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理学导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法理学导论

正版现货,品相完整,套书只发一本,多版面书籍只对书名

11.97 2.1折 58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苗金春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04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苗金春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2
  • 版次 1
  • ISBN 9787511872784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后,《法理学》作为一门法学基础课程的名称逐渐为法学界所接受。《法理学》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三个:知识传承、能力培养和立场引导。此后20多年的法学教育发展过程中,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众多成果。其中,依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分阶段教学(分为《法理学导论》和《法理学专论》)越来越成为共识。

  一般来说,《法理学》的学科内容包括六部分:法的本体论、法的历史论、法的运行论、法的价值论、法的关系论和学科发展史。本书在学科内容和体系上对传统《法理学》进行了创新和重构,重在知识传承和立场引导,以期能够适应初学法律者的接受能力。在体例编排上,每章重点内容配有阅读材料或案例,每章后有相应的经典阅读、思考问题及推荐阅读材料等,令人耳目一新。本书共分16章(包括绪论),主要涉及法的本体论、历史论和运行论三部分内容。法的本体论回答“法是什么”,具体内容包括法的概念、法的渊源和效力、法的要素和法律体系等问题,同时还包括解决此问题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范畴:权利与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等。法的历史论回答“法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等问题。法的运行论回答“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运行的”,具体内容包括立法、守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法律职业、法律程序和法治国家等问题。

  本书的阅读对象是普通高等院校法科专业的低年级学生,是法学初学者的入门钥匙,也可作为相关法律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苗金春,男,1970年生,山东高密人。1989年考入聊城师范学院政治系,1993年获哲学学士学位。1994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学系,1997年获法学硕士学位。2000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潍坊学院法学院,教授,山东大学硕士生合作指导导师。研究方向为法学理论、宪法行政法、比较法等。主持完成省部级教研、科研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十余项市厅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代表性著作:《语境与工具——解读实用主义法学的进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山东省精品课程:理论法学课程群的主持人。2008年获“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荣誉称号;2012年获第二届“山东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法学

  一、法学的概念

  二、法学的产生、性质和特点

  三、法学体系

 第二节 什么是法理学

  一、作为一门学科的法理学

  二、法理学的性质

  三、法理学的体系

  四、学习法理学的意义

 第三节 法学方法论

  一、法学方法论原则

  二、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法学教育

  一、法学教育的性质

  二、法学教育的培养模式

第一章 法的概念

 第一节 法的定义

  一、法的词源

  二、法的定义

 第二节 法的本质

  一、法的本质

  二、影响法的其他因素

 第三节 法的特征

  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二、法是体现国家意志性的社会规范

  三、法是规定权利义务的社会规范

  四、法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第四节 法的分类

  一、法的一般分类

  二、法的特殊分类

第二章 法的历史

 第一节 法的产生

  一、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二、法的历史类型

  三、法系

 第二节 民法法系

  一、民法法系的历史发展

  二、民法法系的特点

 第三节 普通法法系

  一、普通法法系的历史发展

  二、普通法法系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 法的作用与价值

 第一节 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的含义

  二、法的作用的分类

  三、法的规范作用

  四、法的社会作用

  五、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第二节 法的价值

  一、法的价值的含义

  二、法的价值体系

  三、法的主要价值

  四、法的价值冲突与解决

第四章 法的渊源和效力

 第一节 法的渊源

  一、法的渊源释义

  二、法的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

  三、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第二节 法的效力

  一、法的效力释义

  二、法的效力范围

  三、法的效力等级

第五章 法的要素

 第一节 法律概念

  一、法律概念释义

  二、法律概念的功能

  三、法律概念的分类

 第二节 法律规则

  一、法律规则释义

  二、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三、法律规则的种类

 第三节 法律原则

  一、法律原则释义

  二、法律原则的分类

  三、法律原则的功能

  四、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

第六章 法律体系

 第一节 法律体系概述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与特征

  二、法律体系与相近概念的区别

 第二节 法律体系的结构

  一、法律部门的概念

  二、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三、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一、宪法法律部门

  二、民商法法律部门

  三、行政法法律部门

  四、经济法法律部门

  五、社会法法律部门

  六、刑法法律部门

  七、程序法法律部门

第七章 权利与义务

 第一节 权利与义务

  一、权利

  二、义务

  三、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核心范畴

 第二节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一、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概念

  二、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分类

  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第八章 法律行为

 第一节 法律行为释义

  一、法律行为的含义

  二、法律行为的特征

  三、法律行为分类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结构

  一、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

  二、法律行为的外在方面

第九章 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概述

  一、法律关系释义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构成

  一、法律关系主体

  二、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法律关系的内容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运动

  一、法律关系的运动及其条件

  二、法律事实的种类

  三、法律关系在司法中的运用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法律责任概述

  一、法律责任的含义

  二、法律责任的功能

  三、法律责任的本质

  四、法律责任的种类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构成

  一、法律责任的构成

  二、法律责任的竞合

 第三节 归责与免责

  一、法律责任的归结

  二、法律责任的免除

 第四节 法律责任的实现

  一、法律责任实现的含义

  二、法律责任承担的方式

第十一章 法的创制

 第一节 立法概述

  一、立法释义

  二、立法原则

  三、立法技术

 第二节 立法体制

  一、立法体制的含义

  二、中国现行立法权限体制

 第三节 立法程序

  一、立法过程

  二、立法程序

  三、法的规范化与系统化

第十二章 法的实施

 第一节 守法

  一、守法的含义

  二、守法的构成要素

  三、守法的根据和理由

  四、守法的主客观条件

 第二节 执法

  一、执法的概念

  二、执法的特征

  三、执法体系

  四、执法的原则

 第三节 司法

  一、司法的概念和特点

  二、司法体系

  三、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第四节 法律监督

  一、法律监督概述

  二、法律监督的功能

  三、法律监督的基本原则

  四、法律监督的体系

第十三章 法律程序

 第一节 法律程序概述

  一、法律程序释义

  二、法律程序的构成要件

  三、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的调整方式

 第二节 正当法律程序

  一、正当法律程序的历史发展

  二、正当法律程序的含义

  三、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内容

  四、正当法律程序的意义

 第三节 法律程序的种类

  一、法律程序的种类概述

  二、司法(诉讼)程序概述

  三、诉讼结构

第十四章 法律职业

 第一节 法律职业概述

  一、法律职业释义

  二、法律职业的特征

  三、法律职业共同体与法治的建构

 第二节 法律职业技能

  一、法律思维

  二、法律技术

 第三节 法律职业伦理与道德

  一、法律职业伦理

  二、法律职业道德

第十五章 法治与法治理念

 第一节 法治与依法治国

  一、“法治”和“人治”的历史争论

  二、法治、法制及人治的含义

  三、依法治国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概念、特征和本质属性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一、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二、执法为民——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三、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四、服务大局——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五、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