅” / 023

   (二) 贫富差距扩大—— “黑天鹅” 背后的“灰犀牛” / 026

  四、全球化的主导力量: 资本、劳动与技术/ 031

   (一) 全球化的动力: 资本、劳动的作用/ 031

   (二) 技术进步是把“双刃剑” / 038

五、全球化: 在路上,还是尽头/ 042

   (一)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可逆性/ 042

   (二) 全球化的挑战: 资本与劳动的博弈/ 043

 

第二章 从中美经贸失衡看全球化收益分配/ 046

  一、中国: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倡议/ 047

   (一) 从古代“丝绸之路”到近代“闭关锁国” / 047

   (二) 从“被孤立”到“一带一路”倡议/ 050

  二、美国: 从多边主义到单边主义/ 055

   (一) 美国多边主义态度的转变/ 055

   (二) 美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060

   (三) 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外经贸政策中的角色/ 064

  三、从中美贸易失衡看全球化收益分配/ 067

   (一) 共同利益的扩大与贸易失衡的发展/ 067

   (二) 中美经贸失衡是利益分配不均吗/ 069

  四、中美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 084

   (一) 中美合作前景广阔/ 084

   (二) 中美经贸摩擦和冲突不可避免/ 087

   (三) 中美对话机制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089

   (四) 对改善中美对话机制的几点思考/ 092

 

第二篇 全球化红利分配: 中国的情况

 

第三章 第一波分配效应:经济全球化与收入差距/ 101

  一、全球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个分析框架/ 101

   (一) 贸易全球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01

 (二) 资本流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05

   (三) 技术进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107

   (四) 如何看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 / 109

  二、全球化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经验与实证/ 111

   (一) 全球化的就业和收入促进效应显著/ 111

   (二) 从平均主义到收入不平等/ 114

   (三) 实证结果及与理论框架的“异同” / 123

  三、资本与劳动收入分配失衡/ 126

   (一) 全球化和人口红利与资本高回报率/ 126

   (二) “人口红利陷阱” 导致劳动力市场失灵/ 128

   (三) 制度性因素对资本和劳动分配格局的影响/ 138

  四、开放失衡与地区发展差距/ 144

   (一) 开放失衡的“极化效应” / 144

   (二) 为何“投资不过山海关” / 150

   (三) 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 158

  五、中国是否已跨过库兹涅茨拐点/ 161

 

第四章 第二波分配效应:经济金融化与贫富差距/ 167

  一、新现象: 收入与财富分配格局的分化/ 167

   (一) 厘清收入与财富的关系/ 167

   (二) 危机后中国贫富差距显著扩大/ 170

  二、金融资源分配失衡与贫富差距/ 174

   (一) 中国的金融发展是否过度/ 175

   (二) 金融资源分配失衡扩大贫富差距/ 178

   (三) 普惠金融在中国/ 182

三、资产价格上涨与贫富差距扩大/ 184

(一) 资本回报率下降与金融“脱实向虚” / 184

   (二)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的表现: 结构性通缩与资产价格泡沫/ 191

   (三) 资产价格变动的财富分配效应/ 197

  四、中国贫富差距会继续扩大吗/ 216

 

第三篇 如何实现公平增长与包容性全球化

 

第五章 新时代的使命:公平增长和包容发展/ 221

  一、推进包容性市场化/ 222

   (一) 市场竞争主体的包容性/ 222

   (二) 金融体系的包容性/ 223

   (三) 劳动力市场的包容性/ 226

   (四) 教育培训体系的包容性/ 227

  二、促进全球化红利的全民共享/ 228

   (一) 加大落后地区改革开放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28

   (二) 突出贸易投资政策的就业促进功能/ 229

  三、强化财税政策的再分配调节作用/ 230

   (一) 财税政策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230

   (二) 构建“提低、扩中、限高”的财税制度/ 232

   (三) 优化中央地方财税结构/ 234

  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34

   (一) 优化政府加大公共支出比重/ 234

   (二) 加快养老、社保体系改革/ 235

   (三) 强化国有资本的社会保障职能/ 235

 五、建立全球化利益受损补偿机制/ 237

 

第六章 包容性全球化:中国的定位与角色/ 241

  一、体系的包容性: 中国的角色与定位/ 242

   (一) 全球治理中的“集团化” 现象及趋势演变/ 242

   (二) 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46

   (三) 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与定位/ 249

  二、规则的包容性: 公平与共赢/ 252

   (一) 国际经贸规则的形成与发展/ 252

   (二) 当前经贸规则的包容性不足/ 253

   (三) 寻求共赢性议题? 构建包容性规则/ 254

  三、发展的包容性: “一带一路”倡议/ 258

   (一) “一带一路”倡议彰显发展的包容性/ 258

   (二)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及建议/ 261

 

参考文献/ 271

后 记/ 287

专栏

  专栏1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 现实与原因/ 035

  专栏2 中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趋势/ 075

  专栏3 中国“人口红利”真的消失了吗/ 136

  专栏4 制度的力量: 近现代日本和印度发展的比较/ 156

  专栏5 影子银行的再分配影响/ 188

  专栏6 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 房价暴涨是货币惹的祸吗/ 20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